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祭孔乐舞的发展现状

2019-05-24 14:20吴音子刘双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措施

吴音子 刘双

【摘 要】祭孔乐舞自产生以来,至今已经流传两千余载。它是一种将礼、乐、歌、舞四位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主要内容是以祭祀万世师表孔夫子而专题创作的音乐和舞蹈。祭孔乐舞不仅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乐舞艺术,也是一种具有内涵的社会文化,它所包含仁德、礼乐思想不光闪烁儒家文化的光辉,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祭孔乐舞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力求促进它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祭孔乐舞;发展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93-02

一、祭孔乐舞的溯源

(一)祭孔乐舞的起源

祭孔乐舞诞生于公元601年,在孔子逝世一周年的时候,鲁哀公為纪念孔子举行了祭祀大典,成为祭孔乐舞最初的雏形。鲁哀公作为整个仪式的主导者,其主要目的是对孔子思想的高度认可,但其中也掺杂了个人的政治意图。从此,在政治和人文的双重作用下,祭孔乐舞历经了千余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的盛宴。

(二)祭孔乐舞的发展过程

祭孔乐舞历自形成之日起,经了九个朝代,长达一千三百多年,每个朝代都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些的改革,直到现在演变成了如今我们所看见的样式。我们可以把祭孔乐舞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

祭孔乐舞的表演过程如下。佾舞生①36人在东节②、西节③的引导下,分东西两班,进入大成殿拜台,肃立待。在祭祀的六大过程迎神礼、安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礼、送神礼中,皆有乐章与歌词。只有三献礼才加入八佾舞。在东节的引导下,佾舞生配合诗乐的节奏,起舞。西节下令“舞止”时,则恢复肃立姿态。每一献艺礼共有32个舞资,三献礼共有96个舞姿。四川绵竹市文馆所尚保管有清代祭孔佾舞的木刻版,颇具研究价值。

二、祭孔乐舞的特征

(一)音乐特征

祭孔乐舞的乐曲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变和沉淀,才形成了如今我们所听到的极具古代宫廷雅乐特色的音乐。音乐家江文也先生曾说:“孔庙大成乐平稳肃穆,行迈迟迟,没有起伏。”相对于现代音乐的跌宕起伏,这样的乐风似乎是没有吸引力。然而孔庙音乐要呈现的,就是这种独特的美感,没有欢乐,没有悲伤。

(二)舞蹈特征

祭孔乐舞的舞蹈动作十分谦逊有礼,举手投足间都弥漫着古典美。祭祀过程有迎神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礼、送神礼。每章都有乐章与歌词,只是到三献礼才加入八佾舞或六佾舞。八佾舞是指由八行、每行八人表演的舞蹈。六佾舞是指由六行、每行六人表演的舞蹈。采用“八佾”或“六佾”,是根据每朝对孔子的尊崇情况而定。从舞蹈形式上来说,队形都是双数的,由此反映出祭孔乐舞的对称性。祭孔乐舞中非常特别的舞具是“籥”和“翟”。籥和翟在使用的时候与动作相呼应,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我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中,籥在内,象征“和顺积中”;翟在外,象征“英华发外”。

三、祭孔乐舞的现状分析

(一)祭孔乐舞的发展现状

1.地域发展极不平衡。祭孔乐舞从封建时期发展到现在延续了千余年之久,并从我国流传到周边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只有山东曲阜在1984年恢复祭祀仪式,并连续不断举行。北京、天津、香港等地也举行过祭孔乐舞。但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人们大多数没有看过祭孔乐舞的表演,甚至有些人都没有听说过祭孔乐舞。不仅是二三线城市的人,就连当代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没看过、没听说过祭孔乐舞的比比皆是。

2.过多新元素的加入。如今祭孔乐舞虽然还秉持着传统的祭祀形式,但其内在和以前大相径庭。据调查发现,祭孔音乐原本采用的是古代宫廷雅乐,现在却加入了西方音乐的和声与音程,虽然在气势上有所扩张,但缺乏了原本音乐的严肃和庄重。祭孔乐舞的舞蹈核心是表现古代的“礼”,而现代人将动作幅度加大、频率加快,因此,祭孔乐舞虽然在慢慢复兴,但是其中很多新加入的元素也使得原本的祭孔乐舞被慢慢解构与重构。笔者并不反对在祭孔乐舞中加入新的音乐文化,但是要符合祭孔乐舞的传统文化,不要掺杂过多新元素,导致面目全非。

