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冬季运动竞争格局及我国竞技实力变化——基于近三届亚冬会奖牌榜分析

2019-05-09 03:36李小刚王翔宇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奖牌金牌滑雪

耿 迪,李小刚,王翔宇



亚洲冬季运动竞争格局及我国竞技实力变化——基于近三届亚冬会奖牌榜分析

耿 迪1,李小刚2,王翔宇3

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610100;2.四川理工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 3.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6—8届亚冬会的项目设立与奖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亚洲冬季运动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的认识,探寻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竞技实力的变化,为亚洲冬季运动发展和我国竞技实力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亚洲冬季运动发展势头良好,但亚冬会与国际存在差异;亚冬会奖牌归属趋向集中,“四国争雄”竞争格局愈加稳固;我国竞技实力“冰强雪弱”特征依旧,传统优势项目竞争力略有下降。基于此,建议亚冬会应尽快与冬奥会接轨,助推亚洲雪上项目的普及与发展;我国应优化冬季运动项目布局,保“优”促“潜以实现项目均衡发展;借鉴日、韩冬季运动发展经验,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储备。

亚冬会;竞技体育;实力格局;动态演变

冬季运动占据现代体育运动的半壁江山,推动我国冬季运动发展振兴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而竞技实力的强弱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出我国冬季运动发展水平。近年来,关于冬季运动竞技实力的研究日益增多,大多研究主要是通过冬奥会奖牌分布情况对洲际竞争格局及我国竞技实力进行分析[1-3],但聚焦于亚洲国家冬季运动竞技实力比较分析的研究则凤毛麟角,尚未以辩证观的视角审视当今亚洲冬季运动竞争格局及我国竞技实力的变化。亚冬会是亚洲冬季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代表了亚洲冬季运动的最高水平,其奖牌分布情况能够清晰、客观的反映出参赛国家整体竞技水平与实力。因此,本研究对第6-8届亚冬会(近3届)奖牌国家及我国奖牌项目分布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旨在认识亚洲冬季运动竞争格局与我国竞技实力水平,为亚洲冬季运动发展和我国竞技实力提升提供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07年至2017年亚洲共举办3届冬季运动会,以此3届亚冬会的项目设立及奖牌归属分布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亚冬会相关期刊文献资料,结合中国奥委会及中国新浪体育等网站,对2007-2017年共3届亚冬会奖牌归属分布的具体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1.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第6-8届亚冬会项目设立、奖牌国家与项目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奖牌分布规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设立与参赛情况

比赛项目设立情况直接决定着奖牌数量的多寡,参赛规模大小间接反映出亚洲冬季运动发展状况及比赛竞争激烈程度。通过对3届亚冬会项目设立与参赛规模进行纵向对比分析(表1),可以更为立体化的明晰亚洲冬季运动的发展趋势。第6届亚冬会在项目设立方面较之往届更为贴近冬奥会,设置了10个大项,47个小项,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96名运动员参赛。第7届亚冬会项目设立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由于冰壶项目主要在中日韩三个国家开展,哈萨克斯坦作为东道主取消了冰壶大项的比赛;另一方面首次将非奥运项目引入赛场,增设了班迪球和定向滑雪两个大项,共设11大项,69个小项的比赛。在参赛情况上,26个国家和地区的843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赛事[4]。第8届亚冬会项目设立较之上一届仍存在明显差异,单就大项设立而言,首先剔除了班迪球和定向滑雪,其次是冰壶项目重返赛场,此外还增设了单板滑雪,最终设立了11个大项,64个小项。第8届亚冬会在参赛规模上创造纪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1147名运动员参与角逐,其中越南、印尼、东帝汶等东南亚国家首次派选手参赛。

研究分析发现,亚冬会在参赛规模上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并呈现出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态势。第8届亚冬会参赛国家地区数及运动员人数较之往届均取得较大突破,从侧面反映出近年来冬季运动在亚洲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在项目设立方面,亚冬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与随意性,东道主国家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更改比赛项目的设立,项目设立发生变动的概率明显大于亚洲夏季运动会。另外,亚冬会比赛项目的设立与冬奥会存在着一定差异,虽然冰上项目基本与冬奥会接轨,但亚洲地区开展程度较低的雪车、北欧两项、雪橇及钢架雪车等奥运项目在历届赛事中均未出现。

表1 第6-8届亚冬会项目设立及参赛情况一览表

2.2 奖牌国家分布特征分析

奖牌榜是衡量参赛国家或地区体育竞技整体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准,金牌榜能集中反映出参赛国家或地区顶级运动员的数量[5]。首先,从入围3届亚冬会奖牌榜的国家来看,第6届亚冬会共有6个国家获得奖牌,分别是中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第7届亚冬会奖牌国家增至8个,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出局,取而代之的是蒙古、伊朗和朝鲜;第8届亚冬会奖牌国家跌至5个,依次是日本、韩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和朝鲜,奖牌国家数量呈现出“倒U型”变化趋势(图1)。其次,从3届亚冬会奖牌具体分布来看(表2),中国、日本、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包揽了全部金牌,共计180枚,其中,中国获得42枚,日本获得53枚,韩国获得38枚,哈萨克斯坦获得47枚,分别占金牌总数的23.33%、29.44%、21.11%和26.11%。在3届亚冬会上,中国、日本、韩国和哈萨克斯坦4个国家共获得536枚奖牌,其中,中国获得131枚,日本获得164枚,韩国获得121枚,哈萨克斯坦获得120枚,分别占奖牌总数的23.89%、29.87%、22.04%和21.86%,总比例达到了97.66%,远远超过其余国家或地区2.34%的奖牌比例。

