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错位结构”理论,打开小说解读新视角

2019-05-20 03:07江礼娟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要:在初语教学过程中,采用错位结构理论能让学生打开小说解读的新视角,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采用物质和精神错位的方式能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采用理想和现实错位的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人物情感,通过伦理和欲望的错位能使学生更好地探究文中所描写的社会背景,通过语言与身份错位能让学生追溯其身份变化形成的原因。这些方法都基于错位结构理论展开,引导学生找到小说解读的新方向。

关键词:错位结构;小说解读;初中语文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都引导学生用三要素的理论对小说展开分析,通过分析人物、情节、环境等方法来探究作品的主旨。然而,这样的方法过于呆板,很难让学生读出小说的独特之处。我指导学生尝试运用错位结构理论展开分析,找到新的解读视角。错位结构是学者孙绍振提出的,他认为在小说中,作者使得人物心心相错,也就是通过相错的方式让情感结构失去稳定性,从而使得作品呈现出远离情感平衡态的特点。借鉴这一理论,小说阅读要注意把握住错位的情感。我鼓励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尝试借鉴这种错位理论,用全新的方式展开阅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物质和精神错位,分析人物个性

在阅读小说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围绕作品中人物的物质生活和其精神追求进行分析,这样就能看出作品中出现的物质和精神错位的情况。有的人物虽然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其物质生活却处于很低的状态。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能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先分析一下孔乙己将自己定位为哪一类人。然后再对比分析,说说孔乙己的物质生活是否与其精神世界具有一致性。学生发现,这其中存在错位的现象。孔乙己认为自己是读书人,是有修养的人,但是其物质生活水平却远远不能让其成为一个高雅体面的儒生。学生分别找到了孔乙己的穿着、所吃的下酒菜、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内容证明这一点。如孔乙己虽然穿着长衫,但是其衣服又脏又破,这与其自称的读书人身份形成了矛盾。此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何孔乙己身上具有这种矛盾性。学生可以发现,孔乙己认为穿长衫、说文言符合读书人的特征,也能让他在被讽刺的时候有回击的机会。进一步分析文本会发现,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极深,所以他没有发现自己行为的矛盾性和可笑性,他甚至看不起踏实劳动的百姓。

正是因为出现了物质和精神错位的现象,所以人物形象才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人物的物质生活和其精神力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这使得人物形象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如果学生能抓住这一点展开分析,那么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所塑造人物的个性。

二、理想和现实错位,体会情感世界

理想和现实错位是错位结构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在探究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式。我让学生尝试说说作者对于所描写的事物有着怎样的期待,然后再分析一下作者眼中所看到的世界,说说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然后分析人物在发现这种差异性后,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就能让学生把握住理想和现实错位的现象,使其对人物的情感世界有充分地认识。

九年级上册《故乡》一文中展现了“我”对于理想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的对比描写,可以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作者理想中的故乡,而现实中的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学生发现,“我”理想中的故乡是美好的,如“我”和闰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而融洽的,杨二嫂也是美丽善良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乡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闰土变得十分贫穷,而且言语十分木讷,他和“我”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两人之间有着很厚的障壁。杨二嫂的性情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成了一个世俗的、喜欢占人家小便宜的人,这样就展现了对比。我鼓励学生探究“我”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并思考为何文章中要展现这样的对比。通过分析,学生认为:“‘我在发现这些差异之后,内心应该是十分孤独无助的,‘我看到了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面貌,表现了对于新社会的渴盼之情。”

理想和现实错位往往会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处于巨大的悲哀之中。如果学生能搞清楚这种错位的原因,就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进一步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大有裨益。

三、伦理和欲望错位,探究社会背景

伦理和欲望错位指的是由于人们的内心十分复杂,所以当其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做出一些与伦理相违背的事情。指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这些情形,并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尝试通过对这种错位展开探究,思考作品中的社会背景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我鼓励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错位,并探究文章展现出的社会背景。有学生发现,文中所描写的亲情显得十分冷漠。胡屠户对于自己的女婿经常辱骂,全然不将其当成读书人看。但是当范进中举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胡屠户开始谄媚地对待自己的女婿,这些都不是正常的伦理关系应该有的状况。我介绍了一些与封建科举制度度有关的内容,鼓励学生探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当时的人们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很深,人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通过探究小说中的伦理和欲望的错位,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小说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语言与身份错位,追溯形成原因

语言与身份错位指的是由于时间的发展,使得人物说出的话与其身份不相符,因此而产生的错位现象。我鼓励学生尝试探究这种错位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对小说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社戏》一文时,我鼓励学生对文中的若干片段進行分析,探究其中的语言,说说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是否符合其身份。例如,当大家在讨论去哪里偷豆子的时候,阿发提出自己家的豆子大,要偷自己家的。这样的语言不符合一个主人的身份,没有哪一个主人希望小偷来自己家中偷东西。当六一公公发现众人偷豆子时,双喜理直气壮地提出是要招待客人用的。这和小偷的身份也不符合。六一公公在得知众人偷豆子是为了招待客人后也不生气了,反而还觉得是应该的,此处人物的做法也不符合物主的身份。我鼓励学生探究这种错位形成的原因。学生提出:“正是因为故乡的人们十分淳朴,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错位。人们认为用自己的东西招待客人是很正常的,谈不上偷。所以才会产生了这样的错位现象。”

错位结构的出现使得作品出现一种矛盾对峙的状态,而顺着这种状态挖掘正好能让学生发现小说的内涵,使其对小说的理解更深刻。

在指导初中学生阅读小说作品时,如果能让学生尝试基于错位结构理论进行分析,就可以帮助他们打开分析小说的新视角,进而提高其分析能力。

作者简介:江礼娟(1984—),女,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