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2019-05-22 10:27马蓝
当代经济管理 2019年5期

马蓝

摘 要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视角构建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与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266家新创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业拼凑分别对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和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对创业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学习能力对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性学习能力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资源匮乏、创新难度大是我国新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仅影响企业的竞争利益,而且很难维继商业模式的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注重自身的、现有的资源,通过拼凑对资源进行内涵和外延上整体的重新认识,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进行资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实现颠覆性的资源创新是当前新创企业应该积极追求和把握的。创业拼凑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创业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企业规划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领域。

关键词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5-0016-09

一、引 言

商业模式是新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丰厚盈利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利器。新创企业要想在多变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势,必须不断调整和改变商业模式[1]。例如阿里巴巴在电商产业中成功运用B2B的商业模式而成为新型经济的领军企业;还有众所熟知的滴滴,因利用互联网下的约车模式成为交通出行中当之无愧的独角兽;非正式酒店(裸心谷“洋家乐”)以低碳环保为理念而蜚声海外;比亚迪利用扩充电池的性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相反,固守不变的商业模式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被其他企业所代替[2]。例如Myspace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社区服务软件,由于没有及时明确商业模式的发展路径,从而被Facebook所取代。随着技术、环境等不断变化,新创企业应该及时更进和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然而,资源匮乏成为当前新创企业开展创新的困境和难题,迫使新创企业寻求合作创新、联盟创新。但是一些成功的新创企业通过手头的、现有的资源进行拼凑创新成功度过了难关或开辟了另一个新型的市场领域。如裸心谷“洋家乐”,通过创业拼凑,将当地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人际资源等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创造了低碳的、经济的、融合的非正式酒店,相继有了更多的“洋家乐”遍布在各个城市。学术界也展开了很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但是从已有文献来看,有关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综述性文章。主要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进行剖析、商业模式创新的量表设计和开发以及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态势。其次是对商业模式与创新双元性、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与价值创造。最后是基于单案例或者多案例的视角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探讨如何影响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也逐渐增多。然而从新创企业创业拼凑的视角出发进而探讨创业拼凑是如何影响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中对利用创业拼凑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创业学习能力的研究也不充分,没有明确地表达创业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并通过提升创业学习能力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的路径究竟如何。这些都是理论界和企业管理界普遍关注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因此,研究该问题对理论界和学术界就新创企业的发展都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围绕上述问题,从文献梳理构建新创企业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且通过运用中国新创企业的经验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变量之间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二、相关理论述评和假设提出

(一)创业拼凑

创业拼凑理论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解释企业在资源紧缺境遇下,如何运用已有资源挖掘创新机会。拼凑是Lévi-Strauss[3]在《野性思维》一书中提出的,指人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反复发现和寻找事物的内在属性并能够充分地挖掘其内在的价值。Baker和Aldrich[4]从资源的视角指出创业拼凑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和企业与外部新的联结资源来配置不同的创新策略,产生资源配置的差异性。而后Baker和Nelson[5]运用29家企业的研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创业拼凑就是企业利用手头的、现有的资源凑合着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和开发机会创造价值。这一过程包含了三个核心概念,就是凑合利用、打破资源瓶颈及资源创作。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新的市场机会,重点集中于对资源的创新利用、打破资源约束。创业拼凑需要跨越资源、环境以及制度等带来的约束和阻滞,利用资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打破已有的、传统的创新方式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价值。Derrida[6]指出创业拼凑是一种解构资源的方式,从资源的用途和结构上对其进行分解、排列,产生新的创新战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梁强[7]等指出创业拼凑是企业整合利用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创新机会的重要形式,帮助企业在无资源禀赋这一优势的条件下积极开发机会从而抢占市场的先机。本研究运用Baker和Nelson、梁强对创业拼凑的观点,认为创业拼凑就是企业用已有的资源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和组合,挖掘市场机遇从而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

