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木成林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

2019-04-24 01:32摄影
中国卫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文/本刊记者 连 漪 摄影/本刊特约记者 张 丹

3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

3月9日,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举办“两会精英汇”,围绕“推进县域医共体,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如何通过推进县域医共体,将单项改革的“树木”连成综合改革的“森林”?

先实现乡村一体再推动县乡一体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郭玉芬

甘肃省自2014年开始试点分级诊疗制度,2015年在全省铺开。具体做法是,确定近500 个病种,依据病种的疑难程度,分省、市、县、乡、村五级进行诊疗。各级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分级诊疗病种协议,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实行按病种付费。病种价格主要根据临床路径制定,并通过智能审核,监管临床路径落实情况。

甘肃省高度重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先实现乡村一体化,再推动县乡一体化,并逐步把疾控机构纳入分级诊疗体系,由此构建起县域医共体框架,实现防治结合。

不能急于求成 务必夯实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华树成

我国农村人口多,推进县域医共体、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夯实基础,真正把人才留在基层。

要想实现基层首诊,一方面要确保基层有让老百姓信任的医生。建议在医学教育体系上做出调整,实行分类培养政策,针对基层需求增加医疗资源供给,订单定向培养医学人才,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同时,国家应重视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保障,防止基层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推动基层首诊需要加强国民教育和相关立法工作,将分级诊疗的相关条款明确写进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

用区域医疗中心“兜住”患者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 孙丰源

新一轮医改10年成效显著,然而在看到分级诊疗体系逐步构建的同时,也要看到老百姓“水涨船高”的医疗健康需求。由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不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患者跨区域就诊现象较为突出。

要缓解跨区域就诊问题,除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外,还应重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承接原本想要到“北上广”的患者,“兜住”这些患者对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的需求。

区域医疗中心是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其发展完善过程中,应明确医院不是建得越大越好,而是要有所侧重、突出特色,立足于满足区域内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这一基点,以能力建设为出发点,带动区域内形成医疗机构高效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打破医疗机构各自为政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院长 陈树波

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协调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尤其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县域医共体作为涵盖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体,将原本分散的医疗资源织成一张网,是助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的关键一环。

要想织出一张更高效联动的医共体网络,必须改变以往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只有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链条才能理顺。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要强调发挥区域医共体作用。在区域医共体建设中,要把三级医院涵盖进来,通过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尤其是注重发挥好市级医院的作用,逐步拉齐不同区域间医疗服务水平,让广大患者的就医之路更加通畅。

保障民生须深化“三医联动”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 李延萍

建议加强远程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制定服务分类目录和各项目指导价格,逐步将远程会诊、影像、超声等纳入医保,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远程医疗设施的投入,加快远程医疗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并制定兼顾服务申请医院、服务供给医院和医务人员三方参与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健全鼓励支持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机制,有序增加定点中医医疗机构数量,逐步扩大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中药院内制剂的医保报销范围,根据中医药特点合理确定和逐步增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等。在中医医养结合、中医康复服务、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障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

医共体建设不能搞“任务式”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杨洋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首先应更加重视医保基金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使用率。推进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医保打包付费,建议对医共体进行考核时更多侧重考量医保基金在县域内的使用情况。

其次,要规划协调好医共体之间、医院之间、医生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任务式、帮扶式的建设始终难以为继,只有探索建立起长效机制,医共体建设才能走得长远。

第三,要形成政策合力,在人才培养使用的各个环节打好“组合拳”。在推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也应像职业教育一样,建立较为完整的顶层设计,同时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协同发力。夯实县域医共体和分级诊疗制度的人才基石。

调整优化有限医疗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 黄宇光

基层首诊制度和转诊机制的落实,直接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效果。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核心和关键在于强化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围绕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盘活人力资源、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再出台一批有效的改革举措,让医务人员在基层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要发挥医保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将患者分流至基层。还要持续推动医联体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同时,加快建立区域性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

在构建县域医共体、推进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抓住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的特点。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合适的人解决合适的问题。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要明确,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士的职责分工也要明确。

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和医疗工作应该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面对群体公卫工作,由公卫人员来进行;全科医生负责为患者看病,并在诊疗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预防建议。

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明确其职责为看病、转诊患者以及为签约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可考虑为家庭医生配备护士,以方便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建议基层增加护理编制,鼓励三级医院的“高护”转岗下沉。

吸引居民到基层首诊。具体措施可包括提取一定比例的医保基金,用于签约居民的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增加基层报销药品品种,并尽量与二级、三级医院保持一致等。

猜你喜欢
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