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职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05-05 08:07伍月菲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声乐分层集体

伍月菲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处于极度短缺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前教育列为今后十年八大发展任务之一,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重点。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进行了规划和引导,提出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人员素质及专业质量,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

为了满足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学前教师,很多中职学校都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声乐课程。但是由于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生源主要以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为主,生源质量较差,班级人数又多,在开展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时,往往以集体课堂的形式来进行,导致声乐教学质量很难有效提高。本文针对声乐教学集体课上学生个体的差异,阐述了如何通过微课、隐性分组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声乐集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全面提高学生毕业后的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幼儿教师。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生源差,专业基础弱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从初中升学进来,很多学生都没有学过声乐,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连简谱都不认得,更不要说发声基础和歌唱技巧。而且现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00后,同学们都是听着周杰伦、林俊杰的歌长大的,对艺术歌曲及科学的发声方法不感兴趣,学习起来没有激情和热情。

2.教师长期采用集体教学,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目前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还是大班制上课,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却只有两节声乐课。学生活动空间被压缩,课堂活动时间减少,学生参与度低,教师管理难度加大。往往照顾了程度好的,就没法照顾程度差的;照顾了程度差的,就没办法兼顾程度好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两害相较取其轻,所以很多教师都只能照顾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进度,放弃比较差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严重制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一些声乐教师教学观念存在一定的偏见

个别声乐老师总认为学前教育的学生毕业出去就是教幼儿园的,能够唱一些儿歌就可以,没有必要费尽心力去提高她们的声乐演唱水平。

由此可见,探索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不但是必要的,而且非常急切,非此,则难以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学前教育之重任。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呢?

三、提高声乐集体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能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学方法优化选择与组合,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声乐集体课进行提高和改进。

1.因材施教,进行“分层递进式”教学

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及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进行个性化教学,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就需要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中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递进式教学是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的教学策略。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的教学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教师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都要有所区别,从而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不同的目标迈进。具体操作如下:

调查摸底,隐性分层。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个别练声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声基础、作品演绎情况等差异,将学生分几个层次,如表1所示。

表1声乐课堂学生分层情况摸排表

类别

分层依据

比例

学习期望

A1层(特优生)

有声乐学习基础,嗓音条件好,学习效果优秀

10%

力争在区级以上声乐比赛中取得成绩,个别同学争取考入高职院校的声乐或学前教育专业继续学习

A2层(优等生)

没有声乐基础,但是本身条件好,热爱声乐,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良好,对于老师布置的作品能够积极地完成

35%

能够较好地掌握发声技巧,可以演唱和欣赏一些高难度的声乐作品,对学习声乐有主观能动性,对进入A1层有强烈的愿望

A3层(中等生)

没有声乐基础,个人条件尚可,但是学习欲望不是特别强烈,但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完成

45%

通过递进式布置作业,激发同学们学习声乐的兴趣,争取使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同学爱上声乐课,有进入A2层的愿望

A4层(学习障碍型群体)

五音不全,基础薄弱,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10%

掌握基本发声技巧,能演唱一些简单的儿歌

对学生分层以后,在训练发声阶段,基本按照分层进行分组教学,但是在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要进行强带弱的混搭方式进行小组分配,充分发挥各个层次学生的特长,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叮嘱层次高的学生多多帮助同组的后进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们的进步情况,及时调整分组,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力争上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充分利用微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对于年轻的一代已经过时了,所以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已经是如今声乐课堂的当务之急。声乐课不同于别的科目,具有很强的创作性,比如每学完一首作品,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以《绣红旗》的课堂教学为例:学生学会演唱歌曲以后,可以让学生观看歌剧《江姐》和研读小说《红岩》,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小型歌剧片断,并录制视频制作微课,进行小组间的互评,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欣赏水平,还能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争取与舞蹈课、钢琴课做到三位一体立体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的对象是天真活泼的幼儿,这决定了幼儿教师演唱歌曲大多都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或是边唱边跳,或是边弹边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法及专业互通,让学生们在不同的科目学习中互相促进,比如钢琴弹得好的同学,可以引导她们边弹边唱,或是舞蹈基础好的同学,引导她们边跳边唱,这样让她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声乐演唱和欣赏水平。

4.轉变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一个学生只有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幼儿园老师是一个人一生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老师,往往能在人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老师如果歌甜声美,无意中就会让小朋友们更加喜欢和热爱,对于老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有极大的好处。因此,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声乐水平,等同于间接提高了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由此可见,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育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任务艰巨,如何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的差距,达到教、学整体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和提高,已成为中职音乐教师的追求目标和职责所在。笔者认为,一方面,从教者必须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另一方面,克服“大班制”和单一“集体教学”带来的弊端,采取因材施教的“分层递进式”教学,并充分利用微课手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加强相关专业间的联动,争取声乐、舞蹈、钢琴三位一体立体教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声乐分层集体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警犬集体过生日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