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六年理综全国I卷化学选择题考情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9-05-05 03:31徐俊龙申燕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选择题有机题型

徐俊龙 申燕

一、引言

从历年高考理科综合中化学科得分情况来看,选择题得高分是总分得高分的关键,因为选择题注重双基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而且性价比最高,一道题6分,分分钟可搞定。但是若不认真仔细,错一个化学选择题就可能与化学总分90分无缘,错两个可能就与80分无缘……,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对选择题的重视程度就不言而喻。那么到底如何复习才有较好效果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分析考题,然后再针对性训练。因为“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刘芃。本文基于對近几年试题进行分析,提出备考对策,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帮助。

二、最近6年全国卷I化学选择题考情分析

1. 命题规律解密之一:重现率与考查范围。

从考查的知识模块来看,近六年有较高的重叠性(见图1所示),共考查了化学与生活、有机常识、元素周期表(律)、电化学、水溶液、实验这6个相同的知识模块。

2. 命题规律解密之二:题型难度与阅读量。

从近六年都考查到的相同知识模块来看,同一知识点的考查难度相差一般不大(如上图所示)。可用word文档统计字数(不是字符数,不含图片),2013年~2018这六年,每年全国新课标全国卷I理综化学选择题平均字数为819个。说明要控制选择题难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控制阅读量。

3. 命题规律解密之三:试题编排与总体难度。

结合近6年高考后考试中心和各省公布的大数据,笔者将近6年每到题目的难度数据作图,结果如图2所示。统计可知2013-2018年选择题的平均难度为0.605,选择题难度波浪形分布,有利于学生克服心理定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复习备考对策

1. 化学与生活(化学素养)选择题备考对策。

(1)命题立意:此类试题考查常见生活用品中有机物成分的判断,属于化学与生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通过所学知识辨认日常生活用品的成分,赞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考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素养。

(2)命题动向:本题型近七年(2012-2018)年重现率100%的考点,难度稳定在0.7左右,例如2012年考医用酒精、硅、糖类、油脂、纤维;2013年考溶解度、验氨、微量元素碘、黑火药;2014年考查氯、铁化合物及水解原理,2015年考查强水的性质,2016年考查有机常识,2017考合成纤维,2018考了基本营养物质。要求考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应用和服务于生活。

(3)备考策略:本类题型注意三个维度变化:时间——可以是古代化学文明、现代化学文明,也可以是未来正在研发的物质;物质类别——可以是无机物质也可以是有机物质;考查方向——可以考查物质的成分、性质、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处理方法等。注意控制难度,不要人为增大难度,打击学生(很多学生很害怕常识题,正确率低)。

关于热衷于古文,想法是想考所谓传统文化的题目,我想到了这段话:“科学不相信今不如昔、绝不迷信权威。相反,科学随时准备放弃现存体系而接受经过严格检验的、更加广博精深的新体系。显然,厚古薄今、崇尚圣人的东方文化与科学精神相距甚远。因此,为中国的年轻人写科学基础课教材,弘扬科学精神似乎是责无旁贷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年轻人精神世界的传统文化定势、基于日常经验的直感思维,那么,这位年轻人只能在科学殿堂的门口徘徊。”——彭笑刚《物理化学讲义》前言。因此要认清形式,不能本末倒置。

2. 实验选择题备考策略。

(1)命题立意:2018年全国卷I和卷II实验题都是以必修2课本有机基础实验为背景,考查主干,落点较低,难度低。那么是否意味着有机实验的热门程度又会增加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素养在实验选择题是可以很好落实的,注意关注本质,不必为背景素材而苦恼。

(2)命题动向:近七年高考(2012-2018)实验选择题重现率100%,其中2014和2017年考了两道实验选择题,文字、表格、图像均考过,原理、操作、现象、结论也考过,2017年考了整套装置,2018考有机背景的操作,一般年份纯有机实验的选择题考查偏少,其主要原因是突出能力的考查,将元素化合物(无机或有机)知识“认知”要求提升至“应用”考查,将应用能力的考查分布在实验、元素周期律推断、化学与生活、化学计量(NA)等题型中。

(3)备考策略:实验选择题大多考基本操作、物质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装置判断、原理分析等,大多数是教材要求的基础实验综合拼凑,与第Ⅱ卷实验相互补充。注意回归教材,熟悉基本操作,难度不等。

3. 有机选择题备考策略。

(1)命题立意:关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试题,主要是对必修2第3-4章的考查(当然有时也会涉及选修5)。考查考生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性质、共平面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考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命题动向:十二年新课标(2007-2018)年有机选择题重现率是100%,除2014,2015两年外均两道有机选择题(甚至有人认为2018年全国卷I考了3道半的有机选择题——第8,9,11及10题2个选项)。2015年以前考查方式较为单一,例如:单一考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有机物合成量比关系、有机题材的化学与生活;2016-2018这三年脱离单一考查,如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分类有机题材的化学与生活、同分异构体+性质+共平面等。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考查是主旋律,同时兼顾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物质用途、分离提纯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考查是常用手段。对于给出陌生有机物考结构与性质的题型,近几年均没有出现过,意在回归教材,重视基础,联系生活。

(3)备考策略:注意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避免单一考点,注意考查范围(主要是必修2有机部分及少数简单的选修5部分),注重基础,控制难度。

