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治校倾注人文关怀

2019-05-05 08:07方惠元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治校关怀依法

方惠元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一个学校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管理是否科学息息相关。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九大也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延伸,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依法治校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校的本质在于法治,其内在逻辑是依民主、依民意、依法规。它区别于人治,“法治”的本质在于科学和民主,学校的师生员工是主体而不是被管治对象,这是最根本的表现。

人文关怀是指对生命个体进行人文精神的关照、牵引和培育,它真正地关切个体生命存在的尊严、意义与价值,关心个体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

在学校管理中,依法治校是人文关怀的保证,人文关怀是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两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校长是学校建设、管理的核心人物,校长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依法治校、倾注人文关怀、科学管理学校,对学校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立章建制,夯实“法治人文”治校的基础

依法治校,必须树立科学的“法治人文”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不僅仅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章程,严格管理程序、明确范围、提高管理法制化水平,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不违规,同时又要从个体生命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为目标,注重倾注人文关怀。

1.健全章程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细化校内各种法律关系,在教学、人事、财务、学生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把学校的管理调整到一种合法、有效的轨道上,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

2.坚持制度出台与制度解读同步,强化正面引导

要坚持执行制度与思想教育同步,出台新的规章制度一定要通过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可,如果意见相左时,要及时沟通,化解矛盾;要坚持心理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同步进行,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即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必须带头学法、用法,带头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只有树立起依法办事的思想和理念,校园法治才能树立权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才能形成。这样,人心凝聚、思想统一、步伐一致,才能有效地推进“法治人文校园”的建设。

2018年,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揭阳捷和职业技术学校规章制度》的工作。整个修订过程,始终在公开、透明的规范程序中进行,并及时吸纳各方的意见,使得广大教职工在重大决策前拥有了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协商权和监督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提高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公平、公正、效益原则,整项工作突出学校“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结合”的科学管理理念,获得了教职工们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二、思想引领,树立 “法治人文学校”的管理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他更是具体地指出“一个好的校长不是用权威压人,也不是用行政手段管人,而是用思想的魅力去感召人、凝聚人,鼓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成功管理特色。”

一所学校,教师是学校的根本,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关键,校长则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是领导学校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只有校长领导理念正确,才能引领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形成最大的合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更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逐步转移到展示教育思想魅力上来引领,让师生从被动管理转化为自主管理,从“你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要这样做”的过程。

譬如,校长要抓住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及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精神类文化要素的提炼、概括与升华,用来指引学校教育思想建设、教育教学、师生管理等活动;也要对学校的历史与独特文化进行系统地研究,全面、科学地分析学校目前和将来的发展环境与条件,规划求是,重视未来,强调培养人才的前瞻意识,形成一个关注师生、学校发展的人文氛围。

在学校管理中,教职工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的目标计划,以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学习和业务培训,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从而激发教师“乐业”“爱业”“勤业”的内动力,最后达成“精业”的最佳效果。领导层关心培育教师,教师们关爱教导学生,从上至下齐心协力,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好氛围、好校风,构筑“法治人文”校园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三、以人为本,强化“法治人文校园”管理的主体地位

法治区别于人治,法治从来都是以人的价值存在为导向的。其中,公民的权利实现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状况的根本价值尺度。“治”的本质在于科学和民主,依法治校应当贯彻科学民主的管理思想,要明确广大师生员工是学校的主体而非被管治对象,注重发挥师生民主主体地位。只有师生民主科学管理意识的养成,法治才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师生的民主权利是法治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学校要发展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法治人文学校,就必须倾注人文关怀,重视民主科学管理,尊重和保护师生的权利,给广大师生以应有的公平待遇和公正评价,给他们的权利以保护。形成师生的民主主体地位,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弘扬民主理念、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

师生的民主主体意识的养成,就是在他们年轻纯真的心灵播种正义的种子,这也就等于给了他们最直接最生动有效的民主法治教育。所以说,依法治校就是要把保护师生的权利突顯出来。

四、柔性激励,培育 “法治人文校园” 师生的归属感

柔性激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有激励才有动力。依法治校过程中,要充分激发教职员工的活力,需要充分考虑教职员工的合理要求,稳步提高待遇,让教职员工分享到学校发展的成果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良好的执行服从意识是落实制度的保证。在管理中,柔性激励能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愿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它是传统激励机制的变革。所以,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在体现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规范师生行为的同时,更要实施体现说服教育潜移默化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使遵守者在内心产生认同感和服从意识,自觉在工作中做到一切服从制度,按照要求执行。同时,在完善考核制度时,也要善于运用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一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法,如荣誉激励法、情感激励法、信任激励法、目标激励法、职务激励法等激励教职工和学生成长;另一方面又要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优秀教职工(学生)有成就感,平庸教职工(学生)有压力感,不称职教职工(学生)有危机感”的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和依法治校的浓厚氛围。

所以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要树立“尊重人才,重视激励”的用人理念,实行柔性激励的管理模式,使师生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乐于接受并遵循学校的各项制度,并愿意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共同创造学校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工作。

五、普法教育,厚植“法治人文校园”法治建设沃土

法治的真正意蕴在于公民和社会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的意蕴在于信仰。法治校园的形成,有赖于师生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师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作为学校的核心管理者,校长要不断强化师生的法制意识,加强法治校园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实效。

教育普法工作,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他强调:“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当依法办事和守法成为师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师生对法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信心和尊重的情感,法治的秩序才算是真正达到。法治校园一切行为都应是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这应是师生的责任。但如果大家认为守法是一件繁琐、痛苦的事情,法律的实施不得不依靠强力推行,实施的效果自然不佳。因此,进一步加强学校普法工作的领导、检查、监督和管理,增加普法的投入,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载体普法,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治精神,做到人人心中有法、依法办事。

例如学校在常规普法基础上,启动“检校合作”,成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阳光行检察官工作室、阳光法律沙龙小组,并开展 “法治进校园”一系列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平等自由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日常的行为规范、教学要求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文化氛围,达到很好的学法普法用法效果。

六、人文关怀,营造“法治人文校园”和谐氛围

学校的主体是人,“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且是最重要的资源。学校的管理归根到底目的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师生的发展,也只有善于发现和依靠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才能最好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

人文关怀,能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中构建和谐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对遵守规则的自觉、对师生的关怀。学校管理者要从师生内心的需求上给予真诚的关心,而不是单纯凭借行政手段对师生进行管理,拉大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阻碍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这样说,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氛围,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有效推动力,它弥补了学校管理制度的生硬与漏洞,使得正式制度在学校文化土壤中更有效地发挥效能。

人文关怀和依法治校的相互补充,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张力。因此,人文法治管理,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物质上的各种需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依法治校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学校要全面推进“法治人文校园”的建设,就要实行人文法治的管理理念,并加强思想文化的引领,体现以人为本,在法治管理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结合柔性管理的激励作用,关注师生的成长、发展,注意发挥师生民主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凝聚智慧,从而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最终达成学校科学、健康、高效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治校关怀依法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广东省检察院依法对陈定坤决定逮捕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何为“纯粹的知识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