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于细节 成于智慧

2019-05-10 03:31吴健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育人习惯目标

吴健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我校以行为习惯培养为目的,从细节入手,用智慧思考,用活动实践,真心真情育人,因人因材施教,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实现生命和心灵的不断生长。

在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一部分学生的言行有待改进,排队的自觉性有待提高;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占总人数比重不大;部分学生的整理收纳习惯、卫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家校配合不力造成养成教育“5+2=0”的现状,等等。

面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思考:学校养成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改革什么?养成教育的目标应该坚持,但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必须改良;强压式、命令式、形式化是养成教育没有实效的根本原因;养成教育只有不断研究学生特点,适应学生需求,走近学生,融入学生,重细节、用智慧,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活动载体,凸显“养成”实效

养成教育必须受学生欢迎,才真正有实效。如何能够吸引学生自觉接受养成教育呢?我们推行实践体验活动。

我们以“小处入手,细处着眼,强化训练,促进养成”为思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制定出具体的《小学生养成教育方案及细则》,将学生习惯细化为具体可感知可体验的学习、生活小习惯(卫生、礼貌、锻炼、唱歌、表达、守纪、做操、路队、作业、就餐),并将这些习惯的培养细化分解到月目标、周目标中,做到每月侧重一个好习惯,每天一次重复训练,每周一次小表彰。

我们开展每月主题活动,如:四季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人格健全有质感,学养深厚有智慧,个性张扬有空间,全面发展有特长”。

通过活动培育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发展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丰富孩子们精神生活与人生体验,激发孩子们的人生斗志与奋斗精神,凸显 “养成”实效。

二、丰富校本课程,深化“养成”内涵

课程是实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设置了红色“品行实践”、紫色“艺术审美”、橙色“语言表达”、绿色 “运动健康” 、蓝色“科学探究”五彩阳光课程,把常规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效果以课程的形式进行规范,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起来,突出目标和评价。

我们着力构建这样的养成教育课程:1.各年级系列主题班会课程;2.各班自主承办升旗仪式;3.与名家、名师面对面——阳光大讲堂;4.以学科为背景的德育活动课程(如弘扬经典文化·营造书香校园系列语言表达课程,艺术、体育、科技等系列课程);5.好习惯课程。

我们突出这样的教育目标及评价:1.确立评价目标。以班为单位,确立班级日常行为管理目标,学生结合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的行为评价目标。 2.制定实施方案。围绕评价目标规范学生行为,采用公示激励的方法勉励大家积极向上,每月组织一次多元化评价(即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将评价结果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3.实施综合评估,促进学生发展。学生评价与家长学校相联系、与家长座谈会相结合,让每个家庭感到孩子在成长、在进步,促使每个孩子在竞争中,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三、转变工作思路,落实“养成”措施

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激励教育,让自信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里。

多元激励——促进孩子个性特长发展。我们在校园内建立了多块宣传栏,定期介绍和宣传优秀学生。如:我们广泛开展“每月一星”的校园之星评比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表彰激励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肯定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

榜样激励——培育孩子追求卓越的精神。学校开设“论坛”或“讲堂”教育活动,邀请著名企业家、学者、艺术家走进学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让学生倾听、品味他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心路历程,激励每一位同学树立理想、勤奋学习、苦练本领、努力成长为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

言行激励——激发孩子成长动力。语言激励是增进师生沟通、促进相互激励的重要工具。一次赞许的点头、一个期望的目光、一抹会心的微笑,将会使学生心境愉快健康。每一次亲切的抚摸,每一个赞美的手势,都表现出对学生的爱,更会使学生受到精神鼓舞。走进每一间教室、每一节课,你都会看到这些真实的画面,听到老师们充满智慧的激励话语。

信任激励——推动孩子主动成长。学校开展的“升旗仪式承办”“校园小警察”等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四、促进队伍建设,提升“养成”智慧

养成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以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为要求,通过课题研究引领、专题研讨交流、读书学习提高,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育人”的原则,使养成教育步入理性、科学、富于创新的新阶段。

成立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立应本着对班主任教师“尊重与关爱”的原则,体现出学校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对教育最基本的态度;通过班主任工作室各种形式的活动,让班主任老师学习、思考、借鉴、成长、提高。

课题研究引领。开展一些微课题研究,比如“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人生规划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研究”“班会课评价方式的研究”及“学生个体心理辅导案例研究”等,借助养成教育课题的推进,推动班主任工作思路更为清晰、目标更为明确、措施更为具体,使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步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智慧型的教育工作者。

专题研讨交流。养成教育校本培训可以使班主任队伍建设更为务实,更为贴近各校教育实际。同伴互助,资源共享,身边的优秀经验更为宝贵,也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围绕“打造班级德育团队 ,形成有效教育合力”“从班集体建设谈班主任育人工作”等專题进行养成教育研讨交流。

读书学习提高。班主任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但是非常有必要加强理论学习。我校组织班主任研读《做一名专业班主任》《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等书籍。从班主任老师的案例和读书心得中,不断反思自身工作,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包含了人民对更美好教育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养于细节,成于智慧,让每一个孩子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奋力奔跑。

(作者单位:株洲市荷塘区红旗路小学)

猜你喜欢
育人习惯目标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好习惯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