4.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选择题备考策略。

(1)命题意图:主要考查考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元素周期律等知识,很好地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素养。

(2)命题动向:本题型是近七年(2011-2018)重现率100%的考点,2011-2015年一般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知识;2016年由原子结构结合元素组成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推导元素,考查元素周期律和物质性质、分类;2017、2018年由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元素种类,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物质性质。

(3)备考策略:熟悉元素推断的方式:①原子序数等文字信息推断;②图表信息推断;③由物质的性质先推导物质再断定元素种类;④根据化合物转化关系推导物质,再断定元素种类。熟悉选项考点:①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②微粒半径;③沸点比较;④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各种考点;⑤破坏水的电离;⑥原子序数(电子数);⑦其他相关性质。注意复习不要只拘泥于短周期元素,例如2018年考了20号元素钙,还考了学生不熟悉的CaF2(萤石)制HF等。

5. 电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

(1)命题立意:例如:2018年第13题重点考查电解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电流、电子的流向,阳极的变化,电势高低判断。能力层面而言:考查考生对电解知识的运用,对实际事物与图形的观察,并从中获取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电解原理的应用,培养考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素养。

(2)命题动向:近九年全国新课标(2010-2018),除2012,2014选择题没考电化学外(在第II卷考了),另外7年均考了电化学,2010年考查单带盐桥电池反应,2011年考查爱迪生电池,2013年电化学除Ag2S,2015年考查微生物电池,2016考查电解法处理废水,2017年考查电解法防腐原理,2018考电解除H2S和CO2。形式越来越灵活,贴近生活和体现应用,很多取材自科技文献,展现我国科技进展等。

(3)备考策略:①电化学知识由原电池考查逐步向电解池考查过渡;②重电化学原理考查,轻电极反应书写,在非选择题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求仍然较高;关注新型电源及电解结合,注意情境的陌生化,考查学生应变能力。

6. 水溶液中粒子平衡选择题备考策略。

(1)命题立意:虽然2018年全国卷I和卷II没考此类题型,并不代表今后也不考此类题型,例如:2017年考查强碱与二元弱酸溶液混合时溶液离子浓度对数与pH的曲线分析。具体考查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关系比较。要求考生不仅掌握弱酸的电离平衡规律,还要有较好的识图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

(2)命題动向:近7年高考(2011-2017)重现100%,前三年无图,2014开始出现图像,两年考查单曲线分析,两年考查双曲线分析,单双交替考查,涵盖选修四第三章考点。滴定曲线,分布分数、对数图像这些是近年常考点,2018年考试说明对平衡常数要求提高,这题是数形结合的典型,对数或负对数最早是2009年广东卷第18题第24题均有出现,其后2013年江苏第14题,2015年全国卷I第13题等也出现,2017年卷I和卷III均有。2018年卷III考查沉淀滴定的曲线分析。

(3)备考策略:关注2017年考题的考查两点变化:①以往酸碱混合多以pH随加入物质的变化曲线进行分析,而本题以弱酸中各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含量随pH的变化进行分析,呈现形式稀少;②以往坐标中表示的是单一的某粒子变化,而本题是两种粒子浓度比值的对数关系变化,分析难度加大,考查方式新颖,难度较大。故在今后的命题中,要不断挖掘新的考查方式或回归常规(无图),提升考生应变能力。

7. 阿伏加德罗常数(NA)题备考策略。

(1)命题立意:该类试题综合性强,覆盖面广。试题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展开,与气体摩尔体积、原子结构、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及可逆反应等知识结合。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均有渗透和设计。

(2)命题动向:最近八年(2011-2018)新课标考了5年,2011、2012、2015、2016、2018考了这类题型,经统计可发现,这类题型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仍会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中有关粒子问题设置陷阱进行命题。因此,复习时要进行题组强化训练,学会挖掘题目“隐含条件”,以免掉入题设“陷阱”之中。

(3)备考对策:可以将常见陷阱的设问角度和涉及问题统计如下,让学生时刻警醒。

其他特殊反应等(如烷烃取代:2018年全国卷Ⅰ、2015年卷Ⅱ考核反应、2018年考胶体粒子,2017年考PCl3与PCl5之间转化等)

以上列出的是考查重现率高的选择题题型,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些新题型,例如2018年第7题的无机化工流程题、2014年出现的速率相关的机理题等,其他可能会考能量变换的图像题等,一些小概率的题目可以偶尔训练。总之,选择题的性价比是理综试题中最高题型,整体平均难度0.6左右,通过科学的限时训练,有望使学生化学选择题均分突破36分。笔者认为可把近10年的高考题、近3年各省模拟选择题作为重点练习,注意考点覆盖面的同时,适当集中对准近年考点,注意各种变化,不能按一成不变的模式套路。每年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几乎是命题立意较新的题目,因此命题时需要花大力气(各学校备课组可分工合作,避免陈题和套卷,切实做好重组,三审三校后再拿去印刷),注重创新,注重预见性(避免完全按照老套路),考查核心主干知识,直击学生软肋,避免偏难或偏易。注重常态化限时训练。

猜你喜欢
选择题有机题型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有机白菜
喝有机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2016年高考“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例析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