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神经组织》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2019-05-05 08:07陈可婷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神经元神经人体

陈可婷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因此,《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中职药剂专业重点核心课程之一,为后续临床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形态学基础。该学科的中职课程涵盖了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三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学的教学内容抽象繁杂,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又是后续解剖生理知识的基础。为了防止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增加对学科学习的兴趣,笔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构建组织学知识体系,并以《神经组织》该章节的教学设计为例。

一、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了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协商、会话、沟通等方式,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建构知识意义,其合适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师生间的互动和交互式教学。另一方面,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是关注如何呈现讲解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学习条件,创设生动的实际情境,通过体验,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因此,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针对医药行业特色,紧扣“医疗案例”“体验观察”“小组合作”“沟通反馈”这四个核心完成设计方案。

二、《神经组织》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分析

1.学习工具分析

本单元选自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二章细胞与组织第二节基本组织,用时2课时。细胞与组织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在讲授过程中理论知识较深奥难懂,不够直观。因此,我们对教材及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一方面配套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组织与胚胎学速记》,也参考执业药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核大纲》中人体学部分等辅助教材;另一方面注重使用各类移动端信息化平台,如蓝墨云班课、移动端医药app、微课等,突破空间时间的局限,“随时、随地、随手”开展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活动。

2.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对象为中职药剂专业一年级学生,作为一年级新生,他们精力充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职业岗位分析主要是面向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担任药师职位,从事药物营销、指导应用、调剂、储存养护等工作。在职业能力上要能运用人体解剖知识和技术,对常见疾病、正常异常等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然而中职学生医药基础知识面窄,学习能力不足,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特别是组织学的知识抽象枯燥,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讲授、启发、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动画、图片、标本、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力争达到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二)教学目标

1.三维教学目标

参照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药师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神经元、突触、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分类;

(2)能力目标:学生能识别神经细胞、组织的显微结构;了解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神经系统的健康;培养严谨细致规范的药学生素养;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教学围绕着神经组织的结构开展,包括了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神经末梢。其中教学重点是神经元的结构(胞体、突起)、神经纤维的结构、神经元信息传递的方式(突触)。其中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结构是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一方面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微课等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依照建构主义的思想,利用图片、电子显微镜、显微数码成像投影、模型制作等多种手段创设真实直观的教学环境,利用病例案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感受,把艰涩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真实的个人经验体会。

(三)教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抓住“案例”“体验”“协作”来建构学生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学中做、做中学。

通过案例教学法,利用“阿尔茨海默病”“渐冻症”“糖尿病”等疾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神经元的病变,激发学习神经组织的兴趣。其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贯穿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让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例如设计显微观察、神经纤维制作、传递冲动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互动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完成任务;同时通过研讨案例,显微操作等方式,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进入蓝墨云班课平台,观看微课视频《神秘的大脑》《神经冲动是如何传递》。通过生动的微课,促进学生对神经系统产生直观印象。其次,观看新闻稿“困住霍金的疾病”。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资料,完成病因分析。利用病因調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

2.显微观察,了解神经元

首先,小组分享调查成果,讲述病因及神经元病变,导入课题。其次,设计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活动,亲眼体验真实的神经元结构。随后开展“神经元讲解”活动,由学生拍摄镜下细胞结构图并投屏到多媒体设备,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神经元的结构。通过以上设计,强化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技能,加深对结构形态的直观认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经历吸收、思考、归纳的过程,并用语言准确表述,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案例情景,保护神经元的故事

通过阿尔茨海默症,介绍神经组织受损的原因,引出神经元的保护者——神经胶质细胞。为了改变课本原有刻板生硬的介绍形式,通过设计小故事“人体如何保护神经元”,讲述胶质细胞如何支持修复、再生输养以及排除代谢产物等内容。该环节通过老年痴呆案例情境、生动活泼的故事形式,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

4.动手体验,制作神经纤维

通过糖尿病患者异常感觉,引出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从而导入有髓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等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神经纤维,在观看相关微课动画后,设计“动手创作神经纤维模型”活动。活动中,利用硬卡纸剪裁成神经元基础模型,提供粘土、有色卡纸、剪刀胶水等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对原模型进行加工创作,并标注结构。在制作模型过程中,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创意,让神经纤维的结构形象鲜明深刻,加深对树突、轴突、髓鞘特点的记忆。

5.活用教具,传递神经冲动

学生间相互激发膝跳反射,引导对神经冲动传递的思考。设计教学环节“神经元手拉手”,活用小组制作的神经纤维模型转化为教具。选派三名小组代表共同上台,手持神经元连成一线,引出突触结构。其次利用模拟教具,展示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信息传递形式。该环节的设计活用学生的创作作品,并通过教具的直观展示,留给学生直观深刻的印象。

(五)教学评价

本课题主要采取多维度评价方式,从人员上体现评价的多方参评原则,包括小组互评与老师评价;从结构上体现结果与过程结合原则,包括课前预习完成度评价、课堂完成度与合作度评价、课后测练评价。通过多维度评价,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三、总结反思

本课题的设计始终抓住“案例”“体验”“协作”来建构学生知识体系,一方面整合教材与真实病例,对接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一方面强调理实一体,构建体验活动,让课堂动起来。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贯彻建构主义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能切切实实地让课堂教学达到深刻、有效、高效。

猜你喜欢
神经元神经人体
人体冷知识(一)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神经”语录
人体可笑堂
人体可笑堂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跟踪导练(三)(2)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