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花鼓灯的历史渊源、艺术构成与传承研究

2019-05-24 14:20梁路文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传承

梁路文

【摘 要】花鼓灯艺术主要盛行于安徽省境内的淮河中游地区。作为一种地方民间艺术,安徽花鼓灯完整存储了淮河流域人民独特的文化观念、审美情趣、民风民俗, 再现了江淮儿女对自然、社会、神灵的敬畏与理解, 体现出舞蹈上的粗犷奔放、锣鼓的欢快热烈、灯歌小戏的抒情优美等。因此, 对安徽花鼓灯历史渊源,艺术构成与传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历史渊源;艺术构成;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97-01

安徽花鼓灯是传播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安徽花鼓灯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社会迅速发展变革,花鼓灯生存环境急剧变化,播布范围迅速萎缩,传承人老化,艺术特征被淡化或被同步化,真正保持花鼓灯原生态的花鼓灯班子已濒临消失。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安徽花鼓灯的历史渊源,艺术构成与传承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本校民族民间舞(安徽花鼓灯)。

2.文献参考法

在知网查询有关参考文献,到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筛选相关优秀研究成果。

3.对比法

安徽花鼓灯与湖南花鼓灯的对比。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安徽花鼓灯的历史悠久

1.民间传说安徽花鼓灯的起源

(1)治水说。相传大禹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妻子因思念的丈夫,每天抱着儿子站在涂山上向外愿望,期盼着丈夫早日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禹的妻子最终化作一块石头,后人称“启母石”,又称“望夫石”。人们为了讓纪念大禹和其妻,每年的三月二十八在禹王庙前载歌载舞,玩花鼓。

(2)惊蛟会。相传在古时候,怀远城南的荆山上隐藏着一条巨大的蟒蛇,每年惊蛰后会苏醒,到山下吞噬人畜,闹得山下人家不得安宁。一年,人们商量着决定在三月十五这一天,男人带着棍棒,妇女和孩子带着铜盆等物品,一边敲打一边呐喊,蟒蛇听到响声后便吓跑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三月十五便会玩花鼓,传说花鼓灯的锣鼓就是从此开始的。

2.朝代说

(1)远古说。《怀远揽胜》一书根据花鼓灯歌伴舞的形式推测花鼓灯起源于远古时期。

(2)夏代说。传说是人们纪念大禹治水而形成的舞蹈。

(3)唐代说。“合生”最早始见于唐中宗时代, 根据观众需要, 随意点题, 由演员根据场合、对象、环境的不同即兴创作歌词演唱。在目前所知道的汉民族民间歌舞中还依然保留这一特点的, 只有安徽花鼓灯这一艺术形式了。

(4)宋代说。宋代时期的文艺十分繁荣, 当时的“合生”由观者点题, 即兴演唱, 配以舞蹈, 与如今花鼓灯的“踩街”“游场子”“打门灯”表演形式有着相似之处,人们据此推断出“合生”大体是当今花鼓灯的始祖。

(二)安徽花鼓灯的艺术构成

花鼓灯是安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丰富的地方民间艺术, 具有鲜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古朴独特的艺术风格。安徽花鼓灯在长期的演出中,先是开场锣鼓, 渲染气氛, 吸引观众聚拢。然后依次“文伞把子”或“丑鼓”出场。最后是“盘鼓”或后场小戏压轴。花鼓灯的主要演出道具有:岔伞、折扇、手帕。花鼓灯在演出时,男角、女角齐上场, 歌舞不断[1]。

(三)湘、皖两地花鼓灯的对比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其中湖南花鼓灯音乐节奏变化多样,音域跨度大,声音圆润饱满,小腔小生婉转灵活,情感表现细腻;安徽花鼓灯音域较窄,曲调也比较单一。

(四)豫、皖两地安徽花鼓灯的对比

豫、皖两地在名称上有所区别,豫花鼓,男子一般叫花鼓腿子,鼓架子,花鼓汉;女子叫蜡花,花鼓娘子,花鼓婆。两地在唱腔上也有区别,豫花鼓偏向于戏曲,但也有歌舞,而皖花鼓偏向于歌舞。

(五)安徽花鼓灯的变迁与发展

安徽花鼓灯的传承方式是多元化的,各地区的民间艺术家将自身的特点和安徽花鼓灯相结合,推动着安徽花鼓灯的发展。目前,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舞蹈编导都注重安徽花鼓灯素材的应用,既保留了花鼓灯的元素又结合了现代舞的手法,注重表情等基本元素,注重队形的变换,焕发了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生命力。

1.现代安徽花鼓灯的传承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特是对于民间的艺术文化。目前,我国花鼓灯主要面临这几点问题,一是保护意识薄弱,保护水平和层次低;二是花鼓灯艺术人才的缺失,传承面临断层危险;三是政府投入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2]。

(六)论安徽花鼓灯的保护与发展

安徽花鼓灯是汉族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舞蹈,要保护好安徽花鼓灯首先要做到全民参与。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一是花鼓原生形态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政策与整体保护政策相结合,恢复安徽花鼓灯发展环境和老艺人生活场景。二是支持安徽花鼓灯传人开展活动,照他们的方式选择培养新的传承人,从而保持花鼓灯的连续发展。三是用现代的方法记录传承人在花鼓灯表演上的风格特点和独特技艺,同时用新的方法研究其特点和技艺等。

参考文献:

[1]陈菁.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与保护途径[J].艺术百家,2011(6).

[2]罗希.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汉族民族民间舞蹈传承问题—以安徽花鼓灯为例[J].大众文艺,2017(8).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传承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商洲枳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