(二)创业学习能力

竞争激烈的创新环境对新创企业的创业、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以及时应对市场发生的变化。随着双元学习理论的研究热,学者们从情境学习视角、时空分离视角、结构双元视角以及空间域分离平衡视角这几大类对创业学习能力展开研究。根据March[8]对双元创新的分类,學者们将创业学习能力划分为应用性学习能力和探索性学习能力,其中应用性学习能力是企业通过对现有的技术和知识进行提炼、加工、筛选、生产以及实施等学习策略加强对已有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应用性学习能力是在与先前的、已有的知识等所在相关领域内进行搜索的能力。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存量,这也说明企业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从而凭借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精炼、改进和完善,从专业技能的角度累积知识,使得企业在知识的挖掘和利用上都保持着一种潜力。探索性学习能力是指企业通过探索、变异、冒险以及突变和创新等学习方式探求新的创新知识和创新的技能。通过探索性学习可以不断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企业具备细分市场以及适应市场和技术等的突变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因而,探索性学习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加强探索和开拓的学习能力。Su[9]、林枫和孙小微[10]、荣健[11]、季桓永和张静[12]等都从应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分析了创业学习能力,并指出创业学习能力是企业转化竞争优势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通过应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获取资源、整合资源及创造资源,获取良好的市场表现。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参考Su对创业学习能力的解释和维度划分。

(三)商業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下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成功实现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关键载体,是新创企业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价值体现[13]。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情境下,如何寻求适合中国企业创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理论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从文献梳理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大致可以划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创新过程,主要集中于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随着开展创新活动逐渐发生着改变,该过程包含搜索技能和知识、试验学习以及改变等,通过这些过程新创企业逐步完善其商业模式;另一类是关于创新结果,主要探讨新创企业开展创新的范围和创新感知程度,聚焦于企业在该行业的新颖程度。Zott和Amit[14]指出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新创企业创造价值的驱动器,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反映出新创企业在交易活动中映射出的创新新颖程度。罗珉和李亮宇[15]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由一系列的设计构成,构成要素是按照一定的主体进行排列和组合实现模式整体的创新。罗兴武[16]等从中国转型经济视角出发,指出中国与西方的商业模式创新有所不同,要挖掘其交易和制度属性才能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且将商业模式创新划分为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和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前者集中于关注顾客的隐性需求,是对市场的前瞻性具有很好的预见性,具有较好的重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和规则,对市场具有引领的导向作用。后者是作用于交易制度缺陷,更多地关注顾客的显性需求,能够快速反应市场的发展变化,通过调整商业模式从而完善和优化交易框架和规则提升在市场的效率。因而,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借鉴罗兴武等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和维度划分。

(四)研究假设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新创企业须不断创新新的技能、知识和产品。然而,资源匮乏也是困扰初创企业的一大重要因素,如何高效利用和配置好企业已有的资源是当前企业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创业拼凑观认为通过拼凑的思想,新创企业可以利用和开发手头已有的资源去创造新的环境和新的可持续价值[17]。拼凑是解决不同范式的资源约束条件,可以是对时间、劳动力、财务、基础设施、物质、技能等资源的约束,也可以是对新创企业工作流程、组织机制、管理模式等资源的约束。Baker[5]等指出创业企业运用现有的资源可以展开不同的创新战略,通过凑合着用手头的、现有的资源来弥补创新不足,可实现新的目标和价值。这种创新方式是在资源的构成和涵义上重新对其进行定义和划分,构建新的概念和用途,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创新难题,而且为新创企业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新创企业应借助无资源禀赋这一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去开发市场,寻求新的商机和可持续竞争优势[18]。敢于和善于拼凑的企业往往会利用资源的不同形式、代替性、类型及设计等进行重组,并将其实施于其他的领域组成新的资源,一方面可以创造新颖的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并占据市场创新领先行列;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从专业资源的角度进行了改进和提升,能够保证现有的市场发展效率,维持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a:创业拼凑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

