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自然画卷的三大技巧

2019-04-22 07:46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景物

文题展示

古诗里有这样的佳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然就像是一幅幅画卷,不同的季节,总会有不同的风景。

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以“我爱

季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

技法点拨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一定会不由惊叹,身边的自然世界竟然会是如此美好!无论是三山五岳,还是江河湖海;无论是四季花草,还是五彩飞蝶,都是写作的绝佳素材。在记叙文里,偶尔出现几笔景物描写,文章会顿然生色;以景为文,反复刻画,则能收到美如画卷的效果。

一、描写要绘形绘色。要想描绘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先得学会观察,要观察它们的形态,观察它们的颜色,准确地把握其特点。如同样描写树木,白杨树腰杆挺直,像一位英俊威武的战士;桂花树则散开着裙子,像一位亭亭玉立的舞女。同样描写花朵,形态与色彩各是不同,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只是羞涩地露出花骨朵儿。再看它们的颜色,有的红得像火焰,有的蓝得像天空,有的白得像雪花。只要观察到位,我们也能像画家一样绘形绘色地画好景物。细腻描写时,若能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语言更会变得美不胜收。张抗抗《永恒与瞬息的舞蹈》一文中对昙花的描写便堪称典范之作:“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这个片段描写昙花盛开的形态,说看上去像一把悄悄张开的白色小伞,须茎像针一样细小;描写花的色彩时,写到了“金黄色”的花蕊,也写到了“淡黄色”的花瓣。细腻的描写加上精美的修辞,景物便神形兼备了。

二、景物要有动有静。同样的景物,给你一组照片和给你一段视频,你觉得哪个更能吸引你的目光呢?显然是后者。静态的图画虽然很美,但已经定格在某一瞬间;动态的场景则完全不同,你可以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由此可知,描写景物与描写人物的方法也很相似,除了要有形态与色彩上的静态刻画,最好还有动态的描写。如品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时,一边吟读诗词,眼前自然会一边浮现这样的画面: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间格外寂静。在这里,经常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凄凉怪异,悲哀婉转,在空荡的山谷里久久回旋。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三峡渔民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描写“两岸连山”“重岩叠嶂”之类的静景之后,笔锋一转,描写了奔腾的溪流,描写了猿猴在山林里嬉戏追赶、不停长啸的情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独特而鲜活的三峡秋景图。

三、视角要时远时近。同样的景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我们会发现其不同的美感。写景时,我们要让自己像导演一般,或仰望,或俯视,或近景,或远景,让景物呈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感。鲁彦在《听潮》里的这段描写,展示出的正是这种本领:“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暗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

用以上三种技巧写出来的景物,自然会神形兼备,让人身临其境。另外,写景类作文若能巧妙引入诗词,语言会更光彩夺目。如赞美春景,可以引入李白的“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描写江南风光时,则可以引用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此写作,不仅会使语言文采飞扬,还能巧妙地展示出非凡的才情。

佳作展示一

我爱秋季的画卷

◎唐沐阳

秋不像春天那个小姑娘,花枝招展;不像夏天那个小伙子,激情似火;也不像冬天那位老人,凄凉颓唐;他似一位深沉老练的中年人,却也不乏年轻人一般绚丽的色彩。

一条长长的小径,弯弯曲曲地延伸至远方。路边栽满高大的梧桐树,红似火,黄如橘,只要几天的时间,地上就铺满了厚厚的一层落叶,而树叶仍在纷纷扬扬地往下落,密密麻麻,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张深色的床单。孩子们忘情地在落叶上嬉戏打闹,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响声。五颜六色的衣裳把这幅别具风韵的油画装点得更加绚丽。

在我们家乡,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天又高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在空中散步。一行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几棵高大的白杨树也黄了叶子,秋风一吹,沙沙作响,有几片飘飘悠悠地落下来,仿佛金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树下是一座古朴的房屋,青砖绿瓦。屋顶上晒着金黄而饱满的玉米,窗台上摆着几个硕大的南瓜。屋檐下,一尊石磨上落着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欢叫着,你追我,我追你,很是熱闹。

