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及侧枝血管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9-05-14 03:18焦自清周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动脉下肢情况

焦自清,周平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中心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816)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下肢呈现出对应病变的现象后,会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程度呈现出显著增加,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就患者的下肢病变情况加以检测意义显著[1]。该次研究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探究最佳方法完成侧枝血管以及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检测,以通过彩超诊断的实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顺利诊治以及病情康复,研究时段为2017年9月—2018年12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男36例,女3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6~66岁,平均年龄为 (43.59±2.55)岁;病程分布范围为5~21年,平均病程为(11.52±2.32)年。

1.2 方法

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病变情况,选择彩超仪完成检测,协助患者进行仰卧检查体位的采取,就其股动脉、髂外动脉以及胫前动脉展开全面扫查工作。就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情况,利用二维超声方法展开诊断,就斑块出现位置加以分析,就狭窄率进行统计[2]。此外,就患者下肢血管血液流通情况,利用彩色多普勒仪器展开诊断,就其流通时速度以及血流束完整情况加以观察。就患者下肢血管侧支循环创建情况,利用脉冲多普勒仪器展开检测,就血液流通情况加以观察[3]。

1.3 统计方法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诊断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以[n(%)] 表示,行 χ2检验,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选择彩超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检测后发现,治疗后下肢动脉狭窄率低于治疗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侧枝血管检测,在准备对患者展开疾病治疗前,针对患者患处下肢位置展开脉冲多普勒检测发现,表现出侧支循环现象;对患者实施二维超声检测后,未表现出侧支循环的现象。临床对患者完成治疗后,继续对患者展开检查操作,于下肢血管位置表现出侧支循环的患者52例,其对于此位置血液循环以及流通可以显著促进,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等临床对比[n(%)]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下肢病变严重程度显著,则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受到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特点,对此通过对患者实施彩超检查,就其下肢病灶区域加以了解,对于疾病病变情况的明确以及康复的加快,意义显著[4-6]。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彩超检查,对其管腔狭窄情况、血液流通情况以及侧支循环创建情况可以有效明确,从而对于医生的有效治疗可以显著促进[7-8]。

综上所述,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诊治期间,一经发现呈现出下肢病变情况后,针对其血管狭窄情况实施彩超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结果,此外对于血管侧支循环创建情况可以有效明确,最终充分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顺利诊断、治疗以及康复。

猜你喜欢
小动脉下肢情况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高血压性肾病
断指再植中自体小静脉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血清胱抑素C与小动脉闭塞型卒中的关系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