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方文论中形式概念的差异

2019-05-24 14:20李莹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一元论二元论亚里士多德

李莹

【摘 要】形式概念,从古至今一直在美学、文艺学等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各种定义繁多,而且也不断发生演绎。理清形式概念的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典型代表理论,有利于理解形式概念问题。形式是关于美和艺术的本质或本体存在方式,对“形式”的理解和阐释直接关系到美和艺术的总体观念。

【关键词】形式;一元论;亚里士多德;二元论;黑格尔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226-01

“形式”作为美学概念,一直以来都是西方争论的焦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不同的理论家对于“形式”的界定不同,笔者将“一元论”典型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和“二元论”代表人物黑格尔的形式和内容概念进行整理和对比,以便理解“形式”概念差异的问题。

一、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

“如若形式先于质料,并且是更真实的存在,根据同样的理由,它也先于两者所组成的东西。”[1]“一个部分,可以是形式,或是形式与质料的组合物,或是质料的部分。但只有形式部分才能是原理的部分,而原理是普遍的。”[2]

在亚里士多德“形式”理论中,形式是先于质料的,是具有普遍性的部分,也是对柏拉图的“绝对理式”说的突破。亚里士多德虽然也延续着柏拉图的“理式”,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概念是先于“质料”而存在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本质的部分,这样就使得“形式”的差异决定着事物根本的不同,而且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理式)是建立在具体现实事物上的,而不再是柏拉图的神的“理式”。

亚里士多德这里的“形式”和“质料”,是不同于我们所说的“形式”和“内容”的,“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形式作為现实就是将潜在的质料转化现实的存在。亚氏对于“形式”概念的界定也是一个有机整体,首先存在于主体的头脑中,是审美主体对于客体对象的图示和规定。但是亚氏的形式理论始终没有摆脱柏拉图“理式”论的影响,不同的是,柏拉图的“理式”完全是脱离现实的“神”的部分,而亚氏只是将“形式”终点归结为“神”,形式本身是现实事物的存在。

二、黑格尔对“内容”与“形式”的阐述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3]

“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4]

黑格尔讲述的“形式”是外在的,表现在我们对艺术和美进行欣赏的时候,首先接受的是外在的呈现“形式”的部分,判断这种艺术是否是真美,就在于其外在形式能否妥帖地反映出内在的本质的意蕴。“就算尽了它的能事”来显现出内在生气,跟中国的传统文论“意境”论,一定程度上,有种相似性——语言是否能“得意”,追求一种生动的自然的表达。

“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的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从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5]

黑格尔指出“内容”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意蕴,“形式”是它的外在标志和呈现方式,理念内容就是外化形式的原则和标准,形式是理念内容“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形式”是有生命的艺术整体,是艺术和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黑格尔形式概念是“一元论”基础上的“二元论”,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对于“形式是内容附庸”观点的否定。黑格尔认为内容和形式的“完全适合”即是内容和形式各要素熔铸成为一个完满的又生气的自由整体,理想的艺术应当是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的“联系和密切的吻合”。

三、浅谈二者区别

黑格尔的形式概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概念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形式范畴主要是源于他的物理学,黑格尔所承袭的是古罗马的“二元论”,直接将贺拉斯的“合理”与“合式”合二为一。

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对“内在”的相关概念的界定不同,亚氏的“质料”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原始材料,黑格尔的“内容”是指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意蕴;亚氏的“形式”是指事物的本质和定义,黑格尔的“形式”是指将内容显现出来的外在呈现方式,这四个概念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对本质的看法不同,亚氏强调的是“形式”作为事物的本质和定义,是对柏拉图的“理式”概念的继承和发展,黑格尔认为“内容”是内在本质,是对康德“内容”(凌乱的感性材料)先验的形式的突破发展,同时黑格尔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对于形式概念中的一元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和二元论的黑格尔的探讨,旨在理清形式概念在历史渊源,为日后的叙事形式、符号形式、西方马克主义形式等形式理论,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形而上学卷[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55.

[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形而上学卷[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13-214.

[3]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87.

[4]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2.

[5]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2-25.

猜你喜欢
一元论二元论亚里士多德
一元论与多元论
国际法向国内法的“变形规则”是“基础规范”吗——对凯尔森“一元论”的检讨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浅谈对中医一元论的认识
古希腊神话与欧洲文化的二元论思想
现代性“二元论”话语下他者化的中国如何走出“正当性”言说困境
法律人思维的二元论?——兼与孙笑侠教授商榷
深思慎取意 细说与君听——《游褒禅山记》主题一元论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二元论”并非“不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