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拓资源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9-04-27 00:14王忠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中华文言文

王忠

当前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能够接受到优秀文化的滋养,构建起爱国精神,具备健康情感与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发掘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在长期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进行教学探索,寻求一个有效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一、积极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文言文学习领域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开发利用好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拓展文言文学习领域,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某种意义而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也即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过程。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教材是一个重点,通常而言,当前语文教材当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大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如果仅只是运用教材当中的文言文来开展文言文教学,其教学范围仍然是狭窄的,不利于学生较好的学习与掌握文言文。因此,教师可进一步拓展文言文教材领域,以此来让学生较好的融入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并能够深入地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文言文教学实践当中,我们进行了下述的教学探索,在学校举办了国学学习的系列讲座,讲述了《汉字析义》《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中华文明之光》《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等传统文化知识。并将相关文言文知识较好地融入到讲座当中,从而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通常而言,只要论及中华传统文化,就会让人们下意识地联想到汉字。而《汉字析义》,从我国汉字自何时出现的起源溯论汉字长期的发展变化的进程,来深入地认知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认知到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通过举办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并较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也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构建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可见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举办这些传统文化的讲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由教师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来举办,这样的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开设的“校本课程讲座”,让学生获得了个性化发展,能够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传统文化以及文言文知识,较好地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知识领域,让语文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文言文方面奠定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较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文言文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构建文言文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习。我国古代的先贤较为注重体现学习趣味性,也提出了“悦学”的学习理念,也即是倡导进行快乐学习,让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加自觉主动地去进行学习。而这也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知识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当前的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教师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较好的达成“和谐教育”的境界,使学生能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当中,快乐地学习文言文知识,并从传统文化当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有效的构建起自身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构建起良好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取得最佳的成效。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具有距离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感到困難重重,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将文言文知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快乐的情绪,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之间能够在教学当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并能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在中学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并在讨论的过程当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通过合作学习来拓展发散性思维,学会合作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与他人进行学习成果的分享。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来进行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应在教学当中,指导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与掌握文言文知识。文言文课堂教学,不能积极采用传统的讲解法,而是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理解能力、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选用多元化的方式,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一化”“同质化”的现象,教师可采用辩论比赛、知识竞赛、故事讲述、即兴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可在学生当中开展“每日一个历史故事讲述”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故事的活动来学习掌握历史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苏武牧羊》一课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汉历史》的纪录片当中苏武牧羊的故事,让学生能深入地认知与了解苏武在被匈奴长期囚禁期间,仍然保持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这篇文言文。

总之,想要有效达成《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不断拓展中学文言文教学领域,开发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中学文言文教学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通联:甘肃庄浪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中华文言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