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应用

2019-05-15 10:52郑雅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郑雅洁

摘 要:教育为立国之本,小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数学这一学科的抽象性,小学数学对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开展实践综合教学,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定理的理解,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学生基本活动经验 实践与综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要求,强调需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转换过程,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解释、应用, 在增进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问题探索、交流过程,积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1]。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应用与培养,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概述

小学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意指以小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等形式,得到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这一经验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学生的经验具有差异性,且具有发展性,将伴随学生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2]。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能够获取一定的活动经驗,并将活动经验投放到下一次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取经验到利用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过程。学生根据基本经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结果进行推测,逐步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最终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经验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基础开展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内容。

二、实践与综合中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应用

1.合理运用生活经验

在数学实践与综合环节的授课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应使学生能够掌握将数学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数学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同时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大体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适当引入学生曾接触过的、有一定经验基础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快速融入到问题的情境中去,运用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

如教师在日常与学生交流中发现,班级许多小朋友家里养了宠物,在学习到“普及率”这一内容时,教师以“宠物的班级内的普及率”开展教学设计:在班级内分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统计本组学生家中饲养宠物的情况,并计算每户饲养宠物情况,如物种、数量等。收集各小组数据后,将数据整合为班级宠物饲养情况表,后让学生根据宠物的种类,计算班级内宠物饲养的户数与班级总户数的比例,最后对比不同物种宠物的普及率。结果发现,班级饲养宠物主要有狗、猫、鸟、乌龟等常见宠物,其中以狗的普及率最高。学生对这一问题情境的兴趣较为浓厚,学习较为主动,且对“宠物”这一内容的了解程度较高,在统计过程中,较易理解“普及率”这一概念,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合理运用实践经验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经验的累积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做好学生的引导,帮助其发挥实践经验,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实践经验作为指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定动手实践环节,使学生结合曾经的实践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同时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柱”这一立体图形时,学生曾尝试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制作,有一定的手工制作图形实践经验,此次教学,教师让其制作圆柱,通过裁剪纸张制作圆柱侧面,在制作前,教师先抛出问题:圆柱的侧面能够用什么形状来制作呢?实践过程中,有学生用长方形纸制作侧面,有学生将纸张裁为正方形制作侧面,还有学生将纸张裁为平行四边形制作了侧面,还有学生将三角形拼凑后制作为圆柱侧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曾经的操作经验,同时发散思维,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制作圆柱。在制作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并将学生的作品拿到讲台展示,将圆柱侧面展开后,展示在所有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手中的作品进行对比,并为学生讲解圆柱有关知识。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后,对圆柱这一内容的学习兴趣较高,学生专注度更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3.合理运用数学经验

数学思维的形成往往是无形的,经过一定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往往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帮助学生启发联想,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经验解决新问题。同时,在应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经验的能力得到锻炼,学习质量随之提高 。

如在进行经典问题“鸡兔同笼”的学习时,教师先行介绍与这一问题有关的背景,随后展示题目:笼子内有鸡、兔若干,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这一问题,往往表现出茫然感,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以猜测形式发散思维,分做小组,随意假设鸡或兔的数量。有小组假设笼子里面都是鸡,35只鸡则有70只脚,相比题目内的94只脚,数量少了94-70=24只,将鸡看为兔子,脚则多出2只,多出来的24只脚里面,有12个2,应当将12只鸡换做兔子,笼内则有12只兔子,23只鸡。也有小组将笼内假设为全是兔子,或随意设置鸡、兔数量后验证,在小组进行假设性猜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其指点迷津,如学生无法理解为何可将12只鸡看做是兔子,有学生想象力不足,难以发散思维进行假设等,面对此类问题,教师应当耐心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为学生讲解各种解法的原理,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疑惑点,着重解释,如课堂时间允许,可还讲解其他解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教学过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中,使学生在发挥原有数学计算、想象经验的同时,明确每一个解答步骤,并适当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经验。

结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综合学习情境中,养成数学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知识经验,在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运用、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黄婉妮.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6(21):69-70.

[2]张慧妍.如何在“问题式”教学中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掷一掷”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z1):111-11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