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轴方调控CD56/CD16改善反复种植失败者子宫免疫微环境的临床研究

2019-05-13 01:44赵珂吴巧珑吴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胚胎移植体外受精

赵珂 吴巧珑 吴晨

摘要:目的 评价补肾调轴方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者子宫免疫微环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补肾调轴方颗粒进行治疗,检测子宫内膜uNK细胞标记物CD56+、CD16+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CD56+、CD16+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补肾调轴方能下调uNK细胞中CD56+、CD16+表达,促进胚胎免疫耐受,有助于胚胎的着床成功。

关键词:补肾调轴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子宫免疫微环境

中图分类号:R3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4-0022-03

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后移和二胎政策的放开,生殖健康问题是妇产科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孕症虽不是致命性疾病,但是可以造成家庭不和及个人心理创伤,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自20世纪以来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是不孕症治疗的伟大成就之一[1],但是仍有许多患者反复种植失败,造成巨大的生理及心理伤害。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指患者连续多次(≥2次)胚胎移植失败,或累积移植>10个优质胚胎仍未成功[2]。RIF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约占10%,子宫免疫微环境是影响胚胎种植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3,4]:移植过程中妊娠的發生是免疫耐受的过程。因此笔者在前期研究证实补肾调轴方能有效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基础上,观察补肾调轴方对子宫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证实中药能改善IVF-ET内膜种植免疫微环境,促进胚胎着床成功,提高患者妊娠的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2015年10月—2017年8月在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本课题合作单位)行IVF-ET反复失败患者,总共纳入病例47例。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符合《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3〕176号)中规定的IVF-ET适应症;(3)25岁≤年龄≤40岁者;(4)经过2次植入优质胚胎失败的IVF患者;(5)月经周期正常者。

1.3 排除标准 (1)符合《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3〕176号)中规定的IVF-ET禁忌症;(2)年龄>40岁或卵巢低反应者;(3)输卵管积水患者;(4)女方子宫畸形、宫腔黏连、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营养不良者;(5)患者不愿参与研究或不坚持配合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月经来潮之后开始服用补肾调轴方,每日2次,每次1袋,连服4周后停药,于下一月经周期再开始服药,疗程共3个周期。补肾调轴方所用药物采用康仁堂全成分中药免煎颗粒剂。组成:紫河车5 g,鹿角胶10 g,党参30 g,淫羊藿30 g,女贞子30 g,当归15 g,白芍30 g,川芎15 g,赤芍15 g,茯苓15 g,白术15 g,柴胡8 g,香附15 g,陈皮15 g,炙甘草10 g。

1.5 检测指标 (1)治疗前后子宫内膜CD56+;于自然月经周期的第20~24 d,刮匙刮取少许子宫内膜组织,10%甲醛固定,免疫组化法检测。(2)治疗前后子宫内膜CD16+;于自然月经周期的第20~24 d,刮匙刮取少许子宫内膜组织,10%甲醛固定,免疫组化法检测。最后统一用显微镜(×200和×400)拍片,Image-Pro Plus 6.0分析结果。

1.6 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M±Q),差值d进行正态性分析,若服从正态分布,统计分析用配对样本t检验表示,若不服从正态分布,统计分析用秩和检验表示。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CD56+的表达 见表1。与治疗前相比,补肾调轴方治疗3周期后,子宫内膜组织中CD56+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经秩和检验,P<0.05,治疗前后CD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子宫内膜CD16+的表达 见表2。与治疗前相比,补肾调轴方治疗3周期后,子宫内膜组织中CD16+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经配对t检验,P<0.05,治疗前后CD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胚胎着床过程是依赖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的免疫微环境下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被精细调控的免疫反应。子宫内膜局部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它们在胚胎种植中发挥帮助绒毛实现免疫逃逸和绒毛周围组织的溶细胞作用,有利于胚胎种植。已经证实子宫内膜局部的免疫细胞NK细胞的功能异常能导致种植失败。uNK细胞是分泌中晚期内膜和早孕期蜕膜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免疫细胞,起到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和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调控滋养层细胞入侵、参与子宫螺旋动脉重塑等的作用[5]。其具有特有的表面标志CD56+及CD16+分子。CD56+及CD16+高表达具有杀伤靶细胞作用。本研究发现补肾调轴方治疗3周期后可降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CD56+及CD16+的表达,可能与提高胚胎免疫耐受,减低细胞毒性,促进胚胎种植有关。

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优势,早在夏商周时代既已有了治疗不孕症的药物[6]。肾不仅主宰“肾-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之间的功能协调,并通过胞脉直接作用于胞宫,胞宫的免疫功能正常是育龄妇女成功受孕的重要环节。肾主生殖,同时为免疫之本,可以有效调节免疫系统,肾的平衡与调节在机体的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7]。笔者认为RIF的中医病因病机正是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导致胞宫纳受胚胎障碍,故以补肾填精调轴、疏肝活血益脾为基础的治法,以期达到整体优化患者生殖机能、改善子宫免疫微环境,提高RIF移植成功率的目的。研究证实补肾调轴方可以通过下调子宫内膜CD56+/CD16+表达而改善子宫内膜免疫微环境,诱导胚胎免疫耐受,从而提高胚胎移植率。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2-414.

[2]Margalioth EJ,Ben Chetrit A,Gal M,et al.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following IVF-ET[J].Hum Reprod,2006,21(12):3036-3043.

[3]Ng SC,Gihnan Sachs A,Thaker P,et al.Expression of intracellular Th1 and Th2 cytokines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implantation failures after IVF/ET or normal pregnancy.Am J Reprod Immunol,2002,48(2):77-86.

[4]Kalu E,Bhaskaran S,Thum MY,et al.Sefial estimation of Th1/Th2 cytokines profile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Am J Reprod lmmunol,2008,59(3):206-11.

[5]季晓微,孙赟.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与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2014,34(7):556-559+575.

[6]李广文,中国医药学是治疗不孕症的宝库[J].山东中医杂志,1986,(5):29-30.

[7]张君探,连方,赵地.复方二至天癸颗粒对IVF准备周期子宫内膜Galectin-3的影响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2,11(10):1970-1977.

猜你喜欢
胚胎移植体外受精
精子形态联合精子核DNA在试管婴儿周期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超声诊断IVF—ET患者输卵管积水准确率的探讨
动物的胚胎移植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多次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观察
试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
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研究
改良超长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