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温度及时间对化学发光法测定直接肾素浓度的影响

2019-05-17 02:08邓玲艳李辉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肾素冻融室温

邓玲艳,王 旭,李辉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 43003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简称原醛症,是指肾上腺皮质病变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以血浆高醛固酮和低肾素水平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压伴有(或不伴有)低血钾的综合征[1],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之一,约占难治性高血压的10%左右[2]。研究表明,高血压人群中采用血浆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比值(ARR)筛查后,原醛症检出率提高了10倍左右[3]。美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诊断治疗指南》[1]和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专家共识》[4]均推荐ARR作为原醛症的首选筛查指标。

由于原醛症患者肾素水平低,且肾素是ARR的分母,故肾素测定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ARR结果的准确性。肾素测定的传统方法是放射免疫法,其原理是根据肾素可将血管紧张素原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通过测定血管紧张素I的生成速率来间接反映血浆肾素活性(PRA)。近年来,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直接肾素浓度(DRC),由于其操作相对放射免疫法测定PRA受影响因素更少、操作更简易、更易于标准化且无放射性污染,逐渐应用于临床[5-6]。

样本稳定性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温度不仅影响PRA[7],也会影响DRC[8-11]。因为不同实验室DRC稳定性结果并不完全相同[8-11],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本实验室血浆中DRC在不同存储温度下的稳定性,为日常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22~56岁,肝肾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心脏、肺、肝、脾、肾及肾上腺、子宫及附件、前列腺等重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未服用任何影响肾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1]。

1.2仪器与试剂 血浆直接肾素浓度在意大利索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仪器型号:LIAISON XL) 上进行检测,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3方法 采用伯乐内分泌质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批号40311,累积均值73.9 μIU/mL,CV为3.65%;批号40313,累积均值107.3 μIU/mL,CV4.19%,均值累积时间超过3个月。自制混合血浆,按CLSI文件EP5-A2 验证精密度,浓度14.4 μIU/mL 批内不精密度CV1.0%,总不精密度 3.3%;浓度42.2 μIU/mL 批内不精密度CV2.2%,总不精密度 3.0%。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BD,美国)于上午7:30-8:30采集空腹静脉血6 mL(立位),上下颠倒混匀,室温离心(3 000×g,10 min)分离血浆并分装(30 min内完成),排除严重脂血、溶血、黄疸以及血样体积不足的样本。新鲜样本立即上机检测作为即刻值(基线水平),其他样本按以下方案储存。

室温稳定性:20支样本,每支分成5等份,分别在室温(25 ℃)放置0、2、4、6、8 h后检测;冷藏稳定性:20支样本,每支分成5等份,分别冷藏(4 ℃)0、2、4、6、8 h后检测;冷冻稳定性:20支样本(由于操作失误,最终只有17支样本检测值纳入计算)每支分成4等份,除新鲜样本外,分别保存在-20 ℃条件下4、8、12周后在37 ℃水浴中快速解冻,并立即检测;冻融稳定性:5支样本,每支分成4等份,新鲜样本立即检测作为基线值,其他3组样本立即冻存于-20 ℃。 第2天,第4组样本在37 ℃水浴中快速解冻,随后再冻存于-20 ℃(解冻-冻存在5 min内完成);第3天同一时间,第3组、第4组样本重复相同操作;第4天同一时间,3组样本在37 ℃水浴中快速解冻,并立即上机检测。这样,第2组、第3组、第4组样本分别冻融1次、2次、3次。

2 结 果

2.1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一共选择65例受试者,按照其血压,分成理想血压组(收缩压:90~120 mm Hg、舒张压:60~80 mm Hg)42例;以及正常血压高值组(收缩压:>120 mm Hg~<140 mm Hg、舒张压:>80 mm Hg~<90 mm Hg)23例。正常血压高值组与理想血压组在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钠离子浓度、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RC、年龄、血清K+浓度在这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受试者一般资料

2.2计算DRC差异率可接受标准 查阅文献,DRC在健康人中CVb为30.1%[14]。CVa来源于本实验室质控累积不精密度和验证不精密度:3.3%、3.0%、3.65%、4.19%,计算TCL分别为17.6%、17.2%、18.1%、19.0%。本实验以17%作为肾素浓度差异率可接受标准。

2.3DRC在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在室温条件下,DRC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有降低趋势,详见表2。尽管从放置在室温2 h起,DRC检测值与即刻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放置2 h和放置4 h所有样本DRC的差异率均在17%以内。当室温放置6 h,20例样本中仅有1例DRC测定值从3.63 μIU/mL降至2.79 μIU/mL,差异率为-23.2%。故样本采集后,室温放置6 h内检测,绝大多数DRC降低幅度临床可接受。

