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拉姜色》管窥松太加藏族电影的纯美书写

2019-05-24 14:20周星宇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

周星宇

【摘 要】藏族导演松太加继《河》《太阳总在左边》等影片后,再度回归本土故事的创作,具有浓烈纯美书写的《阿拉姜色》可算做是其电影美学主张的突出代表。而对该影片的纯美表达加以综合分析,无疑是了解松太加、管窥其影像审美主张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阿拉姜色;松太加;纯美表达;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79-02

《阿拉姜色》是一部反映普通藏家百姓情感的故事,影片原名为《秋梅梅朵》,沙漏状酥油灯的含义曾作为隐喻影片段落对比的早期设想。后为避免观影分化,主创团队又选取了音译而来的藏族民歌《阿拉姜色》作为影片最终的名字,“请您干了这杯酒”的含义成为影片抒情化的表达。该片既是复杂文本的纯粹表达,亦是个体极端生活的特质呈现;松太加在整部影片中重点抒写人性和谐,并将复杂交织的情感和藏区特有的文化也一一纳入进关乎生死、信仰和永恒的故事。影片本应是一部复杂甚至荒诞的家庭闹剧,但却由于主人公至纯至善的心灵书写诗化成为一部情感救赎的佳作。纯净的高原、纯朴的风貌、纯粹的信仰、纯情的夫妻、纯洁的灵魂都综合构筑了影片纯真美丽的东方意绪,使之犹如“柏拉图的永恒”那样意味隽永。

一、纯美人心的歌颂

影片《阿拉姜色》早在创作初期就将老人和驴旅途相伴的情感事件改良成为人与人情感互信、相依相伴的纯情叙事,并且这种依托情感推进情节的阐述方式也一直贯穿影片始终。俄玛的朝圣之路作为最大的叙事主线最终指向信仰,同时,俄玛的病逝作为影片的分界点形成了夫妻关系解读和父子感情重构的双段叙述。在夫妻关系的解读上,俄玛履行承诺、守望信仰,善良的罗尔基一直作为影片的纯情依托,其作为丈夫的担当即使在面对妻子隐瞒和继子误解的极度重击下依然心行不变。在父子的感情重构上,俄玛的病逝使影片转向高潮,罗尔基依然心甘情愿地为妻子奔走祈福、并逐步走进继子诺尔吾的内心,与其共同完成了妻子的遗愿。《阿拉姜色》热衷于纯美灵魂的歌颂,同时也融入进藏区的传统。松太加在片中保留了原始故事中的驴子,并在故事中刻意强调了小毛驴是母驴死去的新生命,这也与失去双亲的诺尔吾所处的境遇形成照应,使藏家“母逝子出”的文化传统在影片中获得了本土的回归。

在这部颂赞人心的作品里,松太加将夫妇关系、母子关系、父子关系、亲邻关系等一同植入影片,进行悲天悯人的叙事和纯然厚重的书写。朝圣伊始,初组而成的三口之家聚坐在火堆旁取暖,罗尔基在诺尔吾旁边对俄玛高唱“阿拉姜色”,以石代酒。尽管此时大家都怀有不同的心事,但难得的圆满也的确使每个人都无比珍惜这短暂的幸福。妻子笑容满面,收获了临终的团圆;孩子接过石头,感受到久违的温馨。俄玛病逝前后,罗尔基和继子在完成这段旅程的路上,也多次得到路人和沿途藏民的救助,这种情节作为朝圣之路的常态,也进一步强化了影片整体的善意表达。故事中,诺尔吾曾经逆转经筒被活佛误解,罗尔基看出了其对去世母亲的思念,作为继父的他甚至还含泪允诺了诺尔吾将妻子和前夫的照片送到寺庙供奉。这趟心灵旅程满满的纯情,一场信仰的接力让碎裂的亲情重组并获得完整。在下半段故事里,父子之间的相处逐渐趋于平稳和温情,当“阿拉姜色”的歌声再度响起,这段心灵交互的旅程也在父亲为孩子理发的温情画面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影片将复杂的情感一一隐藏进人物挣扎的内心,表露在外的唯独纯美的举动。与所爱的人同在,每个人都在默默地付出、静静地守候,善良的心从未奢望靠进,纯良的人亦不曾苛求拥有。

二、纯美摄录的取舍

在《阿拉姜色》中,松太加纯美叙事的创作思路也一度影响到其摄录的取舍。同题材电影在拍摄时,或多或少都有公路片的摄录情节,而松太加却在《阿拉姜色》中为了“人的完满叙事”刻意规避了“景的恣意挥洒”。影片基调选取沉郁的青色,一百多个镜头的叙事无一例外地弱化造型,避免痕迹的摄录无时不刻地在为演员服务。为了让观众的视角回归人物本身,松太加并未采用藏区诗意全景的摄录形式和长镜头影像处理的表述方法,反而采用大量的中近景、特写镜头甚至虚焦手法进行人物的纯文本创作。