广阔的田野融汇了秋天的一切景物。头戴红缨的玉米裹着层层秋装,等待着前来收获的农民。谷子摇晃着沉甸甸的穗子,在秋风中频频点头。高粱涨红了脸,挺直了身板,军人般地矗立着。饱满的豆荚里,躺着可爱的大豆,金灿灿的。它们有的耐不住寂寞,把豆荚扒开一道缝,争先恐后地向外探头。果园里,苹果红彤彤的,仿佛被油彩涂过。梨子又黄又大,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一脸雀斑。石榴咧开了嘴,见谁都嘿嘿地傻笑。

当我们的目光掠过金色的田野,飞过丰收的果园,会被一片白茫茫的东西所吸引。那是一大片苇子地。毛茸茸的芦花被风轻轻捧起,漫无目的地在空中飘荡,犹如朵朵雪花,又像片片棉絮。这其中栖息着几只野鸭,不时地发出阵阵叫声,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景象。

这便是我最喜爱的秋天!走到哪里,映入眼帘的都是五彩的画卷;走到哪里,飘荡的都是收获的笑声。秋天,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陶醉的季节。

点评

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美丽。作者笔下的这篇描写秋季的佳作,便处处闪现出令人惊叹的美感。这种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景物美。从秋叶写到天空,从果实写到芦苇,处处紧扣秋天的特点,或由地面到天空,或由眼前到远处,多角度展示了秋天不同画卷的特点与美感。二是语言美。文章综合运用各种修辞,将语言装扮得格外精美,如“石榴咧开了嘴,见谁都嘿嘿地傻笑”“毛茸茸的芦花……犹如朵朵雪花,又像片片棉絮”,均美得令人惊叹。

佳作展示二

我爱冬季的雪

◎睿 仪

在我眼里,雪是圣洁的象征,欢乐的象征,丰收的象征。

雪是冬的化妆师。冬常被很多人视为缺少生机的季节,然而是雪改变了我们对冬的看法。雪如飞絮一般,纷纷扬扬地飘洒着,一夜间把世界装扮得洁白无瑕,简直是个童话般的水晶世界。看那一排排树木都自豪地绽开满树银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紫色的光芒,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再看那落光叶子的柳树枝头,挂满晶莹剔透的冰凌,寒风掠过,冰凌在风中轻轻摇曳着自己透亮的身躯,它们互相碰撞着,“叮当、叮当”奏出一支支清脆动听的乐曲。

雪地是人们的乐园。雪带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和幻想,带给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无数美妙而浪漫的场景,带给老人无尽的快乐和回忆。人们在雪地上快乐地奔跑嬉闹,热情地追逐着漫天飘舞的晶莹雪花;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快乐无比。他们似乎忘记了身上笨重的衣服,忘记了身边的寒冷。看!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给这雪地罩上了一层神秘的淡红色的面纱,真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啊!冬瞬间变成了一个到处都有快乐音符跳跃的季节呀!

雪,植物的棉被,万物的雨露。有人说冬天扼杀了一切,然而雪让植物们盖上了又厚又安全的“雪被”,就连狂风和害虫也奈何不了它们。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人们都希望雪越大越好,因为“瑞雪兆丰年”嘛!到了春天,雪融化了,化为一股股甘泉,既灌溉了庄稼,又灌溉了花草树木。想一想,金灿灿的麦子,白花花的棉花,黄澄澄的稻子;听一听,人们在欢呼:“丰收了!丰收了!”谁还说冬天扼杀了一切,漫漫风雪中孕育着多少盎然的春意,又蕴含着多少喜庆的秋收!

雪是冬的杰作,丰厚的迎春礼物。它圣洁无瑕,晶莹透亮,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我迷恋于雪的外表美,更痴情于雪的心灵美!

点评

写雪的文章不少,能够将雪写得如此精美而深刻的不多。本文出彩点主要表现在兩方面:一是结构美。文章以三个比喻句作为贯串全文的三颗珍珠,引出了自己喜欢雪的三个理由。三个理由独立成段,且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展示了雪的美感及重要意义,结构清晰别致。二是理性美。文章除了语言精彩、描写细腻之外,还融入了自己深入的思考,让景物呈现出了独特的理性之美。如“雪改变了我们对冬的看法”“风雪中孕育着多少盎然的春意”之类的句子,较好地挖掘出了景物的思想内涵。

【本版供稿/罗小军】

猜你喜欢
景物
景物描写,初中语文的必修绝技
怎样描写景物
穿插景物描写 创设优美意境
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