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

2019-05-15 10:52李勇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李勇红

摘 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在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当前的语文审美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今天,本文将就“审美教育”出发,探究审美教育在高中的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审美教育 核心素养 自主审美 教学策略

审美教育包括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三个部分。其中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的是学校美育,有学者认为,不论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方面,还是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層面,学校美育的作用都是另外两者难以比拟的。现如今我国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落实语文审美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顺应教学发展的不二选择。教师要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运用美育思想展开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认识美、感受美、享受美。[1]

一、审美教育与高中教学——开展情况

语文的教学内容本身具备很多美的元素,从唐诗宋词到散文小说,所凝聚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然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得高分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一切行为服务于分数。由此,追求审美素养的美育就成了“无用的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几乎没有容身之处。只要稍微观察一下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审美教育的缺少已然成为了常态。[2]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都呈现出了极为不合理的整齐划一。以文言文的教学为例,不论是追求人生自由的《逍遥游》,还是作为抒情文代表的《陈情表》,进行教学时都是按着字词翻译、全文翻译、归纳主旨和情感几个步骤按部就班地展开。对于教学而言,这两篇文章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虽然有的文言文后面会有思考题,但这些思考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换言之,学生本身的思考结果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结果是否与答案相同,又或者学生能不能记住“标准”思考方式。这份对答案的执着在诗歌赏析和阅读理解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那些文字原本是有血有肉的、充盈着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存在,而当它们被印刷成习题后,就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排列组合。试问一首倾注了作者数年愁思的词句,真的能被一个不谙世事的高中生在几分钟内读懂吗?当学生进行答题时,他只是按着以往的答题经验,按照套路进行编辑罢了。比如,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大雁、杨柳,那么作品往往的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功利化以及单一化。这种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地进行处理教材内容,给学生的思想带上了镣铐,导致学生不能自由地思考和探知作品的深层含义,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也无法获得健康发展。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出改变,摒除功利心态,切实展开并积极发展审美教育。

二、关于落实审美教育的策略简述

1.深入挖掘,发现教材的“美”

目前高中所采用的语文教材虽然存在版本差异,但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严谨的审核,这意味着它们都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值得教师进行挖掘和探索。作为人文学科,语文的课堂教学对教材的依赖度远远超过数学、物理等科目。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从教材内容出发,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怎么感受美,进而让学生能够创造美。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发现教材的美。被编入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教师应当自己先进行阅读赏析,发现作品的美,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从而进入美的维度。针对不同的作品,发现的美也有所不同,它可能是音韵美、语言美,也有可能是意境美、情感美。美是没有定义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探究,发现不一样的美。

其次,教师应具备传递美的能力。学生的思考方式与教师的思考方式必然是存在不同的,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使之顿悟,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文本鉴赏能力,让自己读懂作品,读懂作者,还要对作品进行“改装”,把它“切块”(分段赏析)或者“炖汤”(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理解),使它能够更利于消化,从而使学生也读懂。[3]

2.审美训练,培养自主审美能力

(1)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得到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高中语文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做出改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审美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雨巷》为例,这首诗的画面感强烈,为读者描绘了阴冷的雨丝,狭窄的小巷,独行者以及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这条雨巷,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向同学展示,还可以让学生阐述一下自己的创作理念。不论是想象的过程,还是绘画、阐述的过程,学生都在与文本交流,与作者交流,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此外,展示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有利于“美”的传播,以及审美意识发展和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

(2)读写结合,从体味到创造

所谓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把知识吃下去的那一步,而是把学到的知识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组成成分。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感受美还能够创造美。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不少地方都用到的比喻,有些还十分巧妙,像是“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中选出一些喜欢的或者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仿写,从而使学生从单纯的欣赏走向主观上的创作。经过长时间的读写练习后,学生对美会有更深的感悟,审美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当是一场对分数的追逐,而应当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当立足于教材,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的展开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白忠明,潘忠.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05):181-187.

[2]杜利平.  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体会意境——试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之“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

[3]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3):83-84.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