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妇产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2019-04-23 08:55王秀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妇科栓塞下肢

王秀峰

(平邑县中医医院,山东平邑 273300)

下肢深静脉血栓(thrombosis of deep vein of lower extremitie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尤其妇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相对较高。为此,该研究以2018年1—12月收治360例妇产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X线静脉造影技术,以及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对比研究。发现超声技术对于妇产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妇产科在收治的360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8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2~5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 (42.67±5.25)岁,患者病程为 3~6个月,平均病程为(4.32±1.26)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1~5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02±6.01)岁,患者病程为2~7个月,平均病程为(5.01±0.91)个月。两者患者性别一致,临床病症较为相近,均以实施了妇科手术,年龄与病程等方面的一般资料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 选择标准

一方面,纳入标准为患者已经诊断为妇科疾病,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选取18岁以上的成年女性患者为研究资料,且患者对自身病情具有一定了解,向患者介绍了该次研究的临床价值之后,患者自愿配合临床研究,并自主选择了分组。另一方面,排除标准为患者经手术治疗妇科疾病并未治愈,影响该次研究的统计结果。同时排除不愿配合该次研究的患者,以及未曾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

1.3 诊断方法

妇产科通过对患者术后临床诊断,预防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采取X线静脉造影技术,对患者下肢进行临床检查,诊断患者在术后2 d恢复期是否存在下肢血栓现象。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取了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同时经过2 d的恢复时间,对患者采取超声技术检查。超声技术所选设备为PL-6018II彩色超声设备,彩色血流图像调节参数包括:多普勒频率、取样框位置和大小、基线、彩色增益、偏转角度、壁滤波、累积次数等。同步显示二维、彩色、频普三种模式的实时状态,可观察患者下肢血栓定位和取样。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在护理医师的指导下,帮助患者下肢呈外旋姿态,在保障服饰宽松且呼吸平稳的状态下,对患者下肢静脉由上至下依次检查,观察患者静脉中血流速度及方向变化,同时关注患者下肢血管壁损伤状态。如果发现患者下肢存在血栓征象,则调整为探头实验,校准监测结果,验证血栓是否已经形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数据,进而分析超声技术是否具备了较高的临床检出率,以及对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监测效果。

1.4 评价标准

评价两组临床检查方法对防止妇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显效:有效预防了妇科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有效:降低了妇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比例。无效:未能监测出患者下肢血栓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将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分别为:急性栓塞4.44%、亚急性栓塞5.56%、慢性栓塞6.11%。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分别为:急性栓塞13.89%、亚急性栓塞12.22%、慢性栓塞10.56%。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对比结果[n(%)]

2.2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检查的总有效率对比结果

观察组共计检查出151例存在下肢血栓的病例,29例并未有效检查,下肢血栓病变的总发生率为16.11%。对照组共计检查出114例存在下肢血栓的病例,66例并未有效检查,下肢血栓病变的总发生率为36.67%。经过临床数据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超声技术检查总有效率为83.89%,对照组X线静脉血管造影技术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检查的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检查的总有效率对比结果[n(%)]

3 讨论

患者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情况,均容易产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病症。尤其妇科术后患者中,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极高,与患者术后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其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突然肿胀,其下肢局部感觉疼痛,行走时疼痛感加剧。预防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式。因此,临床诊断的预测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诊断中,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依靠造影X线片检查、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而超声技术在检查妇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病症时,并不会破坏患者血管壁,并不产生严重创伤,是一种高效率的临床检查方式。尤其超声技术对于甄别患者动脉与静脉的血流特征具有清晰的观察视野,对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位置、大小判断更为精准,因而更加适合在临床诊断中使用。

在该次调查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分别为:急性栓塞4.44%、亚急性栓塞5.56%、慢性栓塞6.11%。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分别为:急性栓塞13.89%、亚急性栓塞12.22%、慢性栓塞10.56%。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计检查出151例存在下肢血栓的病例,29例并未有效检查,下肢血栓病变的总发生率为16.11%。对照组共计检查出114例存在下肢血栓的病例,66例并未有效检查,下肢血栓病变的总发生率为36.67%。经过临床数据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超声技术检查总有效率为83.89%,对照组X线静脉血管造影技术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以发现,采用超声技术可以有效检查出妇科术后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能够在临床治疗中提高诊断效率和精准度。可以有效预防妇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是提高临床诊断效果的积极措施,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采取超声技术检查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可有效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临床诊断中无创伤,临床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妇科栓塞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