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彼岸花

2019-04-29 00:05王子露
教师·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彼岸花石匠树人

王子露

如果把教育比喻为一场修行,那么就是在渡口等待一批批的过客,然后一起经历风浪,斗风迎霜,到达对岸,看见彼岸花开。

什么是教育?将教育二字拆分开来单独解释,教即教授、教养,育即培育、发育。教育的词性是动词,在汉语的语法结构里,动词置于主语与宾语之间,所以不难理解,教育一般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发起的行为。

春秋齐相管仲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古人目力深远,极具智慧,结合自然规律阐释了树人的意义,树谷即种植谷物,树木即栽种树木,树人即培育人才。“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为没有哪一项事业能比培育、教养人才来得深重长远了。中国自古以来,对教育十分重视。“子不教,父之過;教不严,师之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生下来,无论是品行、性格还是学识,都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积累和养成,才会成人成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曾国藩的家教甚严,后辈也人才辈出,主要得益于重视教育。中国经历漫长的农耕社会,形成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耕读传家”。教育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终生,甚至要作为好的习惯传承到后代。我们家乡有句谚语,叫“六十岁学石匠”,意思是年纪大了学习改行就不合适了。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六十岁学石匠也未尝不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君不见,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拄着拐杖到老年大学学诗作画,激情四溢。甚至还有媒体报道,有人六十多岁到大学读研究生的。这些,都彰显了教育的核心意义。

但是,我们的教育也曾走入过误区。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之所以会有这一论断,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频频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部分高校为创营收,盲目扩招、宽进宽出、不注重专业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缺少过硬的专业素养,也没有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导致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意义产生了疑虑。目前,一些学校的教育以应试为指挥棒,唯成绩是论,甚至喊出口号“只要不学死,就往死里学”,一些中学成为高考工厂,培养一大批只会考试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潜力挖尽,素质教育短缺,进入大学后明显跟不上教育的要求,说到底是没有把教育的理念弄清。教育绝对不只是学文化知识,学习应试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全方位的本领和技术,培养自己的德行与品格。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既不能吃老本,也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一个模式走到底。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使命,只有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完成既定的任务才能开启下一阶段的人生历程。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方能见得月圆,守得花开。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彼岸花石匠树人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美丽的彼岸花
美丽的彼岸花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石匠破案
石匠的智慧
麻石匠(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