3.表演人员缺少本真性。古代的时候,人们表演祭孔乐舞是发自内心对孔子的敬仰和祭拜,尽管朝代更迭,但初衷不变。目前的祭祀似乎只是一种形式,表演的本真性少了许多,缺少真诚的信念。据报道,山东曲阜孔子艺术团的演员们大都是临时的,除了祭孔乐舞,还有其他的演出任务要完成。有人采访过这些演职人员,结果发现他们对自己所表演的内容不甚了解。在学舞的时候,也没有按照“一字一音,一形一容”的要求,而是直接数拍子。如此,只能说明演员不懂得祭祀的含义,纯粹为了表演而表演,缺乏内心的崇敬,仅余公式化的外壳,没有内在表达。

(二)导致祭孔乐舞发展现状的原因

1.受众面比较窄。祭孔乐舞虽然发展了数千年,但是没听说过它的也大有人在。首先,祭孔乐舞的音乐采用的是古代宫廷雅乐,十分缓慢典雅,肃穆庄重,与现代城市的快节奏十分不同。第二,祭孔乐舞中所演唱的歌词大多出自《论语》《诗经》《大学》《周礼》《尚书》等古籍,每一句皆有典故,若不是专门去了解歌词,一般人都觉得十分晦涩难懂。第三,祭孔乐舞中舞蹈是一音一变的,动作也比较刻板单一。由此,祭孔乐舞很难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兴趣爱好,再加上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祭孔仪式,所以观看和了解祭孔乐舞的人很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2.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1980 年,我国开始复兴祭孔乐舞,2004年恢复了公祭,2006年将祭孔乐舞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如此,虽然祭孔乐舞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却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人不了解祭孔仪式,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政府应该作出相应的对策,加强祭孔乐舞的宣传。

3.乐器、服装等方面的缺失。祭孔乐舞的乐器堪称八音俱全,包括大钟鼓、编钟、编磬、凤箫、琴瑟、埙等,据调查,祭孔乐舞中的许多乐器由于放置时间过长,已经无法演奏。还有一些乐器因为过于小众,无人传承,导致它们的制作和调音都已无人知晓。

四、改善祭孔乐舞发展现状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祭孔乐舞的重视

祭孔乐舞的发展不容乐观,第一,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成立祭孔乐舞研究保护中心,吸收专家参与其舞蹈、音乐、儒学思想等方面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第二,加强对祭孔乐舞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研究它。第三,建议适当增加祭孔乐舞演出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经费。最后,建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祭孔乐舞的精神扩展到全世界。

(二)加大培养表演人才的力度

在以上的论述中,曾提到表演人员缺乏本真性,原因就是大多数演员都是临时雇请的。他们对祭孔乐舞知之甚少,因此很难表现出其精髓。基于以上原因建议成立一个专门教授祭孔乐舞的组织,多招收一些表演人才,对其进行系统、专业的训练,加深对祭孔乐舞的领悟与理解,以增强表演的真诚性。

(三)将祭孔乐舞纳入学校教育

如今,有许多传统文化都已纳入学校教育里,比如在一些有条件的中小学里推行京剧、书法等。在古代教育中,人们经常用乐舞来促进少年们的进步,据《尚书·舜典》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胃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意思就是说,舜帝命大司乐夔掌管音乐事物,并负责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毅,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由此可见,乐舞可以提高年轻人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祭孔乐舞中的乐舞又分为两种,文舞可以学习礼仪,既可以让青年人的心灵思想受到熏陶,又让祭孔乐舞得到了传承。在中小学推广祭孔乐舞,不但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谦逊礼让的美德和集体主义观念,还可以帮助他们锻炼健康硬朗的体魄,以展示我泱泱大国、文明中华的精神风貌。

注释:

①清代朝廷及文庙举行庆祀活动时充任乐舞的童生,文的执羽箭,武的执干戚,合乐作舞。又叫“乐舞生”,简称“佾生”。

②在佾舞时,佾舞生前方有二人持节,称为“节生”,或称为“旌节生”。其作用为发号施令。站在露台左侧的被称为“东节”。

③站在露台右侧的被称为“西节”。

参考文献:

[1]文启明.祭孔乐舞历史价值的再认识[J].中国音乐学,1999,(02):32-42.

[2]宫伟.文化寻根之旅—论祭孔乐舞的文化传承和传播[J].音乐创作,2011,(04):102-104.

[3]文启明.祭孔乐舞的形成和对外传播[J].中国音乐学,2000,(02):71-83.

[4]王昆.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及祭孔乐舞[J].新文化史料,1997,(04):52.

[5]江帆,艾春华.中国历代孔庙雅乐[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6]吴晓邦.曲阜祭孔樂舞[M].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内部资料,1957.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