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的医院内感染护理及防治措施

2019-04-23 06:48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比例

殷 蕾

(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医院,山东 济宁 277600)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住院期间患者出现感染就是院内感染,其他还包含另外也包括在住院期感染与出院后感染,若不能对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对其疾病康复与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甚至造成患者具有疼痛感与额外经济负担。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临床上在妇产科内往往采用腹部外科手术,其具有开放性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1]。

其次,患者实施腹部手术过程中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不高,患者皮下脂肪厚导致其术后极易产生脂肪液化、皮下出血或并发感染等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则造成最终切口愈合效果欠佳。有学者证实,护理人员开展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较重要环节就是避免手术时出现院内感染,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确保院内感染能控制于合理范围,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为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的医院内感染护理与防治措施,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8月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500例展开研究,结合患者病情切实提出护理措施与防治对策,为护理人员护理流程提供参考依据,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2-4]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8年8月微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患者500例,行妇科腹部手术224例,剖宫产术286例,年龄24~51岁,院内感染人数25例。

密切观察院内感染患者各生命体征,对其病灶实施细菌培养发现,阳性细菌有10例,整体阳性检出率为40.0%。

1.2 临床观察

以手术差异性为基点,对其中200例患者实施妇科腹部手术,剩余患者采取刮宫产术;前者患者结合手术时机,急诊手术有100例,其他(非急诊手术)有100例;后者以手术肛诊和阴道检查次数为基点再次实施具体划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比各项感染发病率,同时制定针对性院内感染护理与预防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软件分析数据,x2检验患者各类型腹部手术、手术时机与肛诊和阴道检查次数,同时还包含院内感染结果。

2 结 果

2.1 院内感染结果

经本次研究证实,术后共出现院内感染25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感染12(48.0%)例,腹部手术部位感染4(16.0%)例,泌尿系统感染6(24.0%)例,其他有3(12.0%)例。

2.2 各手术方式院内感染

腹部手术阳性有10例,所占比例为5.0%,阴性有190例,所占比例为95.0%;刮宫术阳性有15例,所占比例为5.0%,阴性有285例,所占比例为95.0%。由此可见不同手术方式不会影响感染情况。见表1。

表1 各手术方式院内感染

2.3 各手术时机院内感染

急诊手术中阳性有7例,所占比例为7.0%,阴性有93例,所占比例为93.0%;非急诊手术阳性有3例,所占比例为3.0%,阴性有97例,所占比例为97.0%。由此可见两者数值具差异性,因此各手术时机影响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各手术时机院内感染[n(%)]

2.4 刮宫术前阴道与肛检院内感染

经研究发现,患者若阴道检查8次以上,则感染发生率为5.33%,其低于检查次数小于8次患者,从差异性上看P<0.05,由此可见:对患者采用腹部手术过程中阴道检查对院内感染有直接影响;若患者肛检查8次以上,则感染发生率为3.33%,其低于检查次数小于8次患者,从差异性上看P<0.01,由此可见:对患者采用腹部手术过程中肛检对院内感染有直接影响。

3 讨 论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患者病情康复及预后效果受妇产科腹部手术院内感染直接影响,因此以患者其病情为基点切实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临床发现妇产科腹部手术产生感染主要诱导因素为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时间长且出血量多则造成感染率提高,原因在于创面细菌增加对相应的组织极易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体重超标者感染率高[5],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抵抗力不高且手术时间长造成空隙多,并且相关护理人员未充分意识到院内感染重要性,导致最终护理质量欠佳。

因此,患者住院前需适应一段时间再开展手术,提前对孕妇开展保健等锻炼措施,加强其自身免疫力,提高整体手术质量,同时不断优化护理人员无菌操作与消毒能力,建立健全科室规章制度,降低院内感染率。

猜你喜欢
妇产科腹部比例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人体比例知多少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