H1b:创业拼凑对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

创业拼凑观指出资源是独立嵌入新创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面对资源约束问题,新创企业不断地通过学习寻求内外部资源的帮助,采取资源探寻的方式应对创新挑战,也会采取规避风险的方式提升和完善已有的创新结果。通过改进现状来维持市场规模,稳定企业的市场发展优势。Banerjee[19]指出采用拼凑战略的新创企业,它们的资源存量会更加丰富,创业学习能力也会稳步提升,企业的资源更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代替性,有利于新创企业形成独特的创新资源,从而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创业拼凑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也是一个即兴的学习和创造过程。根据过往的试验对已有资源进行创新性的组合和排列,从而增强新创企业的探索和开发资源的能力,突破对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固化认知[20]。从而在不断迭代的创新试错过程中加深、完善、拓展企业的资源价值的认知能力,构建新的技能和知识。张建琦[21]等通过对中小初创企业的案例分析指出企业拼凑资源的经验越丰富,组合应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方式会实现不同的创新结果,企业利用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以及创意去探索不同的策略,更容易实现创新结果,尤其对新创企业来说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市场机会,运用“小而灵活”的资源特征抓住机会开拓新的市场。新创企业采用拼凑的策略会实现更多的创意、更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提出以下假设:

H2a:创业拼凑对应用性学习能力具有正向的影响。

H2b:创业拼凑对探索性学习能力具有正向的影响。

组织学习理论指出,创新能力是企业将知识、技能与市场环境相匹配,开发和利用可能获得能够储存在新创企业内部知识的能力。而拼凑是新创企业的一种实践经验,需要不断试验才能产生创新智慧,组织对资源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可把握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的变化[22]。应用性学习能力本身是新创企业对已有资源进行提炼和加工的过程,通过试验和学习不断加强企业的精炼能力和配置能力,企业的内外部知识库也会有所积累,在不断学习拼凑的过程中体验和检验创新技能,提升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和效率。应用性学习能力是企业知识存量的内在体现,知识和技能的多少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和市场模式的关系都取决于对创新的试验积累和完善,逐步提升企业解决创新困境的能力。新创企业运用手头的、已有的资源认知能力越深入,那么他们使用资源的熟练程度也就越强,创新产生的效能也就会有所提升,有利于新创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与创新相匹配。Zott和Amit[23]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应用性能力越强,商业模式设计的新颖程度也就越高,实质性的绩效会显著提升。Salunke[24]等进一步发现企业不断学习提升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性的不断挑战,是对交易范式、交易格局以及创新性合法化的约束,有利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a:应用性学习能力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

H3b:应用性学习能力对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

初创企业利用探索和冒险的创新方式寻找新的资源、开拓新的市场。探索能力越强的企业更加具有划分市场和透视市场发展潜力的能力,从而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Garcia[25]指出探索性学习是新创企业对知识的创造,挖掘性的、拼凑性的学习方式是对现有知识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同时有益于完善当前的商业模式与市场的衔接,对长期的竞争优势积累了深厚的资源库。荣健等[11]对科研技术类企业的实证分析中发现,新创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开展创新的活跃知识量就越多,尤其在环境动荡的情境下,新创企业更能寻找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以适应多变的市场。因而,探索性学习会对企业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创新绩效也需与之相匹配的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形成行业的竞争优势。商业模式随着开展创新活动逐渐发生着改变,通过探索知识、搜寻知识,不断地学习拼凑资源的创新方式提升新创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从长期和短期目标都能建立相应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发展潜力,完善已有商业模式的发展以及开拓新的市场发展模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4a:探索性学习能力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

