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

2019-04-29 03:52雷萌余志科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

雷萌 余志科

摘要:生态批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主要是在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情况下出现的环境、文化保护的思潮。因此从这三个角度进行探析当下人文生态建设,树立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并且通过自身的行为保护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对促进人文生态建设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进行探究生态批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之后,将其融入到人文生态建设的思考当中,以期为城市人文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

在当代社会中,生态危机日益明显,因此生态批评经过进行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相处情况,可以为帮助人类正确认识人文生态提供了针对性的批评范式。在生态批评的指引下,我们需要进行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建设人文生态,树立与自然和谐形成的生活方式,最终使城市生态环境更加和谐。而生态城市建设则是让社会、自然进行和平相处,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人文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的文化品格。因此在进行人文生态建设的时候,需要从生态批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这三个方面出发,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措施。

一、生态批评:使精神与人文生态保持一致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主要是指在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下,在文化批评领域的人们受到绿色运动精神的指引,在自身的领域内发起了“绿色”批评的浪潮。生态批评出现的原因在于态危机的严峻程度不断增加[1]。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文化、政治等方面也出现一定的改变。生态危机归根到底也属于人性危机,是人们生活方法、追求方向、思想观念等方面改变引发的危机。有专家提出,现在生活中出现的生态危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是直接原因,伦理系统所起作用才是直接原因。在经历危机之后,需要意识到人类自身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因此需要认识伦理系统,然后才能进行完善伦理系统。生态批评属于后现代批评潮流当中的重要流派。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深入探究文化,经过文化批评,进行引发生态问题的思想,即人类中心主义,使人们的生态意识得以树立,并且摒弃以往落后的生态观,使人与自然可以和平相处。生态批评的开展,不但需要维护生态安全,还需要建设精神生态,使人们可以保持良好的人性。同时,不仅需要重构人们的生态价值观,还需要建设以保护自然的生活方式,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生态城市:自然与人文生态的和谐

现代城市生态思想主要来源于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在此理论当中表现了城市和自然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和意义[2]。总的来说,生态城市主要是保持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自然生态属于人自身之外的世界,其可以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而且其发展状态不受人类意志的影响,但是生态环境,则是人类活动主要范围,并且人类活动的开展也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这里涉及的人文生态系统,主要包含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这两个部分,其通常是由多种社会文化元素组成的,而元素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互相作用的情况下形成动态和谐的系统。人文生态环境不仅是人们活动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开展的结果。人文生态属于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其主要人们之间进行信息、物质交换获得的发展结果,其也彰示着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和谐发展。人类在自然和人文之间的互动当中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明。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为人文生态的顺利发展提供所需的物质,而人文生态的优化也可以促进自然生态的发展,维护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人文生态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意义,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的发展速度,也可以有效树立人们的良好品行,形成较好的文化素质。自然生态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和维护,因此要想保护生态环境也需要人们动员起来,改善自然环境,进而促进人文生态建设的完善。

三、生态文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人文生态不仅包括历史文化的内容,还包含现代先进的文明。其在表现的时候,不仅表现为物质形态,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形态。比如价值观、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文明生态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重要性越来越高,并且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人文生态建设属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部分之一,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从物质、秩序等方面出发,完成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从而顺利促进文明生态城市的发展[3]。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城市人文生态建设主要需要处理城市发展期间所积累的财富,即需要合理对待现有的古代建筑、文化工艺、新式发明等,并且需要按照需要建设基本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物质性的城市人文生态,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可能会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精神的角度来说,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不仅包含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风俗,还包含着多种工艺品、民族戏曲等,这些均逐渐成为我国历史文明当中的一部分,逐渐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从制度的角度来说,人文生态建设主要设立各种约束性的法律和制度,从而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可以自觉遵守法律和制度,维护城市的秩序,并且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的意识,通过自身的行动使城市生态文明可以逐渐实现。

四、人文生态建设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正处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文生态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建设完善人文生态系统,使生态城市得以顺利发展。

(一)积极发挥城市历史文化的作用

城市人文生态系统当中包括城市在发展期间所形成的文化元素,包含生活模式、历史风俗等,而这些文化因素通常采用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历史建筑、民族活动等物资形态。所以在进行人文生态建设的时候,需要提高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度[4]。首先需要进行保护好城市的歷史痕迹,尤其是需要保护历史文物、古代建筑等。其次需要进行保护城市的历史特色。比如具有民族特色的街道、民族活动等。经过举办文化活动,可以城市的特色得以全面展示,而且也可以形成地域特色文化,充分体现出生态城市独有的人文魅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也可以使现代城市文化得到有效充实,完成城市人文生态系统的目标。

(二)提炼城市的人文生态精神

城市属于人文精神得以存在的基础,而人文精神则是城市发展需要遵循的方向,并且可以成为城市创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持。在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当中,进行提炼城市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必经的过程。在树立城市人文精神的时候,需要坚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使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另外为了使人们可以形成城市人文精神,可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人们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形成城市的文化风格,最终使文明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而且经过树立城市人文精神,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意识到文化对提升生活品质的作用,从而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促进城市人文生态建设的完善。

(三)合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以往比较常见的历史文化在根本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是通过非物质形态进行呈现的,但其也属于人文生态当中的一部分,因此进行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当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在进行保护过程中,需要设置完善的方案,使保护措施可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而且需要避免出现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进行保护的行为,因此在合理开发的情况下,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保护法律法规,使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得到良好保存。避免出现一些人员或者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断开发的行为,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另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能过于依赖政府,还需要吸引社会机构或者个人对其进行公益性投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度,也可以完成良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四)提高人们的人文生态意识

在进行城市人文生态建设期间,树立人们的生态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在树立人们的生态意识之后,可以使人们主动进行生态保护,使城市人文生态建设得到人们的大力支持,这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也具有巨大的益处。城市人文生态建设当中,需要采取措施,使人们了解到自身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了解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然后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保护自然环境和城市人文生态。另外,还需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人们可以有机会处于生态保护的活动,形成良好生态文明观,并且经过鼓励开展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这对城市人文生态建设也具有较大的益处。

(五)完善人文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

进行生态立法,可以使人文生态建设更快进入法治轨道,而且经过设置与之相关的法律,可以使人文生态建设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比如环保局等,需要加强对城市环境的监管,并且需要对城市文化建筑进行有效保护,使城市人文生态建设可以全面开展。另外,在制定生态体制之后,政府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人文生态建设可以在政府的支持,有秩序地展开,实现人文生态建设的各项要求。

五、结语

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其对大自然却有着不小的影响。人文生态建设不仅需要保护被工业化发展破坏的大自然,还需要进行生态批评,建设生态城市,使城市的人文生态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积极发挥城市历史文化的作用、提炼城市的人文生态精神、合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人们的人文生态意识、完善人文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規等方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和睦。尤其是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更加应该引导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工作,使人文生态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宇榕,覃旭瑞.浅谈公共艺术反映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水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为例[J].大众文艺,2018,10(05):415-417.

[2]黄娟,汪宗田.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兼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J].理论月刊,2014,14(02):96-97.

[3]柳兰芳.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辩证统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伦理思想[J].社会科学家,2013,23(07):174-176.

[4]李旭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全面考察——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J].理论月刊,2012,13(09):79-81.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