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04-27 00:16
新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笔者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思考、实践、讨论、概括总结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导入,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精巧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1. 开门见山。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后,在课堂导入时可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直接明了地进行提问。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事先布置学生预习,导入时直接提问:“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他们讨论问题。这样的课堂学习目的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适当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笔者在导入环节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9时在上课,9时在睡觉,为什么都是9时,小明却在做不同的事?”学生马上回答:“因为一个是早上9时,一个是晚上9时。”笔者引入课堂:“一天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时计时法。”这样的导入,就让问题与新知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故设悬念。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笔者以游戏形式导入,先出示两组不同的牌并明确游戏规则:“双方任意选一组牌,你们先出,老师后出,来比牌的大小,三局两胜。”几轮游戏下来,学生均以失败告终,对笔者的出牌策略十分佩服。笔者赶紧追问:“想知道老师的获胜法宝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策略问题。”这样,学生就带着强烈的兴趣自主地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二、操作实践,深化自主学习的体验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有了方向和实践过程,自主学习也将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由于有了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决定怎样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试着将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积累了探究经验,变得更加自信。再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笔者采用“举例—猜想—验证—归纳”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发现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从而引出学生猜想: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随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准备好的纸质三角形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内角和。很快学生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实践探究,学生经历了困惑、思考、探索、成功等一系列“心路历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深入。

三、合理引导,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思考存在困难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灵活引导,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要讲究方法灵活,及时抓住即时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进行引导。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刚导入新课,一个学生就举手说:“老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很多学生也跟着说起来。笔者顺势利导:“说得对,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答道:“预习看书知道的。”“学会预习是个好习惯,你能说说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吗?”笔者追问。学生回答得不是很清楚。于是,笔者借机引导:“你们有什么好办法验证这个猜想?”学生反馈:“可以用小正方形摆摆看。”“我用画小正方形的方法试一试。”课堂中教师的灵活引导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目标及内容熟练把控的基础上,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回答,捕捉有价值的课堂资源信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 合理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笔者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提问:“大家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大部分学生受旧知的迁移影响,认为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笔者举“16、23、49”等例子让学生验证,发现以上猜想是错误的。学生的探究活动遇到困难,这正是教师介入引导的黄金时期。笔者接着出示一组能被3整除的数“132、231、312”,让学生观察这3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它们都是由1、2、3根据不同的数位排列组成的。笔者又引导:“你们还能用1、2、3组成其他的三位数吗?它们是否能够被3整除?”学生尝试,很快发现都能被3整除。笔者再引导:“如果换成用1、2、4这三个数字排列组数,组成的数还能被3整除吗?”在笔者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逐渐发现规律: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任意交换各个数位上数字的位置,这个数仍能被3整除;反之,一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怎么交换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也不能被3整除。

四、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展示的机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评价反思,归纳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反思中积累经验。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整理知识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并以各種形式呈现出来。在上复习课时,可以让学生来“主讲”,遇到知识易错点,教师适时点拨。甚至可以让学生出题来进行同桌互相检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反思,还可以把反思延伸到课后。正是在不断地整理与反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甘蔗瀛洲小学)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笔者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老师,别走……
三角形分割问题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