H4b:探索性学习能力对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就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建立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根据已有文献中对新创企业的界定和划分,本研究将成立时间在8年以内的企业作为样本对象,并且运用大规模问卷调研进行数据的收集,这里为了确保所获取的数据具有有效性和真实性,调研组成员都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能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问卷的内容性和技巧性。本研究涉及的问卷量表都是来自国外的并且发表在国际知名度较高的期刊上,为了保证调研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匹配性,采用双向回译的方法通过调研组将中文问卷用英文注释出来,然后再对照原始的英文量表进行双向翻译。根据匹配和互补差异性再将中文问卷进行了修订,中英文问卷之间没有明顯的差异性。同时,本研究首先采用预调研和小范围访谈的方法修订量表,随机选择了10位新创企业的高管团队(创业者)进行了访谈,通过收集的建议和意见对量表再次进行修证。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转型经济国家,中国的新创市场不断涌现,创新制度也不断发生着转变,使得创新的环境处于较高的不确定性。为新创企业双元创业能力、创业激情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研究环境。为了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本研究选择了陕西、青海两个省份,主要原因在于根据西部地区创业观察报告中的中国创业活动指数表明,陕西是西北地区创业活跃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其创业活动指数高于10。而青海则属于创业活跃程度较低的地区,其创业活动指数低于5。由于项目研究需要,课题组与这两个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调研关系,有利于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因而,本次调研的对象是陕西和青海的新创企业的创业者或高层管理者,调研展开时间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通过对陕西和青海两个省的企业名录进行筛选,去除新创企业创业年龄不在调研范围内的做为调研企业,本研究利用三种方式进行数据的回收:首先是调研组成员直接拜访高管;其次是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再者是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进行收集。共向创业者或高层管理者发放了384份问卷,回收问卷345份,最终去除无效问卷79份,有效问卷为266份,问卷的有效率达到69.28%。问卷在获取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的原因在于:其一是调研组成员在访谈中明确了被访者对本次调研内容的熟悉度和兴趣感后进行了问卷的填写,在访谈中双方就问卷内容进行了沟通和解释,保证了收回的数据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其二是课题组成员因课题需要在先前的调研和访谈中就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调研关系,受到被调研者的信任,保证了本次调研数据获取的真实性。根据回收到的样本特征描述,企业成立时间在3年以内的占到了37.22%,而企业员工人数在300人以内的占到了79.7%,其中信息技术、技术服务和软件企业占了66.92%,高技术企业占了13.53%,而制造业企业占了19.55%。表1具体描述了样本的分布特征。

(二)变量研究及测量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量表都是基于西方已有的成熟问卷,问卷的构成效度和信度都已经经过检验,这些文献都来自国际顶级期刊上的论文,因而变量具有较好的构成效度。确保本研究使用该问卷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和使用各题项。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法进行变量的测量,其中1代表“非常不赞同”,7代表“非常赞同”。本研究参考Sendyard[26]对创业拼凑进行测量,主要题项有:企业利用手头的资源总能找到新的可行的解决方法、企业总是挑战资源的约束来战胜自己和同行竞争者、企业经常利用现有的资源寻找新的创新机会、企业经常整合手头的资源探索完全不同的创新方案、出现资源紧缺问题时企业总能够集合资源找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创业学习能力的测量参考了Atuahene和Murray[27]的研究,应用性学习能力从“企业搜集信息进行产品和工艺的改良、企业经常搜寻保证生产能力的想法、企业寻找解决新产品等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它、企业经常收集和调查同行竞争者的信息”方面进行测量;探索性学习能力从“企业非常重视获取试验和高风险的产品、企业非常倾向于搜集新的市场战略信息、企业获取知识来开发新产品及服务积累经验、企业经常搜集已有市场以外的技术和知识”进行测量。本研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测量借鉴了罗兴武和刘洋[16]等的研究。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包含:“不断完善产品、服务等的创新;我们经常改良已有产品和服务;我们不断跟进市场领先者的步伐;我们不断扩大和巩固现有市场的营销;我们努力融入其他新的合作网络。”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包含:“为顾客提供新颖型的产品和服务及信息;带给顾客独特的、感知新颖性的价值体验;打破已有创新方式,挖掘新机遇并开拓新的市场;与同行的营销模式相比,我们的模式很多;不断寻找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和新能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得了很多新创意。”根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模型设计,将新创企业创业年龄、企业规模作为本次研究的控制变量,以便得到稳定的研究结论。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2.0对创业拼凑、应用性学习能力、探索性学习能力、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和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这五个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统计分析,表2是变量各题项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的是变量的 Cronbach's α的值都高于0.9,这个值若在0.7以上就表明变量具有较好的说服力,并且问卷的信度也是较好的,变量的各题项Factor Loarding的值都在0.7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各变量的KMO与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五个变量的KMO的值都在0.8以上,累计解释方差贡献率的值在75%以上。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的值都在0.6以上,且這个值在0.5以上就说明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为了防止同源偏差,本研究运用Harman单因素检验的方法对各个变量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累计解释方差率为75%。说明数据没有同源偏差的问题。变量间相关关系见表4。

(二)分析数据及其解释

本研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22.0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RMSEA的值为0.052,具体拟合指标见表5。说明理论模型的构建和文献推理是正确的。图2是SME分析的模型结果及变量间相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CR值参见表6。