图1 第6-8届亚冬会奖牌国家总数变化趋势图

表2 第6-8届亚冬会奖牌国家分布情况一览表

注:“∑”表示样本统计总数;“P”表示样本统计百分比数。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尽管就整体而言冬季运动在亚洲范围内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但各国的竞技水平却仍然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均衡性。亚冬会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增多并未对亚洲冬季运动整体竞争格局产生影响,第8届亚冬会不仅延续了前两届奖牌国家分布不平衡、差距悬殊的特征,奖牌归属趋向反而更为集中。在第8届亚冬会的32个参赛国家和地区中,除中国、日本、韩国和哈萨克斯坦4国之外,仅有朝鲜获得1枚铜牌。可见,中国、日本、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在亚洲占据着绝对垄断地位,其他国家无论是参赛规模和竞技实力都与之存在极大差距,获得奖牌的难度较大。而中国、日本、韩国和哈萨克斯坦4国相较,日本在3届亚冬会中无论是金牌总数还是奖牌总数都独占鳌头。因此,亚洲冬季运动依然维持着日本引领中、韩、哈“四国争雄”的竞争格局[4],且愈加稳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3届亚冬会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均为东道主国家,且较之上届自身竞技水平提升幅度最大,加以验证了亚冬会存在东道主效应。

2.3 我国奖牌项目分布特征分析

通过剖析3届亚冬会我国奖牌项目分布特征,横向上能够准确定位各个运动项目竞技水平所存在的差距,纵向上可以发现某一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变化,以期为运动项目宏观布局、训练方法科学移植提供借鉴,为选拔和培育竞技后备人才提供参考。

表3 第6-8届亚冬会我国奖牌项目分布情况一览表

注:“∑”表示样本统计总数;“P”表示样本统计百分比数。

从3届亚冬会我国奖牌项目整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表3)。首先,依项目金牌分布来看,冰上项目方面: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壶共获得27枚金牌,分别占金牌总数的26.19%、19.05%、14.29%和4.76%,共占金牌总数的比例高达64.29%;雪上项目方面:冬季两项、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和越野滑雪共获得15枚金牌,分别占金牌总数的14.29%、9.52%、7.14%和4.76%,共占金牌总数的比例为35.71%。其次,在奖牌总数方面,冰上项目获得74枚奖牌,雪上项目获得57枚奖牌,分别占奖牌总数的56.49%和43.51%。

研究分析发现,3届亚冬会我国冰上项目所获金牌数及奖牌总数均大幅多于雪上项目,两者竞技实力的不均衡直接反映出我国冬季运动整体竞技实力“冰强雪弱”的显著特点。第8届亚冬会的雪上项目金牌在全部64枚亚冬会金牌中占据34枚,赛事格局呈现出“雪主冰次”的基本特点。我国整体竞技实力“冰强雪弱”与亚冬会、冬奥会赛事格局“雪主冰次”形成了强烈反差。综观世界范围内各冬季运动强国,如德国、加拿大、挪威和法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大多集中于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及单板滑雪等雪上项目,其强劲的整体竞技实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雪上项目的支撑[6]。因此,目前我国应在保持冰上项目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以冰上项目的成功经验大力带动雪上项目的快速发展,以均衡项目整体发展实现“冰”、“雪”两翼齐飞,这是我国跻身世界冰雪强国之列的重要基础。

从3届亚冬会我国运动项目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图2)。在我国金牌项目中,除花样滑冰以外其他项目金牌数量都出现了一定波动。花样滑冰在3届赛事中均收获2枚金牌,占据了该项目金牌总数的半壁江山,说明我国花样滑冰的竞技实力在亚洲范围内持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在第8届亚冬会中获得金牌数量较之前两届都相应减少,尤其是速度滑冰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仅获1枚金牌。不过所幸的是我国冰壶、单板滑雪在第8届亚冬会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男、女冰壶队包揽了该项目的2枚金牌,单板滑雪获3枚金牌,越野滑雪也收获了1枚金牌。

