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和平的曙光照亮世界

2019-04-22 07:46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明斯克铠甲旷野

导语

一張张被战争害苦的脸庞,一幅幅被硝烟淹没的图景,一声声充满绝望的呼唤,战争伤害了多少和睦的家庭?残害了多少无辜的人民?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平是幸福的歌,写满了快乐的音符;和平是甜蜜的画,涂满了如意的颜料;和平是安定的大树,长满了欢乐的果实。愿和平的曙光照亮世界每一寸土地。让我们共同努力,守卫和平,远离战争!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汽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摘自《读书文摘》2018年第12期)

赏析

本文借一个农妇的梦境,表达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生活这一严肃而深刻的主题。文中有关芦苇、月光、艾草的描写,渲染了柔和安详的气氛,烘托了文章的主题。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纵观当今世界,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许多人还在饥寒交迫中挣扎。阅读这篇呼唤和平的文章,“如听仙乐耳暂明”,字字句句扣心弦。

妈妈会在明斯克等着我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1941年5月,我刚上完一年级,父母把我送到了明斯克郊区的戈罗季谢少先队员夏令营。我到了那儿,才游了一次泳,过了两天——战争就爆发了。我们被带上火车,离开了那里。

在火车上,我们看到了受伤的士兵。他们呻吟着,疼痛得厉害。他们说明斯克被烧毁了,一切都被烧毁了,那里已经被德国人占领,我们要坐车去大后方。我们要去的,是没有战争的地方。

坐车走了一个多月,我们到了摩尔多瓦。没有床和被褥,我们就睡在稻草上。冬季来临的时候,平均四个人才能拥有一双皮鞋。随之而来的是饥饿。挨饿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周围的大人,因为所有的食物都供应给前线了。保育院里收养着250个孩子。有一天——招呼大家去吃午饭,却没有任何吃的东西。女教导员和院长坐在食堂里,看着我们,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我们养着一匹马,叫玛伊卡。它已经很老了,性情很温顺,我们用它来运水。第二天,这匹马被杀死了。大人给我们水喝,还有一小块玛伊卡的肉。这件事隐瞒了我们很久。我们要是知道了,不可能吃它的肉。无论如何都不会!

大自然拯救了我们,我们如同会吃草反刍的动物。春天,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一棵树发芽长叶,因为我们吃光了所有的嫩芽,甚至剥光了嫩树皮。我们吃野菜,所有野菜都吃了个遍。

每到深夜,我们都会哭号不止,呼唤着爸爸和妈妈。教导员和老师尽量不在我们的面前提到“妈妈”这个词。她们给我们讲童话,都提前挑选好了图书,上面不能出现这个单词。如果突然有人说出“妈妈”这个词,孩子们立刻号啕大哭,根本无法劝住。

我在保育院上到三年级的时候,逃了出来,我要去找妈妈。在森林里,博利沙科夫爷爷发现了饿得有气无力的我。当他知道了我是从保育院里跑出来时,就把我带到了自己家里,收留了我。家中只有他和老奶奶两个人生活。我的身体慢慢地康复了,开始帮助他们收拾些家务:挖野菜,给土豆除草,什么活儿都干。

整个战争期间,我都在等待,等战争一结束,我就和爷爷套好马车,去寻找妈妈。被疏散到后方的人们路过我家,我就问他们:“你们看没看到我的妈妈?”

战争结束了。我等着,一天、两天,没有一个人来找我。妈妈没来接我,而爸爸,我知道,他在军队里。我这样等了两个星期,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了。我爬上了一列火车,钻到一张座椅下,出发了……往哪儿去呢?我不知道。我想(這还是孩子的想法)所有的火车都应该去明斯克。而在明斯克,妈妈会等着我!然后,我们的爸爸也会回来……成了战斗英雄!身上挂满了勋章和奖章。

他们在某次轰炸中失踪了。邻居们后来告诉我,他们两个人去找我了。他们奔向了火车站……

如今,我已经51岁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我还是想妈妈。

(摘自《视野》2018年第5期)

赏析

S·A·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白俄罗斯女作家,擅长创作纪实性文学作品。瑞典文学院将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她,以表彰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本文用儿童自述的口吻、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的话语里,娓娓道来了儿童痛苦的心声,真实地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文中许多精彩的细节,感人肺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本文后,一种无法抑制的悲凉油然而生。“你们看没看到我的妈妈?”这揪心的发问昭示着:人类需要和平,唯愿世间无战争。

【本版供稿/李学开】

猜你喜欢
明斯克铠甲旷野
在旷野把自己坐成一汪湖
初冬的旷野(外一首)
《国王排名》:用极致的纯粹,击穿成年人的“铠甲”
无边的旷野,一只金黄的老虎跑过
涛声是谁丢弃的空铠甲
旷野的风
首趟重庆至明斯克中欧班列顺利抵达
首趟重庆至明斯克中欧班列顺利抵达
“心”田
鲜花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