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扛阁”之探

2019-05-24 14:20李雪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舞龙艺术特色民间舞蹈

李雪

【摘 要】山东临沂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扛阁,是一种舞龙与扛阁交织表演的民间舞蹈,也是当地标志性艺术形式之一。本文建立在实地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描述龙灯扛阁表演艺术的演出形式、动作套路、服装道具,以及风格特点等,探究龙灯扛阁舞蹈的艺术特色,试图充实文字理论内容,推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扛阁的关注度。

【关键词】民间舞蹈;龙灯扛阁;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96-01

民间舞蹈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文化载体,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创造、繁衍过程中伴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发展而来的。群众的参与使临沂市民间舞蹈龙灯扛阁得以保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渗透着沂蒙人民浓郁的乡土情怀。舞龙、扛阁相交织的表演形式在全国独树一帜,舞蹈动作、套路在传承中日趋完善,审美现代化倾向在舞蹈服装、道具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其总体呈现出粗犷奔放、变幻万千的舞蹈风格。

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民间舞蹈龙灯扛阁由舞龙队、扛阁队和鼓乐队三组表演人员构成,其表演时间一般在春节至元宵节前后。舞龙队分为大青龙组(男性)、荷花龙组(女性),扛阁队根据角色分工有上扛队、下扛队,鼓乐队以打击乐为主,负责场外的音乐伴奏。舞龙的技艺离不开上肢与腰部的通力合作,力量的需求使表演者多为年富力壮的青壮年。第八代传承人李玉常老师在现今的表演队伍里加入了由女性组成的荷花龙,以满足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实现舞蹈艺术在文化持有者的意愿下自力发展的需求。扛阁队一般由八副或者四副扛阁表演。男壮年组成的下扛演员背起由四岁左右儿童扮演的上扛,在音乐的节奏中变换着步伐,时急时缓,交织于舞龙的表演中。舞龙动作激烈時,扛阁队在一旁相互交叉变换队形,舞龙舒缓时,扛阁队插入龙队中穿行回旋。鼓乐队的音乐伴奏配合舞龙队与扛阁队营造各种气氛,在三者配合参与下,龙灯扛阁激情起舞,绽放异彩,成为河东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变幻的动作套路

现今表演中,龙灯扛阁演出套路多由第八代传承人李玉常编创。他将传统表演技艺进行规范的同时,融入新的技艺,并发明了龙灯扛阁简易教程以及诸多表演套路。“站龙翻腾”“卧龙翻腾”“双窜龙”等是龙灯队的基本动作,舞蹈以速场贯穿连接。动作要求“窜”“泼”一遍倒,翻腾要抡圆,跑站要活,时刻也不能闲着。扛阁队梗腰立脖,以“行进步”“交叉换位步”等多种步伐穿行于表演之中。“三龙齐翻腾”是舞龙入场,“荷花龙汆扛、大龙汆双扛、大龙汆大圆、速场汆扛”等是舞龙与扛阁交织的部分,“汆”是舞活起来的关键。“三龙齐盘”“三龙齐卧”是舞龙表演部分,与整齐下场式相衔接。舞出真龙之势在于整条龙各个部位的配合,也在于套路与套路转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龙灯扛阁的舞蹈演出实景,就是舞龙与扛阁在套路中配合,在配合中变化,在变化中幻化出龙的鲜活。

三、鲜明的艺术形象

因庙而兴的龙灯扛阁,与道教有密切联系,神话色彩渲染了龙灯扛阁各种曼妙的人物形象。龙的形象与民众信仰联系紧密,老艺人以竹篾轧制骨架,套以外罩,舞龙者头带红布巾,身穿红色黑边对襟上衣、红丝绸裤、黑洒鞋,腰扎彩色绸带。

龙在衣鲜亮丽的舞龙者的舞动下,乘云而上,翱翔空中,栩栩如生。扛阁队据老艺人讲述,主要模拟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的部分仙人,下扛阁人背起由钢管、铁板打制组合而成的扛阁架,根据演出表演内容的需要,用纸扎莲花或松枝等点缀,上扛小孩着颜色各异的斜襟款丝绸褂坐在架子上,羽衣蹁跹、飘然若仙。鼓乐队服装样式与舞龙队相似,颜色以黄色为主。民间舞蹈龙灯扛阁演出服的颜色、款式等并不是完全固定的,现代的审美倾向很大幅度影响了舞蹈服饰的选择,不变的是舞蹈中塑造的“龙”“人”“仙”等形象,穿越历史的积淀仍然保留其自身的价值,服饰上的追溯有待更深一步考究,艺术形象的渊与源启示研究者打开研究之门。

四、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龙舞粗犷奔放,扛阁表演引人注目,人与龙相互配合、贯通一致,使充满灵性的龙与扛阁的表演透出喜庆而热闹的气氛。龙飞入云天之势,观众在虚实之间辨别,在辨别中与龙相融,天人合一。

粗犷奔放、气势宏大,彰显沂蒙人民之风范。沂蒙地区处在齐鲁文化的交汇处,具有鲁文化的敦厚重礼,齐文化的开放进取。场面上三条龙并驾齐驱的宏伟、壮观,展现了沂蒙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范。龙活跃在沂蒙土地之上,独显北方民俗之风;翱翔于民众精神信仰之巅,抒发沂蒙民众对本民族的认同。

龙灯扛阁,源起于生活且发展于生活之中。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舞蹈艺术形式遵循着自身发展的需要又不脱离传统与时俱进,精心设计的演出道具,不断扩大的演出规模,推陈出新的演出套路等都使龙灯扛阁表演艺术幻放异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挖掘龙灯扛阁传统艺术的价值,丰富内涵,提升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M]. 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548-560.

[2]齐鲁文化丛书编辑部.齐鲁文化丛书[M].济南:济南友谊出版社,2004,122-125.

[3]张岚.从沂蒙地区“龙灯扛阁”舞蹈本体探其文化内涵[D].陕西师范大学,2009,19-45.

猜你喜欢
舞龙艺术特色民间舞蹈
舞龙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中秋舞龙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