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浅议

2019-04-27 00:16黄秀莲
新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阅读教学评价

黄秀莲

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知识、阅读、写作能力。这三部分内容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而阅读联结着基础知识与写作能力这两个方面,因而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探索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高效方法与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接下来,笔者就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谈谈看法,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有了一定的创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重知识灌输,轻实践体验。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开展,即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把阅读教学素材作为一种应试工具,针对文中的字词句进行讲解,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填鸭式”灌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重知识灌输,轻实践体验,也表现在教师很少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方面。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上针对阅读教学素材展开解析,但课外的阅读不做要求。事实上,只有扩大阅读面,学生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积累。仅仅靠课堂内一学期十来篇的阅读素材,很难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阅读是为巩固知识、丰富体验、增强写作能力服务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提高语文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

2. 重阅读技巧,轻阅读习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小学教学主要还是侧重于技巧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字词句及语法,并要求学生在考试和日常写作中套用固定句式,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难以让学生真正吸收阅读素材中的实用元素,在平常的写作积累方面也会有所欠缺,最终影响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轻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阅读课程的设置上。当前我国很多小学都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更别说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和阅读素材了。事实上,很多学校由于经济条件受限,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如没有图书馆、阅览室等,也缺少必备的书籍、报纸杂志等阅读资源,因此,无法为学生提供很好的阅读环境,这样,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就会受影响。

3. 重教条主义,轻个性发展。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对已经拟定好的答案过分重视,而对学生提出来的另辟蹊径的答案则不予以认同和肯定。小学高年级阅读问答题的设置,常常偏向于客观题及已经规定好答案的主观题。事实上,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阅读素材的理解都不尽相同。由于出现在课文和考卷上的阅读文章通常都是教师已经教过、讲过很多遍的素材,所以在评价和讲解的时候,教师难以跳出固定的套路和框架,以至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

对于个性化的答案重视程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阅读文章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却遭到教师的批判或否定时,很可能会大大降低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二、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前文我们分析了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笔者着重谈谈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些举措。

1. 工具掌握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两个重要任务:一个是让阅读成为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以及探索世界的工具;另一个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等内核,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然有别于过去,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十分重视工具掌握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需要阅读的书刊,让学生自行上网下载或购买阅读,并且要求他们撰写阅读感受和心得体会。如此,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素材中包含的重难点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领悟阅读素材中的思想、情感等精神内核。

2. 培养阅读技巧与培养良好习惯相结合。阅读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過于重视技巧的训练,很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字词句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的内涵。死记硬背并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甚至可以说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教师在讲解阅读素材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品味阅读素材,从而更好地从整体去理解阅读素材。

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课内阅读,还是为了获得更丰富积累的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帮助都非常大。因此,学校要重视阅读教学,要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并且要执行到位,要提供阅览室、图书室等读书场所,为学生购置图书及其他阅读素材。而且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指导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教师还可以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讲述或写下他们的所思所想,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则语文能力将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3. 科学评价体系与激励个性发展相结合。我们的阅读素材考核,主要是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且回答制定好的题目。除了一些开放题,大部分题目都有标准答案。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往往通过对比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进行打分。这种评价体系不尽科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要秉持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即便他们的答案语法不够规范,抑或不够贴近标准答案,但是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就应当得到正面评价。当学生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或者对教师的解读持有反对意见时,教师也要积极回应。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是响应《课程标准》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跳出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有所获、思有所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当学生在阅读世界里畅游,获得了愉悦感、收获感后,他们就会越来越爱阅读,阅读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会大幅提升。

总而言之,不同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感意志及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及自主吸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时,除了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外,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最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毓秀小学)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阅读教学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