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式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的研究

2019-05-11 02:26黄双燕郑明辉黄思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招式因性太极拳

韩 琼,杨 柳,黄双燕,郑明辉,黄思敏,薛 辉

(1.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2018年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乳腺癌已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首位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与癌症及癌症治疗有关的,癌症患者普遍经历、最具破坏性,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主观症状之一,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2]。与其他癌症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更容易有疲乏体验,高达96.3%[3]。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颁布的《癌因性疲乏临床实践指南》推荐身心运动可用于CRF的管理中,并提出运动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才有疗效[4]。太极拳作为一项“调身”“调息”“调心”的身心运动,虽有研究表明能缓解患者的CRF[5-6],但依从性差,其主要原因为招式采用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繁多复杂,从而影响太极拳的推广[7]。八式太极拳取太极拳最主要、最具精华的八种招式,简便易学,且已有相关研究显示其防病治病的良好效果[8-9]。所以,本研究采用八式太极拳对乳腺癌CRF患者进行干预,了解患者练习的依从性及疗效,以期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肿瘤外科住院化疗的具有CRF症状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共4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经病理首次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分期为Ⅰ~Ⅲ期;③经Piper疲乏修订量表评估,评分>0分者;④患者治疗方案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化疗,化疗方案不限;⑤肢体活动自如,且患肢肩关节外展活动度达到120°;⑥目前没有其他规律运动的习惯;⑦患者能正常沟通,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排除标准:①患有其它脏器重大疾病或(和)严重并发症;②患有疲劳相关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贫血,未控制好的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③正在使用口服抗组胺药、环孢菌素和/或皮质类固醇患者。两组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法进行随机分组,为避免互相干扰,试验组患者安排到病区东侧病房,对照组患者安排在西侧病房。采用系列编号且不透光、密封的信封保存随机分配方案,再根据信封内编号的分配方案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情况、肿瘤分期、化疗方案、CRF评分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如常规化疗、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维持日常生活活动。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八式太极拳运动干预。

1.2.2.1 指导方式 ①集中干预:住院化疗期间在科室阳光厅统一练习,由研究者进行现场指导,患者间也相互学习、巩固所学动作。②分散干预:化疗间歇期间,患者根据赠送视频进行八式太极拳练习,并要求患者通过微信将练习视频发送给研究者,1次/周。

1.2.2.2 运动标准 参考王乾贝研制的太极拳评分标准[10],并请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相关专家指导,共同制定了符合本研究的太极拳评分标准,包括精神状态、动作连贯性、准确性、协调性、完整性共5个方面,每个方面2分,共10分。得分≥8分者方能进行运动。

1.2.2.3 运动方法 首先做韧带拉伸的热身活动3 min,接着完成卷肱式、搂膝拗步、野马分鬃、云手、金鸡独立、蹬脚、揽雀尾、十字手共八招式[11],完成这八个招式至少3 min,重复循环至少5遍。最后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进行放松双手手指的整理动作,2 min。全程配合舒缓音乐,引导患者平心静气,深呼吸,放松身体每个部位。至少2次/天,5天/周,连续12周。

1.3 评价指标

1.3.1 八式太极拳运动的依从性 干预期间记录试验组参与人数情况及每周运动完成率、每周平均的运动时间(依据八式太极拳运动日记记录下的每次运动时间、每天运动次数计算)来评价患者依从性。根据本研究方案对运动量的要求,患者每天运动至少达到40 min,每周运动时间达到200 min(≥3.3 h)以上,每周运动完成率=每周运动时间≥3.3 h的人数/参与人数×100%,每周平均运动时间=每周参与人数的运动时间之和/参与人数。

1.3.2 癌因性疲乏程度 采用多维度的香港版Piper疲乏修订量表(the t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PFSR)[12]来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该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 alpha为0.89~0.93,总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98。该量表包括4部分22个条目的多维疲乏自评量表。量表得分0~3分代表无或轻度疲乏,>3~6分代表中度疲乏、>6分则代表严重疲乏。在干预前、干预8周、干预12周后由1名不参与本研究的护士收集。

