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山循水金陵韵
——南京市绿道建设经验

2019-04-25 08:02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城乡建设 2019年8期
关键词:风光带绿道南京市

■ 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绿道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展现城市特色、促进城乡融合、改善环境质量、引领低碳发展、实现绿色宜居,提高人民群众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规划引领,绘制美好蓝图

2012年底,南京市组织编制完成了《南京市绿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南京绿地系统、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特色、旅游发展等相关规划,将南京市域范围主要景观点通过结构性绿道串联,在市域中形成江南江北相对独立、环带相接、串点连景的两个绿道整体结构,江南为“一江三环五带”,江北为“一江一环两带”。2013年8月,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结合明城墙沿线绿道试验段建设经验,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完成了《南京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用于指导全市绿道建设工作。

二、分步实施,初显建设成效

2013年起,南京市根据《南京市绿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绿道建设,按照环山、顺水、沿城、连景的绿道设计理念,市区园林和建设部门紧密合作,相继实施了滨江风光带绿道、环紫金山绿道、明城墙沿线绿道、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绿道、青奥公园绿道、仙林湖绿道、老山绿道、国际慢城绿道、黄龙岘绿道等绿道建设,截至2018年底,南京市已完成绿道建设863公里,总投资超过15亿元,初步构建了融合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网络。按照规划,至“十三五”末,南京市绿道总里程将达到1400公里。

三、彰显特色,营造绿色人居

南京绿道是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廊道,是居民健身游憩的便捷通道,也是历史文化的展示渠道。南京绿道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城市型、郊野型、滨水型、山地型……遍布江南江北、闹市乡野;绿道规划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美丽古都的生态环境做加法;绿道网络串联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充分关注市民的体验,助力市民打造低碳健康的绿色生活;绿道建设,拉近了城市和乡村的距离,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开启绿色发展新模式。

一是启动城市色彩优化,助推美丽南京建设。南京市采取规划建彩、改造增彩、见缝添彩等措施,在绿道沿线增加色叶、开花乔木和宿根花卉,丰富城市景观色彩,对重点路段围墙、栏杆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种植藤本月季、蔷薇等攀援开花植物,提升绿道“颜值”,先后实施了“万株色叶树种进金陵”和“万米花墙靓金陵”专项行动,绿道周边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阳”的四季宜人景观。

二是优选施工工艺材料,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南京市绿道建设严格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路面材质选用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既保障了游人较佳的行走感受,又保持了道路两侧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在绿道两侧绿化中,因地制宜推广引入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海绵措施,采用微地形建设、水生植物净化、雨水利用等众多工艺做法,增加雨水资源利用率。

三是建设提升绿道节点,拓展健身休闲空间。以绿道串联公园绿地和历史文化景点,以绿道建设带动南京市公园绿地布局均衡性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建成了滨江风光带、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仙林湖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实施了小桃园游园、姚坊门游园等100余个游园绿地新改建项目,完善了绿道网络布局结构,丰富了绿道人文体验内容,拓展了健身休闲空间,提高了市民绿色出行的便捷性。

四是环山顺水建设绿道,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山水城林是南京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一条条绿道将古都的公共绿地串珠成链,汇聚了城市精华,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南京市在绿道延伸到的地方全面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和山体生态修复,全面清理排放废气企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绿道沿途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两侧的废弃矿山宕口得到复绿治理,地质灾害全面消除,山体创面恢复葱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

绿道,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南京市将围绕城市山体、公园景区、河道岸线等重点区域,继续推进绿道建设,为市民构筑一张绿色的幸福生态网。

猜你喜欢
风光带绿道南京市
沿江风光带可真美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探究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