无独有偶,影片对于声音的处理也同样刻意“简陋”。除了两处出现的藏族民歌“请您干了这杯酒”的哼唱作为点题,就再没有选用任何其他形式的画外音作为撩拨观众心灵的辅助。整部影片强烈地追求纪实感,这种将影片拍摄形式过度“简化”的方式对演员的表演有了更高要求,纯粹的叙事促使观众更着力于探寻影片人物的情感诉求。松太加将《阿拉姜色》的拍摄视角回归于人的层面,其主张自然而然的拍摄,任何精妙的技术或方法都不能全然阐释生命本身的存在。对于生命和信仰的宏大母题,松太加主张个体的自我回归,在直面死亡情节和善良群体的悲悯故事里,也只有保证纯美文本的呈现才是对生命最真切的礼赞。

三、纯美信仰的吁求

对于大多数藏民而言,拉萨是信仰的处所,朝圣是自我的救赎。松太加在《阿拉姜色》中,将每一个角色的纯洁灵魂都展现在观众面前,整个故事都在吁求纯美,呼唤人性至善、讴歌人间大爱、诠释生存信仰。当死亡临近,俄玛为履行承诺踏上朝圣之旅,在丈夫多次劝阻之下依然初心不变,其携带前夫骨灰“擦擦”的举动和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心态已然完满诠释了信仰的意义。丈夫罗尔基爱妻、爱子、爱家,默默陪同,承受一切、包容一切,少言寡語的他用一颗善良的心爱着所有人。而诺尔吾尽管前期对母亲和继父心存芥蒂,但其内心也心怀大爱,对父爱的渴望导致他在碰到死去母亲的小驴时执意照看,对母亲的怀念致使他将母亲的照片偷偷黏回,并倒转经筒希望逝去的母亲归来。

依托情感,《阿拉姜色》使每个角色都存有突出的个体象征,俄玛代表了信仰、罗尔基诠释着大爱、诺尔吾隐喻着希望。朝圣之旅风餐露宿,一家三口虽拖着疲惫的身躯,但清亮的眼神却望着诗意的远方。影片自始至终都在探索生命意义的存在,这种对于个体生命的探寻着重体现在影片女主人公对生命终结方式的选择上。在影片开始,俄玛从医院出来并得知自己患病,丈夫罗尔基匆忙询问险些被摩托撞击,俄玛失声痛哭,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其首次坚定了弃医朝圣的想法。身为丈夫的罗尔基面对妻子的想法首先是口头敷衍,最后又亲自为其打造了朝圣的工具。当得知妻子隐瞒病情,罗尔基又多次拦路劝阻、甚至扔包逼回,最终得知妻子朝圣的真相依然选择陪同前往。俄玛在朝圣路上,一起同行的两个人在中途一一放弃,也只有她虔诚地坚持走到生命的终结,并将这根信仰的接力棒托付给了儿子。《阿拉姜色》是纯净世界里的故事,故事中每个纯洁的灵魂都勇敢地回归自我,每个不同的个体都对他人生命的存在方式保有充分的尊重。面对死亡,善良的妻子选择了慰藉他者;直面变故,纯良的罗尔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执意跟随母亲的诺尔吾应允了母亲临终的嘱托,并在与继父同往拉萨的路上逐渐敞开心扉。在松太加营造的纯美世界里,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的告白,在于尊重个体主动的选择自我延续的方式。直面死亡,每个人都怀揣信仰,纯情流露,每场戏都颂赞生命。

《阿拉姜色》和松太加执导的其他同类影片一样,自始至终都在呼唤和颂赞真善美的纯美主题。故事中的一家三口相濡以沫,追随信仰,亲历生死。一路行走,影片中尽是善良民众;直抵拉萨,故事中尽显藏家纯情。在创作中,《阿拉姜色》的文本回归纯美、摄录趋向质朴,歌颂信仰、吁求至善,这种艺术的纪实性处理和纯美化表达无疑是西藏电影值得参照和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松太加,崔辰.再好的智慧也需要方法——《阿拉姜色》导演松太加访谈[J].当代电影,2018,No.270,2+28-34+182.

[2]松太加,杜庆春,祁文艳.一路走下去——关于《阿拉姜色》的一次对谈[J].电影艺术,2018,No.382,110-116.

[3]王微.藏族电影的当代审美性解读——以万马才旦和松太加电影作品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5,No.618,99-101.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勘误声明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从两难的生存选择到荒谬的宗教信仰——克尔凯郭尔生存辩证法的思想理路
宗教信仰对三明客家传统器物形态的影响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民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利弊分析与策略研究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