1.3.3 不良事件 根据患者填写的八式太极拳运动日记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例数/该组总例数×100%,并记录具体的不良事件情况,分析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录入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本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故缺失值采用组均值替换法填补[13]。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对患者分组情况不知情的资料收集者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八式太极拳运动的依从性 本研究共纳入44例患者,试验组23例,对照组21例。干预期间,试验组在第8周时剔除1例(使用按摩椅进行按摩)、在第10周时脱落2例(转院治疗、主动退出),最终完成研究20例,高达86.96%(20/23),对照组无脱落,最终完成研究21例。试验组患者每周运动完成率最低为85.00%(17/20),12周中,平均每周运动时间最短4.07 h,最长4.72 h,见表2。

表2 干预期间试验组患者八式太极拳运动依从性情况

2.2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有所改善。干预12周后,试验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除情感疲乏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总分及其余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同组干预8周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③P<0.05

images/BZ_38_254_2679_2263_2804.png总分行为疲乏情感疲乏感知疲乏认知疲乏5.36±1.52 4.98±1.48 5.23±1.47 5.18±1.45 5.10±1.29 4.81±1.36①4.87±1.32 5.03±1.29 4.62±0.98①4.58±0.89①2.95±0.88①②③3.21±1.09①②③4.81±1.25①②3.01±0.79①②③4.05±0.85①②③5.37±1.74 5.18±1.52 5.08±1.54 5.11±1.52 5.00±1.52 5.34±1.80 5.20±1.43 5.07±1.49 4.77±1.25①4.66±1.24①5.13±1.73①5.12±1.38 5.02±1.59 4.68±1.20①4.66±1.11①

2.3 不良事件 两组干预期间没有发生与本研究有关的不良事件。

3 讨论

3.1 八式太极拳运动依从性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86.96%的患者坚持完成12周的八式太极拳运动,每周完成率最低为85.00%,与Boh等人[7]采用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完成率(63%)比较,依从性得到提高。简单方便且与患者的日常活动相关联的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4]。本研究干预方案采用的是八式太极拳,相比二十四式太极拳,其招式少,简单易学易记,练习一次仅需3分钟,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八式太极拳的招式,且其为左右对称动作,占用空间小,不受场地限制,且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患者每日记录太极拳运动日记与微信发送运动小视频随访,一定程度上也起到督促患者的作用。

3.2 八式太极拳运动能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试验组癌因性疲乏总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八式太极拳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CRF,且在缓解乳腺癌患者总体疲乏、行为、感知、认知疲乏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运动之一,是一项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八式太极拳是取太极拳之精华的搂膝拗步、云手等八个招式,在练习过程中,也配合呼吸、冥想,达到“调身”“调息”“调心”的作用。在进行“搂膝拗步”这一招式的练习时,可以增强肱二头肌、手指伸、曲肌群、臀大肌等上下肢肌群的力量,同时疏通了上下肢对应的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和足三阳经、足太阴脾经,进而改善各个脏腑器官功能[15],有利于乳腺癌CRF患者恢复身体机能。太极“云手”的招式,通过呼吸与精神的配合及统一,通过“右云手”吸气,“左云手”呼气,增强胸廓活动度,调节心肺功能状况[16-17],还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上肢功能[18]。除了动作本身,在练习八式太极拳时,要求患者配合呼吸,缓慢深长的自然呼吸运动可以提高膈肌的舒张与收缩能力,在锻炼膈肌的同时,能扩大肺活量,改善微循环系统,提高气体交换能力,能有效提高最大摄氧量[19-20]。研究还表明八式太极拳锻炼会促进机体产生一种使人快乐的“内啡肽”物质和儿茶酚胺物质[21],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诱发积极的思维[22],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23],进而改善患者的行为、感知、认知疲乏。情感疲乏改善不明显,这与王国妃等[24]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干预时间短,体现在情感方面的改变不明显。

八式太极拳招式简便易行,所需时间短,患者易掌握,依从性好,从而容易达到NCCN对癌因性疲乏患者运动量的要求,即每周锻炼3~5 h便可达到锻炼效果[4],本研究患者每周的运动时间最短4.07 h,最长4.72 h,均达到了运动标准,对疲乏感也发挥一定作用,又进一步促进患者更高的依从性,两者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八式太极拳依从性高,可行性好,易达到癌因性疲乏的运动量要求,且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疲乏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招式因性太极拳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42式太极拳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