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019-04-23 08:32王宏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降纤酶周径华法林

王宏娜

(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心卫生院内科,河北唐山 064003)

下肢静脉血栓 (DVT)是常见的下肢深部血管疾病,以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为基本表现,以患肢远端静脉高压、淤血为病理改变,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安全[1-2]。抗凝治疗是DVT的主要治疗措施,有效改善侧支循环。该院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对DVT患者应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排除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2±6.5)岁;均为长期卧床患者;3例合并糖尿病史,5例合并高血压病史,4例肥胖。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其他原发病或合并症的积极治疗,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口服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给患者适应降纤酶静脉滴注,10 U/d降纤酶静滴,治疗3 d,若纤维蛋白原未降至正常值再追加5~10 U/d降纤酶,累积使用量不得超过40 U;然后停用降纤酶,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次,12 h/次,同时加用华法林,睡前口服华法林2.5~5.0 mg/d,在用药2~3 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口服华法林,并根据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华法林用药剂量的调整,将国家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之间。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估

痊愈:患者伴有的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无肿胀,与健侧肢体腿围对比差异在1 cm以内。显效:伴有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仅有轻度的深静脉不通反应。有效:大部分症状消失,但站立或行走时有水肿。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1.4 凝血功能检查

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集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5 超声检查

治疗期间定期进行下肢超声检查,对比测量治疗前后健侧与患侧大腿或小腿的周径差值。

1.6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检验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组2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0%,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脑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在凝血功能变化方面: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基本恢复到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大腿周径差值和小腿周径差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超声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超声检测结果比较(±s)

时间P T(s)A P T T(s)F I B(g/L)I N R 大腿周径差值(c m)小腿周径差值(c m)治疗前(n=2 0)治疗3个月后(n=2 0)t值P值9.4 3±0.5 9 1 2.1 0±0.7 1 1 2.9 3 5 0.0 0 0 2 1.4±3.5 2 7.5±3.1 5.8 3 5 0.0 0 0 4.3 1±0.4 8 2.7 9±0.3 1 1 1.8 9 6 0.0 0 0 2.5 6±0.2 5 1.0 9±0.3 4 1 5.5 7 8 0.0 0 0 5.3 2±0.8 7 1.0 4±0.2 1 2 1.3 8 7 0.0 0 0 5.1 0±0.8 0 1.0 9±0.2 5 2 1.3 9 6 0.0 0 0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因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或是静脉血管壁损伤导致血液在脉管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出现以下肢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为基本表现的临床综合征[3]。早在1858年就有学者提出静脉血流瘀滞、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管壁损伤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常累及下肢深静脉,尤其是小腿深静脉和腘静脉,其次为髂静脉或股静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DVT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是在手术、创伤、高龄等因素的影响下,DVT依然时有发生,其主要危害是引起血栓栓塞后综合征,甚至导致肺动脉栓塞、肢体坏死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抗凝治疗是DVT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抗凝治疗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仅能促进血栓的早期自溶;由此不少学者提出应将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治疗效果。

降纤酶的主要成分是凝血样酶,其作用机制如下:(1)能迅速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为FDP碎片,刺激血管内皮释放出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起到显著的溶栓、改善微循环效果。(2)凝血酶降解消耗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进一步扩大;并且增强t-PA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活性,增强纤溶活性,不仅能显著降解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还能促进已形成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使血栓崩解,改善下肢静脉血流状况[4]。

低分子肝素是从普通肝素中衍生出来的片段,是凝血酶抑制剂,其抗凝血酶a作用弱,抗Ⅹa作用强,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的少,半衰期长,而且对已与血小板结合了的Ⅹa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因而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疗效确切[5-6]。而且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安全性高,皮下注射无须实验室监测。

华法林是口服的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微生物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从而延长凝血酶原活化时间,起到抗凝效果[7-8]。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8%~99%,因此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食物或是药物的应用,能竞争性抑制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华法林的游离量,起到良好的抗凝作用。例如:指导患者治疗期间多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将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结合起来应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促进血栓的溶解崩解,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血液聚集,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状况。该研究中2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100%,未出现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用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小腿周径差值、大腿周径差值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联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促进患者微循环改善,改善凝血功能,缓解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用药方便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降纤酶周径华法林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降纤酶联合α—硫辛酸和单一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研究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