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9-04-23 06:48陈熙琳
关键词:薄型宫腔粒细胞

陈熙琳,武 泽*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云南 昆明 650000)

薄型子宫内膜指的是子宫内膜厚度比能够获得妊娠的阈厚度薄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的厚度异常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孕,目前,对于子宫内膜厚度异常的治疗,临床上依旧比较棘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糖蛋白,属于集落刺激因子当中的一种,对滋养原细胞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促进滋养原细胞的增生,从而有助于生殖的成功[1]。为了探究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薄型子宫内膜疾病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观察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10月间本院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择取45例常规自然周期监测的对照组和45例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观察组两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当中,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29.04±2.43)岁,流产次数在1-3次,平均(1.32±0.37)次;不孕年限在2~8年之间,平均(5.14±0.64)年;在观察组的45例患者当中,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29.08±2.51)岁,流产次数在1~3次,平均(1.33±0.42)次,不孕年限在2~10年之间,平均(5.13±0.6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流产次数、不孕年限等资料方面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有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患者按照常规自然周期监测的方式对患者月经周期的第10d、第11d、第12d、LH峰值日、排卵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观察和监测。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后,将自制的宫腔注射管通过宫颈顺着子宫曲度插入到宫腔当中,在触及到子宫底部后再后退大约1 cm,然后将其与2 mL的注射器连接,预先抽吸1.2 mL左右的200 ugrhG-CSF在无阻力的情况下缓慢灌注入宫腔内,将注射器内的药物注射完毕后,抽吸少量的空气将通液管中剩余的药物全部推入宫腔内。让患者平卧休息大约20 min后结束。采用经阴道B超每日对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监测和观察。月经干净后7~10天,排外阴道流血进行,根据子宫内膜的改善情况决定灌注的次数,一般灌注3~6次,记录患者注药前、注药后1天、注药后2天、LH峰值日和排卵日的子宫内膜厚度。

1.3 疗效判定

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过治疗后,胚胎移植成功或则患者在1年内受孕,子宫内膜厚度大于7 cm;有效:B超检查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宫腔环境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8 mm,患者的月经量少等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经过治疗后,B超检查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仍低于7 mm[2],患者的月经量少、宫腔狭窄和闭锁等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结果数据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x2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组间患者子宫子宫内膜厚度

两组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区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情况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组间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 ±s,mm)

表1 组间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 ±s,mm)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d后 LH峰日 排卵日观察组 45 4.12±0.43 6.74±0.57 7.59±0.43 8.39±0.76对照组 45 4.15±0.52 4.17±0.35 5.24±0.36 5.93±0.93 t 0.031 2.632 2.357 3.672 P>0.05 <0.05 <0.05 <0.05

2.2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8.8%,其中治愈的有16例,治愈率为35.5%,有效的有15例,有效率为33.33%,无效的有14例,无效率为31.2%。

3 结 论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度在治疗2天后,LH峰日和排卵日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厚,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8.8%,明显高于对照组44.4%的临床总有效率,并与同类研究当中的临床疗效较一致[3]。

总而言之,采用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能够显著增厚部分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薄型宫腔粒细胞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一种硅溶胶增强的超白薄型陶瓷板及其制备方法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诊断进展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卓越的薄型系列机心
——MIYOTA薄型GL/N/M系列机心
广东发布全国首个《薄型机织服装》团体标准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