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设计的界面管理研究

2019-05-18 09:34程绍鹏华南理工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设计院界面建筑设计

文/程绍鹏,华南理工大学

1 引言

随着工程行业对设计院的时间、质量、成本要求越来越高,设计院各专业协同设计中的界面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国外多位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借由界面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能有效提高设计方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Siao.Fu-Cih(2012)基于建筑施工信息界面提出界面矩阵法;Venkatachalam.S(2013)通过对比两个大型机场项目的设计案例提出设计界面的管理探讨。郭斌(1998)研究分析了界面矛盾的成因,指出导致界面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粘滞、目标差异、个人价值以及文化差异;徐磊(2002)提出了共识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约束性原理、约定性原来是界面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张翔(2012)提出协同设计是多专业、多平台的产品解决方案,能有效解决设计协作中错漏碰缺问题。界面管理自提出以来,一直都在学术界占有一定的地位,但至今仍未能得到学术界普遍的认可,认为其有一定的局限性。界面管理被引入建筑设计行业的时间较短,相关分析的文献针对性较差,本文将针对工业建筑设计,提出界面管理在其中的体现以及重要性。

2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界面情况综述

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界面的存在,就会出现设计过程中的失误,主要体现在设计错误、遗漏、碰撞,随后直接反映在项目的成本、时间、质量的降低上。

区别于民用的建筑设计,在工业建筑设计的参与方会大致地增加。工艺专业是工业建筑设计中特有的专业,主要负责与业主方进行工艺方面需求的对接,提资给各土建专业并且完成厂区内的工艺设计。但是各种设备都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这就导致了工业厂房设计业主需反复进行多次的招投标,招投标过后产生后续产品的对接界面的繁多,导致土建返工,错漏的情况经常出现。

本文通过在设计院累积的经验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出工业建筑设计中会产生的界面认知如下图所示。此模式为理想情况,未考虑反复交接,对设计院内部的反复的界面交接进行了简略表示。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受资专业在接收提资的信息,消化后会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专业知识,对上一级专业进行反提资、协商行为,以谋求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合理的结果。

3 界面管理不足的成因分析

由于设计界面较难被识别以及管理,其涉及的专业性太强,各方的操作空间十分大,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评判以及分析,缺乏直观性。本文将对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界面管理的切入点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认同郭斌(1998)所提出的界面矛盾成因——信息粘滞、目标差异、个人价值以及文化差异,并以此作为展开。

时间因素导致的信息粘滞现象:工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调研,如本文在前面所描述的已有设计不满足设备的实际使用要求。这是因为参与方前期的信息调研不足以及界面管理不当导致的,后来的招投标方并没有根据设计已考虑的情况进行后续深化,而去要求设计方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调整。在业主压缩设计进度的过程中,提资所输入的信息并不全面,甚至出现错误,会导致后续的反复修改及返工。

信息失真现象:传统的图纸设计要求设计师具备规范的制图标准,防止在信息传递的时候发生错误遗漏的现象,但实际这种情况仍大幅度存在。

合同界定界面导致的目标差异、企业价值差异:在工程项目中建设方与多个承包商签订合同,这些承包商之间具备各种交界面,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把这些规定好,就会出现出于节约成本,获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发生在合同未规定的灰色地带。如设备商会把设备很多配套的底座、安装时的埋件等安装措施作为提资,让设计单位要求土建完成,节省掉合同里面没作细分的内容而获利。

4 结语

本文将界面管理的思想引进了工业建筑设计中,并对其中的界面认知做了一定的归纳,并对界面管理的成因作出了分析,以期引起设计院以及建设方的各方对界面管理引起重视。其中已有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就能较好的解决设计院内部的界面管理问题,它能有效地减缓信息粘滞现象,防止信息失真现象,但目前的信息模型对于工业建筑设计的帮助仍比较小,建模困难,应用成本较高,应用程度较低是仍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企业,通过聚集经验丰富,知识水平高的工程师,对于工业建筑设计这种参与方众多,界面繁杂混乱的设计,把控好每个专业之间以及对业主、承包商的接口,尽量减少界面认知的遗漏,工业建筑设计行业将会越来越完善。

猜你喜欢
设计院界面建筑设计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