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及体能训练需求调研

2019-05-09 03:36毛旭江闯振强武玉珠吕熠豪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伤病体能训练部位

毛旭江,闯振强,武玉珠,吕熠豪



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及体能训练需求调研

毛旭江1,闯振强2,武玉珠2,吕熠豪1

1.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04;2.浙江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浙江 湖州,313100。

本研究对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及体能训练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该研究对象总损伤率为82.9%。发生例次较多的损伤部位,依次为腰、膝、腕、肩背和掌指;从伤病发生的种类看,前3位的为肌肉劳损、膝外侧疼痛、软组织挫伤;无论是损伤部位、还是损伤种类,都呈现较为明显的性别与项目特征,即男性、短距离项目损伤的例次,明显多于女性、长距离运动员;(2)“准备活动不充分”、“相互碰撞”、“疲劳”分别位于急性运动致伤因素的前三位;(3)运动员们对核心力量及稳定性训练、拉伸放松、软组织放松需求较大。建议:(1)针对研究中发现的腰、膝、腕等几个易伤部位,及较为常见的损伤种类,制订针对性的防伤体能训练方案,并进行训练干预;(2)运动员在训练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结束后,应采取积极的放松、恢复措施,利于疲劳的恢复,以减少伤病的发生。

场地自行车;运动损伤;体能训练;调研;疲劳;致伤因素

场地自行车项目为人与机械装置相结合的项目,其有速度快、危险性大、竞技性强的特点。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场地自行车项目水平的不断提高,伤病的出现率也有所增加,伤病成了制约运动员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伤病可以是多方面造成的,除了项目本身要求高速度、高强度、高竞争的特点外,训练的手段、方法的不足等等,那么伤病的产生是否具有一定的项目特异性,或者不同的训练方案的特异性,值得体育工作者们去探索。本文从某一场地自行车队着手,寻找该队伤病的规律和特点,进而找寻伤病在项目及训练手段方法上的特异性,进而改进训练方案,以期预防和减少伤病的发生。

1 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省场地自行车运动员35名,详见表1。

1.2 研究内容

本研究统计的损伤,严格限定为在省场地自行车队训练的近三年内,参加训练、比赛过程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日常生活中意外的损伤不列入统计范围。

1.3 研究方法及步骤

(1)制定场地自行车运动损伤的问卷,参考文献[1]中的损伤部位、种类以及急性损伤致因,并增设“运动员体能训练需求”相关的题项,一起编入问卷。

(2)深入场地自行车队,与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沟通,对问卷题项进行解释,让运动员结合实际情况,回顾、并如实填写问卷。

(3)对问卷的数据在EXCEL中进行输入、整理,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表1 研究对象详情

本研究统计了我省35名运动员,入省队后,近三年来的伤病情况(刚入省队不足三年的,以入省队后发生的伤病进行统计),平均年龄为18.7±3.1岁,国际健将1人,健将14人,一级4人,无级别16人,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其中短距离组22人,长距离组13人,男、女运动员分别为18和17人,详见表1。

2.2 运动损伤患病率

表2 不同性别、不同项目运动损伤患病率及其比较

表2显示:本研究对象,总损伤率(受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2.9%。男运动员的损伤率为100%,明显高于女运动员的64.7%;短距离运动员损伤率为90.9%,明显高于长距离运动员的69.2%,经卡方检验,无论在性别上、还是项目上,都具有统计学上差异的显著性意义(P<0.01),可见,本研究对象的运动损伤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和项目特征。

2.3 运动损伤的构成比

2.3.1 运动损伤部位及构成比 表3为运动损伤部位及构成比的统计,问卷中设计了腰部、膝部、腕部等19各部位,表中可见,按运动员损伤部位发生例次的多少排列,前三位的依次为腰、膝、腕部,分别占了总损伤例数的33.87%、33.06%、10.48%,第四至六位依次为肩部、背部和掌指部,分别占了总例数的4.84%、4.84%和2.42%。这六个部位(除了背部在男女性别上外)表现了明显的项目特征与性别特征,即短距离、男运动员占损伤例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长距离、女运动会员的损伤例数百分比。

表3 运动损伤部位及构成比

注:表3中“胸部、上臂、腹部、髋部”四个部位统计数为0,为了表格的整齐性,不列其中。

2.3.2 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其构成比 从运动员损伤的种类和构成比来看,见表4,按例次的多少,排前六位的依次位为肌肉劳损*、膝外侧疼痛*、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椎间盘脱出*、半月板损伤,其构成比依次分别为24.73%、18.28%、17.20%、9.68%、6.45%、6.45%。这六项中,除了第一项肌肉劳损,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外,其余各项都具有明显的项目和性别特征,即男性、短距离项目有十分明显的占比。甚至第一项肌肉劳损,也是短距离的多于长距离,这有些出乎意料。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位于前几位的项目中,慢性损伤的占比较大。

