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研究

2019-04-29 00:05曹迎春张艳
教师·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曹迎春 张艳

摘 要:高校始终致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群体,为青年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提供重要堡垒。新媒体的海量性、共享性、虚拟性、个性化和社群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革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基于新媒体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情行”认同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8-0010-02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革新了媒体形态的形式和理念,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民参与互动的新型媒体时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海量性、即时交互性、个性化和虚拟化。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大学生是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占比 20.6%,微信、QQ、微博、APP、抖音等新媒体形式已经与大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改变着他们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多元化时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发展的境遇下提出的,是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团结奋斗的价值导向和思想航标。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要始终致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群体,为青年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提供重要堡垒。青年强则国强,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面对这诸多的新情况与新变化,深入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坚决抵制各种消极文化观念对青年学生的渗透,维护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拥护者和践行者。

一、新媒体的海量性和共享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和传递不再受时空的隔阂和限制,只要联通网络,我们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搜索到海量信息,并做到即时共享。新媒体使得网民对信息的接收变得更加开放、更加自由,使网民真正享有了平等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对此,高校教育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打破传播的时空距离限制,第一时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新媒体蓬勃发展,各種价值观念在网络平台上交织涌现,网络成为多元价值冲突的主场所,其中不乏消极的价值观念。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成形和确立的时期,长时间地接触海量信息却又缺乏深入探析的辨别能力,有可能诱发不当观念和行为,这为错误意识形态占领大学生领地提供了契机。当前,各种不良思潮借新媒体迅速传播,这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九大更是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都反映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视与培育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高校教育者必须迎难而上,深刻领悟到这种影响,积极开拓新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新的领域和阵地,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

开放的新媒体时代,我们置身于更为丰富海量的个性化信息空间,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可以进行对等的个性化交流,但新媒体交往借助网络符号,自身的特征可以充分隐藏起来,具有了非实体化特征。也就是说,虚拟的网络环境使我们摆脱了各种现实的社会因素束缚,失去社会规范的约束,有了更多的自由去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一些大学生倾向于关注个人在群体中的得失,表现出个性化和务实性的特点,如果再缺乏道德自律,就容易肆意发挥话语权以致形成网络霸权,这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令其从事不法行为。同时,大学生自我本位意识强就会忽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这是部分大学生意义匮乏状态存在的症结所在。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本位意识强会导致部分大学生意义匮乏。大学生要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并自觉遵守网络空间的道德规范和责任边界,自觉抵制网络社会的违法行为,在网络中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履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强化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网络道德自律,也是摆在我们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使命。

三、新媒体的个性化和社群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

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交往形式更加丰富,交往空间更加广大,大学生在新媒体这一新型媒介中运用个性化的网络语言,表达思想,演绎自我,他们凭借着相同的兴趣和目标,在新媒体中集结成社群,就国家内外的各种时事政治问题、社会难点问题等进行互动交流,新媒体成为表达观点和要求的主要平台。新媒体的社群化使大学生得以在新媒体中彰显影响力,由此产生的舆论力量不容小觑。特别是当大学生在网络上传播对某一政治态度的各种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的言论时,“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这使得我们高校教育者必须高度关注。当今社会,利益诉求不一致的现象较为广泛的存在,导致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民众的内心行为指南存在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导向,融入民众日常生活进行正向教育,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活跃,最富创造性,参与热情度高,民主和平等意识强。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便于大学生理性地认识暂时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基于新媒体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模式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自由开放活跃,靠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所以,基于新媒体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情行”认同模式,势在必行。

第一,“知”认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大学生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精神,高校教育者也要践行平等的教育理念,深入学生群体,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精准辅导,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高校教育者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培育过程中,要变革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基于新媒体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与其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通俗的讲解和宣传,通过认同培育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使他们全面感知和认同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他们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情”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真正被大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他们内心的信念,才能引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高校教育者要有新媒体思维,利用新媒体即时互动共享的特征,把参与互动体验的方式方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培育中来,以双向即时的互动模式消除交流距离,让学生更直接深入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宏大叙事和本质内涵,从而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感悟,从情感上信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信息数据开放,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不良社会思潮极易被大学生接触到,大学生价值辨别能力尚不成熟,极易出现思想迷惑混乱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高校教育者要结合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针对一些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去抵制非主流的价值观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行”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双向转化过程。“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具有认知上的转化作用、认同上的强化作用和践行中的承载作用。”因此,高校教育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期调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在不断丰富的社会体验中去修正完善自我原有的价值观念,在活动中提升价值认知水平,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外化成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曹迎春,刘 伟.新媒体时代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改革與开放,2016(4):50-5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4]邓卓明,姜 华.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99-102.

[5]王倩倩.微媒体平台上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微媒体建设经验为例[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7.

[6] 张 靖.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2015.

[7] 崔龙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D].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