从图2和表6可看到:第一,创业拼凑显著影响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是(0.268,P<0.001),假设H1a通过验证。新创企业利用创业拼凑不断更新和完善已有的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从而更加精细化对商业模式的创新[28],能够稳定市场规模并继续拓宽已有的创新范围。第二,创业拼凑显著影响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是(0.148,P<0.05),假设H1b通过验证。新创企业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颠覆已有的创新方式和创新技能,打破常规的创新范式从而找到独特的、新型的商业模式与之相匹配。第三,创业拼凑显著影响应用性学习能力,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是(0.436,P<0.001),假设H2a通过验证。不断实现创业拼凑,积累更多的拼凑经验是企业实现稳步提升的路径选择[29]。通过已有的资源进行创新战略的拼凑可以提升企业的完善和提炼技能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拓宽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的存量,保证市场竞争优势。第四,创业拼凑显著影响探索性学习能力,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是(0.477,P<0.001),假设H2b通过验证。当遇到资源约束等棘手的问题时,通过创业拼凑可以挑战已有的创新能力而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实现企业突破和探索的能力,拼凑就是企业不断学习和积累获取更好的探索性创新能力。第五,应用性学习能力显著影响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是(0.397,P<0.001),假设H3a通过。企业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应用性能力可以更加精确地细分市场,并且占有较好的市场份额,维持已有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30]。第六,应用性学习能力显著影响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是(0.192,P<0.001),假设H3b通过验证。通过学习和积累应用性学习能力企业会很容易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来组合不同的创新资源,这样既能够保证当前的商业模式创新,也能创造出新型的商业模式。第七,探索性学习能力影响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不显著,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是(0.201,P>0.05),假设H4a没有通过验证。完善性商业模式需要企业经常性的、反复的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提炼和更新才能稳固市场发展模式,但是具有探索性的、突破性的创新能力在不明确的创新环境下会产生较高的成本,不利于稳定已有的商业模式发展。企业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策略开展创新,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第八,探索性学习能力显著影响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是(0.360,P<0.001),假设H4b通过验证。如果新创企业具备很强的探索性学习能力说明企业的洞察和搜索的创新能力很强,在遇到市场突变和技术革新的浪潮时,新创企业很容易突破自我寻找解决创新的办法和新的商业模式。

五、结 论

根据文献梳理构建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且运用中国新创企业的实证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创业拼凑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和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创业拼凑是当下企业急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企业解决资源贫乏的首要问题[16]。注重创业拼凑是企业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和开拓新市场的有效手段。诸如蜚声海外的裸心谷“洋家乐”,通过资源的有效拼凑(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人际资源等),组合形成全新的、低碳的非正式酒店,既保留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发展(旅游酒店),也颠覆了时尚的消费理念,打造了独特的、新颖的商业发展模式。每个新创企业应该不断的搜索和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排列和组合,根据不同的创新战略实施重组策略、不断地挑战企业的创新精神、拼凑出具有创意性的市场模式,让新创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占据市场首要位势。其次,创业拼凑对应用性学习能力和探索性学习能力都具有正向的影响。创业拼凑本身就是让新创企业通过手头的、现有的资源进行拼凑,这一方式就是使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具有试错精神,创业拼凑的频次越多,企业试错的机会也就越多,在此过程中企业不断学习和积累更丰富的经验知识,从而更易于创造新的知识和价值。相反,缺乏创业拼凑的企业会保持已有的发展模式和态势,不能及时反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创新能力低下,无法更进技术和市场的革新。正如“洋家乐”这一非正式生态型酒店不断融入当地的本土文化,从环保和文化创新出发,建立学生联谊会、露天音乐会、村民为客等创新活动,在融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不断学习和融合当地的知识,对有形的、无形的资源都能够运用和发挥到价值实现。这也是该企业在创业拼凑、学习和试错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最后,应用性学习能力和探索性学习能力对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起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其中,应用性学习能力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和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原因在于应用性学习是企业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加工、精炼工艺以及创新服务等过程,主要是通过提炼技能、知识保持和稳定企业当下的发展优势和市场位置。因而巩固当前的商业模式以及对后续的、新的市场领域开辟了新颖的商业发展模式。探索性学习能力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利用探索和敢于冒险的能力,新创企业不断探求新的资源和创新技能,但是存在较高的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动荡、制度创新等因素的发生,创新的成本会随之增加,探索学习能力越强,新创企业冒险创新的能力越强,越重视突破和实现新颖的市场领域,对新型的商业模式来说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创新风险和成本来看,不能保证现有市场的可持续竞争性,也就是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来说不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本研究對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搭建了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运用新创企业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廓清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从企业缺乏资源、不断追求创新和开展创新活动层面给予了指导建议:新创企业应该注重自身的资源,重新认识和识别资源,通过资源拼凑组合和构建不同创新策略,实现新创企业价值的重创,把握好不同的商业模式发展,建立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已经占据有利市场位势的新创企业需通过资源拼凑积累和学习知识和技能,增加企业的知识存量,保证企业在变化的市场中发掘新的机会、开拓新的市场,这也是新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才能突破现有的商业模式探索出新颖的、高效的创新模式。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根据课题组的调研资源,只选了西部地区的新创企业为实证分析,并且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没有加入进来,接下来要思考和进一步梳理文献发掘更多的影响变量,将调研范围拓广,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黄艳,陶秋燕,孟猛猛.社会网络、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J].技术经济,2017,10(36):31-39.

