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由谁来“宣”?

2019-05-17 10:05许光灿韦俊梅
语文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递信息官微语素

许光灿 韦俊梅

随着当红明星赵丽颖与冯绍峰结婚消息的公布,“官宣”一词迅速蹿红网络,例如:

(1)赵丽颖冯绍峰“官宣”结婚了(《山西晚报》2018年10月17日)

(2)传言持续两年,杨幂刘恺威终于官宣离婚(《新文化报》2018年12月23日)

“官宣”本应由官方来宣布,何以变成了个人宣布?“官宣”都由谁来“宣”?本文尝试谈谈这个问题。

一、语义演变

“官”的语素义本为“属于政府或公家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官”为语素的词语有“官办”“官价”“官方”“官媒”等。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官网”“官微”等新词,例如:

(3)夏季旅游旺季来临游客可从布达拉宫官网订票(《拉萨晚报》2018年6月27日)

(4)“官微”职责岂能外包(《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6月26日)

“官网”“官微”是“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的缩略形式,除了政府网站、微博以外,官网、官微还可以是党派、媒体、公司等社会团体的网站、微博。“官”不再只为“政府”使用,它已经扩展到“团体”。由于官网、官微均经过第三方权威认证,可信度高,因而此时“官”可以解释为“权威的、可信的”。“官宣”一词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官宣”也可用于非政府团体宣布事务,可以解释为“权威宣布”。

(5)广东宏远官宣杜锋回归(《烟台晚报》2018年9月27日)

(6)芒果TV自制亲子综艺《爸爸去哪儿6》启动官宣,放出一组以“出发”为主题的概念版海报。(《茂名日报》2018年8月13日)

“官宣”2017年底便出现了,不过它走红网络还是在2018年10月。10月16日赵丽颖和冯绍峰分别发表微博宣布结婚,使用了“官宣”一词。不久,该词便火遍整个网络。“官宣”同时也突破了“团体”的限制,开始为“个人”服务。“官宣”进一步演变为“本人宣布”,例如:

(7)“瓷娃娃”福原爱“官宣”退役(《梅州日报》2018年10月23日)

(8)宋祖儿官宣剪刘海了,可爱的自拍照也是萌出了新高度。(《兰州晚报》2018年11月2日)

二、语用功能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但同时也可以用来实施一些言语行为。语用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举例说,当英国女王宣布一艘新船为“伊丽莎白女王号”时,她就同时在实施命名的言语行为。奥斯汀把句子分为“叙述句”和“施为句”两类,叙述句单纯表达命题传递信息,施为句还同时实施某种言语行为。含“官宣”的句子有时就是施为句。

汉语中有两个跟“官宣”紧密相关的动词:“公布”和“宣布”。“公布”只能出现在叙述句中,作者用“公布”向听者传递第三方公布事务的信息。“宣布”可以用于施为句中,作者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实施自己的“承诺”言语行为: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承诺,表明自己为这句话负责。“宣布”一词可以构成“我宣布:……”“我们宣布:……”等格式。“公布”不能构成“我公布:……”“我们公布:……”等格式。我们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检索“我宣布:”和“我公布:”,结果显示前者17例,后者0例。

“官宣”句的语用功能也有传递信息和实施言语行为两种。例如:

(9)官宣: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放假2天!4天小长假来了(《广西日报》2018年11月6日)

(10)官宣:这15名被执行人已被列入失信名单!(清城法院微博,2018年10月19日)

(11)利物浦官宣续约萨拉赫(《京江晚报》2018年7月3日)

(12)交警“官宣”为女司机正名(《现代快报》2018年12月14日)

前两例为官媒或官微发布信息,他们在表达命题、传递信息的同时,实施了“承诺”这一言语行为,表明这则消息为相关团体亲自发布,真实可靠。“官宣”一词位于句首,前面没有主语,后接一个命题小句。后两例为社会媒体的报道,只向读者传达信息,不能承诺其可靠性。“官宣”一词位于句中,作谓语。不过后两例社会媒体虽然不能实施言语行为,却陈述了有关团体实施过“承诺”言语行为的事实,因而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流行原因

“官宣”由“政府”宣布、“团体”宣布,到“个人”宣布,语义不断演变,使用极为活跃,这是由外部社会因素和内部语言因素共同推动的。

首先,社会需求决定了语言需要发展。

如果说“官网”一词是应网络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那么“官宣”的产生则是应移动网络社会的需求。移动网络社会的用户本身就是一个个自媒体,他们深度参与各类社会事件,发布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消息,公众对媒体消息渐渐失去信任。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社会团体和名人们在公布消息的同时,需要实施一个言語行为,承诺对这则消息负责。“官宣”既能用来实施“承诺”言语行为,又含有“权威、可信”之义,于是大受欢迎,被广泛使用。

其次,社会结构影响了语言发展方式。

一个社会空间里存在多个有交叉的社会“场域”,这些“场域”又互相影响、渗透。“明星一粉丝”就是一个近年来越来越显化的场域。粉丝们存在于多个场域,他们接受、模仿来自“明星一粉丝”场域中明星们的言语,并在其他场域积极传播。“官宣”一词在产生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不温不火,但当它进入“明星一粉丝”场域之后,便短时间内加速定型,迅速确定了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明星们的创造性使用更是直接决定了“官宣”的语义演变方向,这是传统社会难以实现的。

最后,语言内部因素决定了语言发展的面貌。

外部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新词语来表达。根据经济性原则,语言系统会优选已有词语来承担,已有旧词便发展出新义。如果没有合适的旧词来表达,便会选用已有语素,或发展出新语素义,组成新词语,用以满足新需求。最后一种可能是直接产生新语素来表达。“官宣”便是第二种情况,语言系统中没有合适的旧词表达,便利用已有语素组成新词,其中“官”也发展出新的语素义。

“官”的语素义从“政府”发展到“本人”,看起来是走向了对立面。“政府”和“本人”在固有的概念意义上确实存在对立,不过它们隐含的“附加性质义”都有“可信”义,这一点是一致的。因此当人们需要一个隐含“可信”义的“本人”这一语素时,隐含“可信”义的“官”便挺身而出,肩负起了这个责任。

总之,“官宣”的行为主体从政府、团体扩展到个人,其意义也不断虚化。“官宣”一词可以帮助行为主体实施“承诺”的言语行为,这一语用功能满足了这些行为主体极强的社会需求,“官宣”一词便因此广为流行。

猜你喜欢
传递信息官微语素
政府官微运营勿重“形”而忽“实”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舞台字幕与表演不同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
官微需找平衡点
把握分寸很重要
“官微”该是什么模样?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再谈语素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