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探索农校对接助力消费扶贫

2019-05-26 14:28
云南教育·视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校食堂贫困地区食材

2018年11月16日,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在云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上指出,要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食堂,进超市,云南省深度贫困县镇雄县率先开发“校园放心餐农校对接智慧监管系统”,探索“农副产品+学校食堂=精准脱贫”模式,为贫国地区消费扶贫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镇雄县地处乌蒙山腹地,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昭通市脱贫攻坚主战场。镇雄县在校学生323 364人,其中,学前教育37 237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251 924人,高中32 746人,职业高级中学1 457人。该县依托庞大的在校师生队伍,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农副产品+学校食堂=精准脱贫”模式,深化农校对接,实现校农互利,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一、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力量抓推进

以“互联网”为载体,探索研发了“校园放心餐农校对接智慧监管系统”,建立从田地到学生嘴里农校对接,食材溯源和质量保障链条的一整套食堂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实现了“提前预防、过程监督、事后追溯”,形成数据在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精细化管理,达到管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定向采购群众生产的食材,既保障了学校的食品安全,又造福一方百姓,带动地方致富,助推脱贫攻坚。

镇雄县把“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扶贫措施,印发了《“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集中招标竞价交易采购管理办法》,将任务分解,把责任压实。一是全县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优先向当地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的安全蔬菜、肉类、蛋禽等农产品;二是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学校提供有质量安全检测证明的蔬菜、肉类、蛋禽等农产品;三是学校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代表、驻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学校食堂食材采购监督委员会,建立食材采购询价机制,及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食材时间、品种、价格予以公示,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供应食材价格不高于同期市场零售价;四是坚持精准扶贫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偿提供组织服务,不得以任何借口从中提取管理费等其他任何费用,确保学校向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确保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

二、建立监管系统,化解痛点抓规范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最有效、可持续、能循环的脱贫方法。越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人文观念、劳动技能越落后,产能也更低下。贫困地区传统的种、养殖业生产的农副产品,往往难以形成体系和规模。镇雄县聚焦农校对接、精准扶贫,食材溯源、竞价交易等方面,创新改变学校采购方式,降低学校采购成本,提高学生食品安全,促进贫困户增收。探索“农副产品+学校食堂=精准脱贫”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发了“校园放心餐农校对接智慧监管系统”,有效推动建立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建立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渠道,将扶贫同扶志、扶智充分结合,积极推动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社迅猛增长,许多贫困户的补助资金都进入专业合作社,蓝图比较宏伟,但接地气的较少,部分已经失败。“监管系统”创新地将食材溯源、竞价交易商城集成于系统内,以县为区域,根据县情,制定政策,供应商按类别 (贫困户、贫困企业、本土企业等) 批准入驻,上线交易食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在系统内每种食材都带有二维码身份标识,学校必须在平台商城竞价采购,按照同一城市、同一时段、同一品种、同一质量,价格优先、贫困户优先、贫困企业优先、本土企业优先的“四同一,四优先”原则,把难于打包招标采购的食材引入竞争机制,有效监管学校采购的规范化,从需求侧开始食材有效溯源,直接连接到供给侧,打通信息通道,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學校如果不从系统中采购食材,将不能入库,无法核算。

三、坚持发展导向,互利共赢抓融合

一是“监管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与扶贫攻坚有效结合,把整个农业产业化与学校食堂结合起来,互联互通,既把产业做实做强,又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模式、新生态,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助力脱贫攻坚。“监管系统”有效降低了学校采购成本,提高了学生食品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监管系统”的大数据中心,把每一分钱的食材是由谁提供的,每家每户受益数据精确统计出来;学生名册模块将学生享受资助的情况进行汇总等等,让每一条数据都会“说话”。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稳定的市场需求数据精准传递给本土贫困人口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企业,企业再按需生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加强了本地采购,支持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初始阶段,由于单一的农民生产规模较小,供应可能跟不上或者不及时,可采取辅助农民生产和多点订购的做法。运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培育出更多具有竞争实力的种植业,养殖业,培养本土专业合作社等在学校食材供给中不断学习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培育品牌,逐步扩大市场,满足学校的食材需求,并走向更多的餐饮服务机构。三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绿色健康的农副食品直接与学校实现精准对接,让广大学生吃上价廉物美、质量安全的“放心菜”。自2017年9月1日以来,雨河、碗厂、牛场等10余个乡镇已使用学校231个;实时在线人数778人,其中,学校管理人员386人,供应商269家,教育局等单位23人;覆盖贫困人口22 751人;交易金额达到29 496 245.51元。“监管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未出现过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四是把贫困地区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从田地头搬到学生的餐桌上,减少农产品流通采购的中间环节,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实行农校对接,有效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逐步形式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经统计,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2亿元,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5亿元,其他学生在校生活费不低于1亿元,合计4.7亿元。除大米、面粉目前不能本地生产,需外购1.1亿元外,其余的3.6亿元全部转为本地采购,相当于把3.6亿元资金直接转化本地农民收入,平均每个家庭按3 000元收入计算,可以解决12万户贫困人口脱贫。

猜你喜欢
学校食堂贫困地区食材
人与食材
比亚迪集团扶贫
再来一碗
人与食材
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宜尽快全覆盖
校有校规
寻觅食材的原味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