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启示下的中职英语多元综合评价探索

2019-04-23 12:53陈静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英语课堂

陈静

学分银行制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终身性,促成了学分的转化和互认,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校园限制。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是:考试检测考分评价的形式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兴趣,导致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丧失。受“学分银行”制度启发,作者尝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以“学分”代替“考分”。有意义地参与课程的实践活动都将轉化为学分计入期末总成绩。实践证明,这一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有益于发挥其学习主体性,有效克服中职英语不快乐、不提高的难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学分银行制度有益于促进教育的开放性和公平性,也是新时代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同时,学分银行制度帮助学习者拓宽学习渠道,打破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学分银行制度已经较为成熟的韩国,学分银行制度也很好地激励民众参与开放大学并把各种渠道获得的、学习形式各异的,成果不受限的学习转化为学分,换取相应学位。

受此启发,我将学分银行制度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借鉴到中职英语评价体系中。这种尝试基于中职英语内容特点和学情。中职英语课堂是各学科抬头率最低的学科之一。

首先:当学习能力弱、基础不扎实的中职学生遇上外语,结果是自下结论:不会。其次:当前的教材内容没有按专业进行划分,而中职教育多数时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多数中职学生不能明白学习英语对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帮助,因此学习积极性更加低下。再次:各中职学校中也存在重视专业课看清文化课的错误引导。在中职教育中,我们强调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服务,不是说中职文化课教育不重要,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职文化课的工具性和素养性。

基于以上教育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把学分银行制度的理念迁移到中职英语综合评价中。中职生虽然学习英语有困难,但他们乐于实践、乐于动手、发散性思维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我依据学生特点将他们分组,为他们设置课前实践任务,请他们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以“Can you tell me where Carrefour Supermarket is?”这课为例,参与教师授课资源准备的各个环节均可积分。制作课堂道具可积2分、为教师备课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可积3分、参与课前预习视频的录制可积4分,视频的影视后期制作可积3分、课堂知识点掌握,各教学环节课堂任务的展示,作业作品上传以及作业的质量、课前预习环节在教学平台的回答质量和数量均有积分。

在这种多元评价中,每堂课的学习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积分。我的教学对象是高铁乘务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他们有各种不同的专业技能。学分积累制度实行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已经开始自己思考“我能为这堂课做什么”。这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准备。步入社会以前,我们一直在学习,在实践,在尝试,就是为了回答“我能给社会带来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课后,教师将学生积分情况分类,英语学习相关的积分用来作为布置分层作业的依据。因为这个积分最能反映学生在一堂课中的掌握情况。英语学习无关的其他实践积分转化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最终考核成绩。

在教学中,评价虽然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却对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先导意义。教学评价方式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展现。我们进行教学评价不是为了评判学生而是为了以有益于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去引导又快乐又提高的高效课堂。因此,“学分银行”制度启发下将学生参与课程开发、参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实践与学习成果一起纳入中职英语综合评价更有利于践行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更有益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学分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学分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英语课堂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