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思想品德课中的价值观教育

2019-05-24 07:48杨新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爱国思想品德价值观

杨新勇

学校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能以积极稳定的心态对待生活,拥有一颗积极奋斗之心。在传统教学中,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学生的道德发展常被忽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不少学生的价值观缺失,不知道读书的意义所在。这些严重制约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中学生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进行教育。

对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偏差进行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思想品德学科导向

初中生的年龄在12至15岁之间,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他们,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意识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形成。教師在教学中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明确价值目标,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追求。这是近代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共同愿望。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活动、经验及表现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表达意见,在比较鉴定中确认意见,在探索活动中完善意见,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识别能力。

三、关注社会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在当今社会中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他们所代表的思想力量和人格力量来激励学生,能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这些典型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帮助学生从各自的优势出发,积极体验观察、反思、讨论、提问、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和上网等方式进行探究。教师要求学生发表个性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例如,教学有关爱国的内容时,首先,播放视频《精忠报国》,让学生思考视频揭示的主题是什么。其次,让学生说一说青少年的爱国行为有哪些。再次,让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最后,向学生呈现一些国民因所谓爱国而打砸日系车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国民需要理性爱国。

在教学有关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植树、安全知识推广、青少年义工行动等公益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互相帮助的友好社会。在公益活动中,我们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发扬了自己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只有通过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逐步融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道德和真理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伴随他们的学习及生活的整个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当它真正融入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心中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一定会实现。

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责任,应重视思想品德课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使祖国的下一代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爱国思想品德价值观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