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

2019-05-18 09:16陈波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小学

摘 要:在小学阶段应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但现阶段,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逐渐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学习兴趣,难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行为规范,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应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古板,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较为枯燥,难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因此,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一、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古板的教学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科目,教师依旧采用古板的教育方式,难以发挥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同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逐渐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失去兴趣。并且,教师忽略引导学生感受真实社会,从而导致学生难以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现阶段,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未曾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仅是凭借教学经验,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时,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与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沟通,导致学生难以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教育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运用此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逐渐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 教学难以应用于实践

我国大部分小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个人主义较强。并且,受到父母的保护,对他人容易产生依赖性,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很少关注社会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状态,并认为教师讲述的案例并不真实,从而不重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同时,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合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路径

(一) 转变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师讲解《我是班级值日生》时,教师应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要求学生观看整洁的教室和脏乱的教室对比图,引导学生选择理想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出值日生的基本职责,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以身作则,在发现班级中有垃圾时,应及时进行清扫,为学生做出榜样。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明确值日生的职能,并能爱护班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

(二) 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既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形成道德素养。如教师在讲述《班级生活有规则》时,教师能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过马路应遵守的交通规则视频,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并且,教师应向学生提问“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发言,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播放交通事故视频,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此作为基础,引出班级生活中的规定,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养。

(三) 开展课外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品质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教师在讲述《大自然,谢谢您》时,教师能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在植树过程中,教师能向学生介绍植物对大自然的重要性,指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通过此种教育方式,有效规范学生社会行为方式,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四) 促进实际应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生活实例,提升学生道德法治素养。如教师在讲述《干点家务活》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调查,询问学生平常做哪些家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做家务不仅是掌握一项生活技能,同时,也是关爱父母的一种表现。通过此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古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并且,导致学生难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于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31):58-59.

[2]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3]赵雪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5):121.

作者简介:陈波,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小学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