表2 室温条件下血浆直接肾素稳定性

注:差异率>17%认为差异临床不可接受;-表示无数据

2.4DRC在冷藏条件下的稳定性 冷藏条件下,DRC随放置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见表3。研究发现,从冷藏2 h开始,DRC检测值与即刻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到冷藏4 h开始,有2个样本的差异率超过了TCL(分别为2.48 μIU/mL升高至2.94 μIU/mL,差异率18.6%,19.02 μIU/mL升高至25.14 μIU/mL,差异率32.2%),并且随冷藏时间延长,差异率超过TCL的比例逐渐增多。

表3 冷藏条件下血浆直接肾素稳定性

注:差异率>17%认为差异临床不可接受;-表示无数据

2.5DRC在冷冻条件下的稳定性 研究DRC在冷冻条件下的稳定性之前,先观察DRC的冻融稳定性。冻融可使DRC降低,并且随着冻融次数增加,DRC检测值逐渐降低,见表4。当分离后的血浆样本保存在-20 ℃条件下12周时,DRC的降低幅度临床可接受,见表5。

表4 血浆直接肾素冻融稳定性

表5 冷冻条件下血浆直接肾素稳定性

注:差异率>17%认为差异临床不可接受;-表示无数据

3 讨 论

肾素由肾小球旁细胞合成,或由肾素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生成[15]。肾素原是肾素的前体,在血浆中以两种构象存在,一种是无活性形式,其活性位点被它N段的一个多肽片段封闭,大概占总量的98%;另一种是活性形式,虽然也含有prosegment,但活性位点未被封闭,这种有活性的含量非常少,不到2%,故健康者外周血中,肾素原的活性非常低。但在低温(-5 ℃~4 ℃)条件下,无活性肾素原的prosegment可以打开,变成有活性的形式,这一过程被称为肾素原的冷激活[15]。由于血浆中的肾素原浓度约为肾素的10倍,在肾素分泌受抑制的患者(如原醛症患者)体内,肾素原的浓度可较肾素浓度高100倍[15],所以少量肾素原激活都会使肾素浓度检测产生较大影响。

基于肾素原上述特性,当血液样本置于低温环境时,肾素原被冷激活转换为活性肾素,从而影响肾素测定值的准确性。然而,若样本放置在室温时间过长,肾素也可能由于氧化、变性和构象变化等原因导致浓度降低。相关指南和共识[1,4]建议,用于肾素检测的样本,从采集、转运到分离血浆的时间不宜超过30 min,这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难以做到,尤其当需要将样本转运至第三方机构检测时。本研究表明,肾素不稳定,直接肾素离体后,不管是保存在室温还是冷藏条件下,短时间(2 h)内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血浆放置在室温6 h及冷藏2 h时,DRC变化幅度可接受。由于样本冷藏运输较常温运输繁琐,因此样本宜保存在室温并在采集后的6 h内送到实验室。当分离出的血浆样本冷冻(-20 ℃)12周时,直接肾素的变化幅度可接受,这与李溪月等[11]的建议一致。此外,本实验首次研究直接肾素的冻融稳定性,发现冻融会使DRC降低,仅能冻融一次。

查阅文献,在相同的检测系统,GRUSON等[8]发现DRC放置在室温有下降趋势,6 h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他们建议样本采集后6 h内送检,与本文的建议相同;GLINICKI等[9]研究表明在样本采集后20~30 min内,DRC在室温条件下变化不显著;LOCSEI等[10]发现当样本放置在室温2 h时,DRC显著降低,但在0℃~5℃条件下2 h,DRC变化不显著。李溪月等[11]发现室温放置6 h,冷藏3 h,DR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冷冻或冷藏2 h后,与基线值比,DRC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几个实验室对均值统计的结果的不一样,可能与人种不同,实验室环境不同等因素有关。但是,上述其他国内外的研究在数据分析时,仅对血浆DRC的均值做了χ2分析或t检验,都未将检测系统的分析变异和个体内生物学变异考虑在内,这可能是导致本次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不完全相同的主要原因。

在临床上,由于血浆肾素与醛固酮一起,主要用于原醛症的筛查及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分析,而正常血压高值往往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前期。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对纳入的健康人群进行了理想血压和正常血压高值的分组,发现DRC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血浆中DRC被抑制是原醛症的特征之一,不同贮存条件是否会影响原醛症的筛查效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本研究验证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健康体检者中,DRC明显异于说明书推荐的参考区间(立位:4.4~46.1 mIU/L),可能与种族不同有关[16]。

4 结 论

本实验研究显示,外周血中肾素浓度不稳定。在室温条件下,随保存时间延长降低;在冷藏条件下,随保存时间延长升高;本实验首次研究DRC冻融稳定性,DRC随冻融次数增加而降低。因此,样本采集后应在6 h内送检并检测,若来不及检测,可冻存于-20 ℃至少12周,应避免反复冻融。

猜你喜欢
肾素冻融室温
室温过高加剧低血压?不准确
室温采集装置及供热二级管网智能化改造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三种回生抗性淀粉对米淀粉的冻融与流变性质的影响
桥梁混凝土结构冻融耐久性无损检测评定
间苯三酚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海洋腐蚀和冻融下的混凝土损伤机理研究
一种碳纳米管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室温硫化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