图2 第6-8届亚冬会我国项目金牌变化趋势图

通过项目金牌数量变化不难发现,一方面,我国部分传统优势项目的竞技实力略有下降,尤其是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究其原因,(1)受队员新老交替的影响,速度滑冰队王北星、王霏及短道速滑队王濛、周洋的退役使两支队伍一度存在无人领头的状态;(2)日本和韩国竞技实力迅速提升带来的冲击,第8届亚冬会日本和韩国在速度滑冰项目上分别获得7枚金牌和6枚金牌,占该项目金牌总数的九成以上,另外韩国还获得全部8枚短道速滑金牌中的5枚[7]。另一方面,我国潜优势项目得到突破,增加了新的夺金点,特别是在第8届亚冬会上包揽了单板滑雪U型槽男、女两项冠军,主要归因于近年来我国开始加大了对雪上项目的关注,积极发展新兴项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亚洲冬季运动发展势头良好,但亚冬会与国际存在差异。正如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所言“第8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预示着冬季运动将在亚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经过30余年的发展,亚冬会参赛规模稳步扩大,亚洲冬季运动竞技水平也随之大幅提升,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及速度滑冰等项目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亚冬会作为洲际综合性冬季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仍与冬奥会存在较大差异,开展程度较低且水平较差的雪车、北欧两项、雪橇及钢架雪车等奥运项目并未纳入赛事中。

(2)亚冬会奖牌归属趋向集中,“四国争雄”竞争格局愈加稳固。尽管亚冬会参赛规模稳步扩大,但是获金牌和奖牌国家更为有限,3届亚冬会中国、日本、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共获了177枚金牌和536枚奖牌,其余国家仅获13枚奖牌。第8届亚冬会,除中、日、韩、哈四国外,仅有朝鲜获得1枚铜牌。由此可见,亚洲冬季运动“四国争雄”的竞争格局愈加稳固。

(3)我国竞技实力“冰强雪弱”特征依旧,传统优势项目竞争力略有下降。从3届亚冬会我国奖牌项目分布情况来看,冰上项目仍是我国争金夺银的主力军,但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等传统优势项目竞技实力有所下降,日本和韩国则分别获得两个项目的大多数金牌和奖牌。

3.2 建 议

(1)亚洲冬季运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冰上项目与雪上项目协调均衡发展。亚冬会在项目设立上应尽快与冬奥会相接轨,将未设立的奥运项目纳入亚冬会赛事中,以此助推亚洲雪上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亚洲冬季运动竞技实力得到整体发展,从而在国际赛场上与欧洲、北美等传统冰雪强洲相抗衡。

(2)竞技体育结构失衡和非均衡发展将直接制约着我国整体竞技实力提升,并阻碍着我国冬季运动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冬季运动竞技实力仍不均衡,冰上项目强于雪上项目。因此,我国应优化冬季运动项目布局,在巩固冰上项目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越野滑雪、雪车、雪橇、钢架雪车等雪上项目,通过保“优”促“潜”,实现项目均衡发展,从而提升自身整体竞技实力。

(3)加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提升竞技实力水平的关键所在。日本、韩国冬季运动竞技实力的迅速提升得益于制定了科学的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韩国在备战平昌冬奥会期间,专门成立了“冬季体育项目发展支援资金”,加大了对冬季运动项目推广、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我国应充分借鉴日、韩国发展经验,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做好后备人才培养,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使冬季运动竞技实力得以整体提升。

[1] 王拱彪,龙 丽.第13-22届冬奥会奖牌洲际分布特征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04):71~75.

[2] 王志华,向 勇.第19-23届冬奥会中国竞技实力分析及启示[J].四川体育科学,2018(05):5~7.

[3] 岳静静,董 倪.平昌冬奥会奖牌分布特征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8(03):4~6.

[4] 庄文杰.亚洲冬季运动会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106~109.

[5] 田麦久,蔡 睿,刘大庆,等.2020年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战略[J].体育科学,2002(03):1~5.

[6] 吴晓华,朱志强,赵小瑜,等.从普莱西德湖到平昌:第13-23届冬奥会竞争格局变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05):85~89.

[7] 王 翔.中韩冬奥会、亚冬会竞技实力比较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8(02):55~59.

On the Competition Shape of Asian Winter Sports and the Change in China's Competitive Compet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dal Table of the Last Three Asian Winter Games

GENG Di1, LI Xiaogang2, WANG Xiangyu3

1.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0, China; 2.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igong Sichuan, 643000, China; 3.Chengdu Sport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s the sports event setup, and med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6th to 8th Asian Winter Game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mpetition pattern of Asian Winter Games, and which explores the changes of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Chinese winter spor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sian Winter Spor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competitive strength. According to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scale of the Asian Winter Games is expanding steadily, the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is in good condition, which the competition pattern in Asia is stable. I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ice project and weak snow project still exist,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ompetitive projects has declined.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sian Winter Games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winter Olympic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promote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now sports in Asia. China should optimize the layout of winter sports an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South Korea in preparing for the pyeongchang winter Olympics.

Asian Winter Games; competitive sports; Power pattern; dynamic evolution

1007―6891(2019)02―0023―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2.06

G80-3

A

2019-01-07

2019-01-28

猜你喜欢
奖牌金牌滑雪
迟来的金牌
手工奖牌
首枚奖牌!
拿过奥运会奖牌的数学家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滑雪
一枚特殊的奖牌
有惊无险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