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融入中职项目教学的探究

2019-05-05 08:07梁晓畅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凹凸井盖钳工

梁晓畅

《钳工》中职机械专业的重要技能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钳工基本测量技能和操作技能,以适应专业岗位要求,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钳工》课程的教学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以实践训练为主。学生学习《钳工》有两个难处,一是实操时间较长,很多技能是需要多次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工作比较辛苦;二是工作实训或在学校实训室,或在企业厂房,实践环境比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比较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构建了以信息化手段融入项目教学的模式,以创设工作情景,信息化导学等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感受、体验产品的制作过程,获得钳工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一、教学问题及归因

研究表明,中职《钳工》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喜欢单独学习一个知识点或任务,喜欢与同伴进行交流探讨,协作完成产品的加工,而传统的钳工教学都是学生单一完成一整套零件的加工,缺乏交流探讨,从而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二)在实训操作中,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都不太相同,部分学生因不理解要点而无法完成实训任务,教师要对多个小组进行辅导,人数太多,需要很多时间。在实训操作示范要点的时候,人数太多,往往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观看,学生无法掌握,导致实训不规范,效果不理想。

(三)获取知识方式单一。传统的实训教学,学生学习知识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知识面不广。实训结束后,学生也没有进行复习巩固,反思,更没有提前预习新知,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信息化手段融入项目教学,改变了《钳工》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信息化与项目教学

(一)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信息化教学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定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化手段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多媒体、PPT、音频、flash、QQ、微博、微信、微课、问卷星、学习通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融入一种或多种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二)信息化的特点

1.信息化的网络途径,可实现交互式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在网络共享平台中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 ,利用网上交互功能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探究,实现信息共享,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协作完成任务。

2.信息化的微课视频,缩短了教学时长

在传统的实操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对重难点进行实操示范,但由于空间的有限,毛坯料大小的限制,在教师示范过程中部分学生并不能清晰观察到教师的示范,采用信息化后,教师提前录制好相关视频制作成微课等形式供学生学习,将很大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也节省了教学时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训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变。

3.信息化丰富了知识的获取途径

解决了学生单一获取知识的来源,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百度查询或者上专业网站查询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汇总消化,拓宽知识面。学生在课后也能通过手机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

在项目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融入信息化手段,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钳工》课程的特点,构建了《钳工》课程以信息化手段融入项目教学的模式,其结构是“信息化手段,动感创设工作情境—信息化途径,收集信息—信息化资源,制定计划—信息化导学,实施计划—信息化共享,总结评价”。

三、信息化融入项目式教学的实践案例

《钳工》根据大纲要求可以分为游标千分尺、万能角度尺、锉削、锯削等十个工作项目。下面以《凹凸配合加工》为例,介绍以微信、微课、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融入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信息化手段,动感创设工作情境

首先设定具体工作情境:通过微信群发布生活中井盖被盗视频、城市内涝造成井盖顶反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危险新闻图片,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唤醒学生道德意识,明白盗窃可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井盖,让学生明白配合加工是什么,导入本次课题。假设井盖被偷,需要重新装上,那么井盖是怎么配合加工的呢?怎样设计的井盖才能防盜呢?井盖的配合加工原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凹凸配合加工是一样的。思考学校接到一批加工凹凸配合的订单,给出零件图和材料,应该如何操作使得配合件符合工厂的要求?

(二)信息化途径,收集信息

通过学习通发布项目任务书和微课,学生登陆学习通,查看学习任务,根据任务书学生一方面通过教材查询资料,另一方面通过百度等平台查询相关信息,并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存放在平台上,为下一步制定加工步骤做准备。

图1

技术要求如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值应达到图样要求;锯削和锉削都要手工独立完成;工件表面严禁机磨。

(三) 信息化资源,制定计划

首先在学习通平台里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其次,教师将凹凸配的加工分成几个小问题发布,先由各个小组成员根据互联网以及教师提供的书籍、多媒体学习材料、实物,先自己思考问题,尝试根据老师抛出的问题列出凹凸配的加工涉及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拍照上传到组内交流群;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初步确定加工方案,最后,组与组进行投票,产生最佳方案并进行完善。

教师在学生思考作答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工凹凸配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凸、凹件加工时如何选择基准面,凸块部分和凹陷部分如何加工,如何保证对称度和垂直度。在学生理解后,让学生尝试把各个任务结合起来,讨论制定出配合件的加工方案,并制定工艺卡,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适时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信息化导学,实施计划

在凹凸配合制作中教师结合微课讲解凹凸配加工工艺以及对称度、配合间隙的控制等重难点,学生认真听讲,并结合微课及讲师的讲解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千分尺并准确读数、学习凹凸配合的加工步骤,间接尺寸、配合間隙的控制等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根据加工步骤(如下图2)和安全操作要求先用萝卜模具模拟凹凸配件的加工过程,接下来再进行实体加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反复观看微课,便于解决在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安全隐患,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并利用学习通平台中“直播”这一功能将问题记录下来,在老师和“微课”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工件的加工,并且进行相互的检测,完成加工记录表的填写。接下来教师在平台里发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凹凸配合间隙超差的原因?学生在平台里各抒己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与点评。课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和平台里记录的信息进行复习,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操技能。

图2

(五)信息化共享,总结评价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鼓励式的评价,先引导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自评和互评,并且让学生将自己的工件和评分表拍照,上传到学习通,让学生投票产生优秀之星,学生投票完后进行问题记录汇总,最后教师做适当总结,课后并把最佳方案发布在微信群和学习通平台上,方便学生复习和反思。

四、结束语

采用信息化手段融入项目教学的方法比采用传统方式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比较发现,采用信息化手段的项目教学法的班级,学生参与度大,对钳工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强烈的兴趣。课前的微课学习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对凹凸配知识进行学习,然后到课堂上针对疑问探究协作、规范地完成项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提高;课中遇到问题打开微课与组员进行探究学习,打破传统,从而实现知识回放、暂停,教学时长缩短了,学生再也不觉得钳工那么辛苦,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操作,合作探究,在后期的实操中能够坚持下去,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产品的加工。课后学生可以重新观看微课,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改变了以往实训课后无法继续巩固反思的问题,学生能很直观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总之以信息化手段融入项目教学的钳工课程,能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能够有效地提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也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凹凸井盖钳工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新时期钳工教学的几点分析
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找井盖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
凹凸的爆笑生活
春享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