表4 运动损伤种类及其构成比

注:表4带* 者为慢性运动损伤;表中“脑震荡、眼外伤、腱鞘炎*、外周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五项内容的人次统计数为零,为了表格的整齐性,不列其中。

2.3.3 急性运动损伤的致伤因素及其构成比

表5 急性运动损伤的致伤因素及其构成比

依据参考文献[1]中列举的“场地因素(道路异物、打滑、行人车辆、下坡急弯角度小等)、气象因素(雨雪、风沙、寒冷、炎热)、思想心理因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急躁、故意伤害)、自我保护能力差、技术原因(尾随、配合不佳、强行超车)、交通事故、相互碰撞、骑行中脱穿衣服、违章骑行、疲劳、身体素质差、带伤带病参加训练、比赛、机械原因、准备活动不够、眼进异物”15种急性运动损伤致伤因素,设定急性运动损伤致伤因素题项,从统计结果看,“准备活动不充分”、“相互碰撞”、“疲劳”,分别占了21.05%、18.42%和15.79%,位于所有急性致伤因素的前3位。其中,碰撞是不可预测、不可控的因素,而“准备活动”和“疲劳”两者,是可以在训练中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的。

2.4 体能训练需求

表6 专项训练后最需放松的部位选前3的人次统计

表7 最希望开展体能训练内容选前3的人次统计

由表6、表7可见,运动员专项训练结束后,最想放松的三个部位依次为大腿、腰部和小腿,其次为肩背;运动员最希望开展的体能训练内容为核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拉伸放松、防伤训练、软组织放松、以及对体能训练动作方法的实践,可见运动员对这些方面需求较大,也较为感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本研究对象,总损伤率为82.9%。发生损伤部位较多的,依次为腰、膝、腕、肩背和掌指;从伤病发生的种类看,前3位的为肌肉劳损、膝外侧疼痛、软组织挫伤;无论损伤部位、还是损伤种类,都呈现较为明显的性别与项目特征,即男性、短距离项目损伤的例次,明显多于女性、长距离运动员;

(2)从急性运动致伤因素调研来看,“准备活动不充分”、“相互碰撞”、“疲劳”分别位于前三位;

(3)运动员对核心力量及稳定性训练、拉伸放松、软组织放松需求较大,对体能训练动作、方法的教学也有较多的需求。

3.2 建 议

(1)针对本研究中发现的腰、膝、腕等几个易伤部位,以及较为常见的损伤种类,制订针对性的防伤体能训练方案,并进行训练干预;

(2)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结束后采取积极的放松、恢复措施,利于疲劳的恢复,以减少伤病的发生。

[1] 杨少锋,姚鸿恩.对我国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及其规律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01):78~82.

[2] 陈佩杰,魏 勇,任 杰.运动损伤与心理应激[J]. 中国临床康复,2004(11):2108~2109.

[3] 赵雪敏,姚 珂,王新宝.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探析[J].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03):59~61.

[4] 李洪伟,张 健.对自行车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1(03):251.

[5] 王有吉,田 穗.自行车运动损伤综述[J].潍坊学院学报,2006,6(02):115~118.

Investigation on Sports Injury and Physical Training Needs of Track Cyclists

MAO Xujiang1, CHUANG Zhenqiang2, WU Yuzhu2, LV Yihao1

1.Zhejiang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Hangzhou, 310004, China; 2.Zhejiang shooting archery bicycle management center, Huzhou, 313100, China.

This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sports injuries and physical training needs of track cycling athle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total injury rate of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is 82.9%.The most frequent injuries were the waist, knee, wrist, shoulder, back and metacarpophalangeal successively. From the types of injuries, the top three were muscle strain, lateral knee pain and soft tissue contusion; no matter where the injuries occurred or the types of injuries, there were more obvious gender and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male and short-distance injurie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female and long-distance Athletes; 2)Inadequate preparatory activities, collision and fatigue are among the top three injury factors of acute sports injuries; 3)Athletes need more cor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training, stretching relaxation and soft tissue relaxation. Suggestions: 1)According to the vulnerable parts such as waist, knee and wrist found in this study, and the more common types of injuries, formulate targeted physical training programs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duct training intervention; 2)Athletes should make full preparations in training, and take active relaxation and recovery measures after training to help the recovery of fatigue, so a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njuries.

Field bicycle; Sports injury; Physical training; Research; Fatigue; Injuryfactor

10.13932/j.cnki.sctykx.2019.02.11

G804.53

A

1007―6891(2019)02―0045―03

浙江省体育局体育科研课题资助重点攻关项目,项目编号: 2017(397)-8。

2019-01-03

2019-02-21

猜你喜欢
伤病体能训练部位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健身不练肩 伤病在明天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伤病专家 格兰特·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