[2] 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1):29-37.

[3] L?魪VI-STRAUSS C.The savage mind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5:17-18.

[4] BAKER T,ALDRICH HE.Bricolage and resource-seeking:improvisational responses to dependence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R].Working Paper,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00.

[5] BAKER T,NELSON R E.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5,50(3):329-366.

[6] DERRIDA JACQUES.多重立场[M].余碧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7] 梁强,罗英光,谢舜龙.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创业资源价值实现研究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5):14-22.

[8] MARCH J.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 71-87.

[9] SU Z,LI J,YANG Z,et al.Exploratory learning and exploitative learning in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28(4):697-714.

[10] 林枫,孙小微,张雄林,熊欢.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平衡研究进展及管理意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4):55-64.

[11] 荣健,刘西林.双元学习与先前经验及其交互效应对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6,35(12):13-21.

[12] 季桓永,张静.学习导向、双元学习、新产品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4):82-88.

[13] ZEYNEP EMDEN, ATTILA YAPRAK,S TAMER CAVUSGIL.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in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antecedents and firm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 58:883-892.

[14] ZOTT C, AMIT R.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43(2):216-226.

[15]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16] 罗兴武,刘洋,项国鹏,宁鹏.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主题设计与量表开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1):33-50.

[17] 邵传林,王丽萍.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驱动发展——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5):18-23.

[18] 辛宇,郑鑫,叶明海.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J].江淮论坛,2014(1):159-164.

[19] BANERJEE P M, CAMPBELL B A. Inventor bricolage and firm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R&D management,2009,39(5):473-485.

[20] SIMONIN B L.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ve know-how: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7,40(5):1150-1174.

[21] 张建琦,安雯雯,尤成德.基于多案例研究的拼凑理念、模式双元与替代式创新[J].管理学报,2015(5):647-656.

[22] 奚雷,彭灿,杨红.资源拼凑对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影响:环境动态定的调节作用[J].技术经济,2017,4(36):1-6.

[23] ZOTT C, AMIT R. 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1-26.

[24] SALUNKE S,WEERAWARDENA J,MCCOLLKENNEDY JR.Competing through service innovation:the role of bricolage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project oriented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8):1085-1097.

[25] GARCIA R,CALANTONE R,LEVINE R.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to exploration versus exploitation in technologically oriented organizations[J].Decision sciences,2003,34(2): 323-349.

[26] SENYARD J,BAKER T,STEFFENS P,et al.Bricolage as a path to innovativeness for resource-constrained new firms[J].Product development &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4,31(2):211-230.

[27] ATUAHENE-GIMA K,MURRAY JY.Exploratory and exploitative learning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on new technology ventures in Chin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7,15(2):1-29.

[28] 郭京京,陳琦.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4,28(3):83-90.

[29] 郑晓明,丁玲,欧阳桃花.双元能力促进企业服务敏捷性:海底捞公司发展历程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2(2):131-147.

[30] L?譫PEZ S P,PE?譫N J M M,ORD?魣S J V.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s a determining factor in business performance[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5,12(3):22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