音乐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

2019-04-20 07:38朱其惠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音乐疗法冲动

朱其惠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5)

冲动行为是指直接伤害某一物体或他人躯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会导致发生严重危害事件[1]。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发生冲动行为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低龄、男性、低学历、无业、非自愿入院、有既往暴力行为史以及有精神症状者冲动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2]。精神分裂症患者占住院精神病患者总数的50%—60%,是精神科病房冲动行为的高发人群。保护性约束是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存在严重弊端。音乐疗法是将音乐活动作为媒介,结合音乐、心理学和医学为一体的能增加患者身心健康的新兴疗法[3]。本研究将音乐疗法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来降低冲动暴力行为发生率,降低约束具使用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普通精神科男病区82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同质另一男病区82例患者为对照组。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精神障碍分类与ICD-10中相应疾病诊断标准。(2)男,年龄16-45周岁,冲动行为风险评估分值>4分。(3)病程大于半年,自愿参与实验。(4)排除伴有严重的脑、心、肝、肾等躯体疾病者。(5)无听力异常者。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精神科安全物品检查须知;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量表”[4]进行筛查,针对暴力行为高危人群给予干预措施,降低暴力行为发生;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及接受能力,做好饮食、睡眠、药物等方面健康指导;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冲动征兆,若发生冲动行为,当班护士应立即呼叫其他人员协助,稳定患者情绪,疏散围观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治疗或保护性约束控制其情绪,解释约束目的及注意事项;做好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及时书写记录及交班。

研究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音乐治疗。向患者详细解释音乐干预的方法和意义。音乐治疗过程是在单独房间进行,选择适当的音乐建立音乐库,提供给患者节奏较适中的歌曲30首,有戏曲、轻音乐、古典音乐、现代舒缓音乐、民歌这5种类型。根据患者的熟悉程度和喜好在这些曲目中自行选择2-3首音乐。治疗前患者需排空大小便,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和蔼的语言引导患者,轻轻闭上双眼,使患者感觉舒适作为前提,充分放松身体,给患者讲述音乐所表达和展现的内容,指导患者全程放松、边听边进行情景联想。后让患者倾听松弛音乐10分钟,慢慢睁开双眼,即为一次治疗完成。一次治疗结束之后让患者进行感觉交流10分钟,鼓励患者讲述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觉,及时给予肯定和相关指导。5次/周,30分钟/次,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暴力行为发生率:采用现场调查方法,统计暴力行为发生率。(2)约束具使用率:统计暴力行为发生后的保护性约束具使用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后,两组冲动暴力行为发生率、约束具使用率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冲动暴力行为发生率比较[n(%)]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约束具使用率比较[n(%)]

3 讨 论

暴力行为指患者在精神症状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冲动,而自伤、伤人或毁物等,以攻击行为比较突出,严重威胁自身、病友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灵活机智地运用心理护理是预防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发生的关键环节。音乐治疗理论认为:音乐是不需要大脑进行分析的,会通过脑干听觉系统直接推动情绪产生,音乐活动可以带来自我满足,音乐能够为情绪提供直接的发泄方式,音乐能够调节人类的身心,并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本次研究中采用音乐疗法,使患者得以全身心的放松,引导患者合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鼓励其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工作,最终得到患者的理解和主动配合,减少冲动暴力行为发生率,降低约束具使用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音乐疗法冲动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冲动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开天门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术前焦虑症30例
所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