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选穴规律

2019-05-06 02:42陈文婷赵子玲钱蔚丽陈大隆
广西中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选穴气海关元

陈文婷,赵子玲,钱蔚丽,陈大隆

(1.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5;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女性尿失禁中最常见的疾病,SU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盆底肌组织松弛,膀胱和尿道的解剖学变化和尿道阻力减少,当腹压突然增加时,排尿失控尿液不由自主地溢出[1]。在上海,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目前,SUI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和电刺激治疗,但都有一定的弊端[3]。中医对于SUI以针灸治疗为主[4],且治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大量研究表明[5]针灸治疗可改善女性SUI的临床症状。目前,有关针灸治疗SUI的文献质量和腧穴使用规律以描述性统计方法为主,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来总结归纳SUI取穴规律,为针灸治疗女性SUI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文献来源 采用计算机检索,以“压力性尿失禁”“劳淋”为主题检索词,分别与“电针”“针刺”“非药物性治疗”组合排列,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段为1997—2018年。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所有研究均为针灸治疗SUI的临床研究报告;②治疗方法:以针灸为主要治疗,包括电针、温针、头皮针、艾灸等;③研究类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动物实验研究;②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③未具体说明穴位处方。

1.3 数据挖掘方法 本研究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计算腧穴、经络、部位和特定穴的使用频率。采用SPSS 19.0聚类分析,研究各腧穴配伍之间有效聚类群和核心腧穴组。采用Clementine的关联性分析,研究腧穴配伍之间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

2 结果和分析

2.1 选穴及应用频次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52个,其中44个经穴,8个经外奇穴。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所选用的腧穴总应用频次为315次。见表1。

表1 65篇文献选穴及应用频次分析

2.2 选穴所在部位分析 本研究把人体分为6个部分,即头部、上肢、腹部、腰背部、骶部及下肢。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所选的52个腧穴分布来看,取穴所在部位多以腹部、下肢、骶部为主。所选用腧穴的归属部位、频次和选穴个数见表2。

表2 65篇文献选穴所在部位分析

2.3 选穴所属经脉分析 本研究中,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所选用的44个经穴涉及9条经络,从所属经脉比较来看,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的腧穴选用最多,见表3。

表3 65篇文献选穴所属经脉分析

2.4 选穴中特定穴应用分析 本研究检索出的44个经穴,其中特定穴36个,占81.82%;特定穴应用总频次为297次(本研究中如果同一个腧穴既是五输穴,又是原穴,则将其出现的频次记为2次),特定穴选用情况见表4。

表4 65篇文献特定穴选用分析

2.5 腧穴关联及聚类分析初探 运用Apriori算法选取支持度≥0.15,置信度≥0.95进行关联分析[6],发现支持度最高的配对为关元—气海;置信度最高的配伍为关元—气海—中极、中极—次髎—关元、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提升度最高的配对为中极—次髎—关元,提升度高说明关联正相关性越高,实际使用意义最好(见表5,图1)。

将选用频次大于10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可以分成2个有效集群:①百会—会阳—中髎—肾俞—次髎。②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气海(见图 2)。

表5 高频腧穴关联分析结果

图1 针灸治疗SUI文献的腧穴使用网状图

图2 针灸治疗SUI文献腧穴配伍聚类分析

3 讨论

在我国压力性尿失禁因女性特殊生理结构、生育过程、就医心态等因素,造成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达23%~45%,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7]。目前,西医治疗女性SUI主要是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其创伤性,且并发症的风险很高,较难被患者所接受[8]。

本文通过研究针灸治疗SUI选穴的使用情况,发现排名前五位的穴位是关元、三阴交、中极、肾俞、气海,一方面是出于针灸局部取穴的原则,选穴所在部位多以腹部、下肢、骶部为主。从人体解剖位置来看,下腹部为膀胱居所,腹部、骶部穴位从现代医学来讲与膀胱处于同一神经节段,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膀胱神经功能[9],因此在临床使用中腹部的选择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治疗SUI思路以“补肾气,益元气,升阳固脱”为主,故取穴多为腹部、骶部。

从特定穴使用情况分析得出,以交会穴的使用为主,交会穴不但能治本经的疾病,还能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疾病[10]。特定穴取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关元穴,其次为三阴交、中极穴。关元、中极是任脉的经穴,又与足三阴经相交会,为人身元气之根,可补益肾气,调摄膀胱气机。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又与肝、肾经相交会,有补脾益肾和扶正固本之功效。

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支持度最高的配对为关元—气海,说明该配伍使用频次最高。关元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为任脉于足三阴经之交会,联系命门真阳,为三焦元气所出[11];气海利下焦、补元气,调一身之气,又为气之海,肓之原,可补肾气,两穴相配,补中益气,固摄有权[12]。此外,关联分析中提升度最高的配对为中极—次髎—关元,提升度高说明关联正相关性越高,实际使用意义最好。中极为膀胱之募穴,次髎为足太阳膀胱经治疗SUI的常用腧穴,古代医家认为膀胱经腧穴、募穴均对膀胱有特异性调节作用[13],现代研究表明[14]针灸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控制膀胱和尿道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达到调节膀胱排尿的作用。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发现,百会—会阳—中髎—肾俞—次髎和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气海分别为2个有效聚类群。SUI属于泌尿系统疾病,腹压骤然增加时,尿液不受膀胱的固摄作用而排出,病机归为肾气不固,结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理论,因此选取本经腧穴来治疗泌尿系疾病,尤其是SUI,效果较异经穴位明显。百会为督脉经穴,位于巅顶,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联络膀胱[15],有升提阳气之效,通过对大脑皮层的调节,对膀胱的气化开阖有调节作用,因此,局部取穴百会—会阳—中髎—肾俞—次髎成为一个有效聚类群,同时下肢及腹部其他腧穴起到配伍作用,如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气海的组合,下肢穴位与膀胱处于同一脊神经水平,也具有相同调节失常膀胱的功能,结合电针的低频脉冲电流的刺激,能增强针感,调畅气血,调整人体组织神经功能,改善内环境,从而使肾气充实,脾气能升,肺气能降,膀胱约束有权,开阖有度,小便控制自如[16]。此外,一些腧穴使用频次略低,例如阴陵泉,其能利小便,使气化复常,小便通利,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而达启闭通尿之功[17],也为临床针灸治疗SUI提供另一种思路,故而值得借鉴。

从针灸治疗SUI的经脉使用情况来看,足太阳膀胱经使用腧穴最多,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则是膀胱经及任脉。朱丹溪所著《格致余论》中将“劳淋”的病机归为肾气不固,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亏虚而膀胱气化失调,制约不利[18],因此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而任脉为阴脉之海,受全身阴气,其经脉循行主干行于腹[17],主治泌尿系统病症,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综上,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灸治疗SUI取穴频次最高为关元,经脉选用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为主,且以腹部腧穴为主要刺激位置。本研究进一步为针灸治疗SUI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循证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选穴气海关元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