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研究

2019-05-29 11:25崔海祥
文理导航 2019年20期
关键词:质疑初中数学问题

崔海祥

【摘 要】笔者从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教会学生捕捉“问”的契机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学生喜欢质疑了,喜欢问问题了,也喜欢思考了。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问题

“老师,在初中时我的数学成绩很优异,我喜欢数学。可是升入高中后,面对数学我感到困难重重,我对数学丧失了兴趣,也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我觉得自己不会学数学了,我该怎么办呢?”

这是笔者教过的一位学生在电话中告诉笔者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他的问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于是笔者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教会学生学习。

因为他们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很被动,缺乏问题意识,不会思考,没有创造力。虽然有问题不一定就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而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更不会关注孩子又向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也往往忽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也很少怀疑和否定前人的理论,不敢向老师提出挑战。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尝试进行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研究。

一、唤起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有问题

开学初的一个中午,几名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笔者,问留什么作业。笔者对他们说:“你们可以自己进行复习,看看书,这也是在学习。”可是他们的回答却是“我不会复习”。

笔者在讲解三角形的应用时,是通过“今天我做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讲解的,学生讲解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再提问。当时班中的小波同学为讲课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坡度为什么是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比?”把讲课的同学问住了。他便把问题抛给了老师,如果直接告诉他,他还是不会明白的。于是笔者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叫小波?”他说:“我妈妈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当时所有的同学都笑了,与此同时不仅是小波,所有的同学都恍然大悟,这只不过是一个规定。

为了调动学生问问题、提问问题的积极性,笔者在班中设立了“问题银行”。银行行长采取每周轮换制,由每周问问题最多的同学担任,由学生自己进行管理,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账户。“问题银行”每月还会评出“问题博士”。对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他们的问题都会存入自己银行的账户。“问题银行”行长会把他们所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请老师启发点拨和分析讲解。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超过他们现阶段所学的知识范围的,或者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就会暂存入“问题银行”里。当知识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会自己提取出来及时解决。这样让学生消除了心理负担,得到老师的尊重,感受到老师喜欢勇于提问的学生,同时也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唯书、不唯师。

在课堂上笔者还会找时机搞一些活动,例如:“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充分利用榜样的号召力,使学生中形成质疑的比、学、帮、超的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走向主动质疑,进而养成习惯。

二、培养质疑习惯,使学生乐问

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意识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能让学生具体感知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生疑。

另外,还可以通过创设冲突性情境,使学生在“是非”中“问”。在课堂上,对于新知识的引入,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你想知道什么?想学到什么?讓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活动的发问,带着自己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时,笔者只给学生一个圆,提前一天布置作业,让他们发问,你想知道什么?你想学到什么?学生会将自己的想法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中。第二天,带着他们的从自己账户提取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学习,学生的兴趣更浓。

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识平衡,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感受发现的乐趣,同样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

例如:笔者在讲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是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入手的,然后给出两个圆,通过小组讨论两圆的运动方式,两圆的位置关系,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热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转向自动发问。这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渐渐地养成质疑的习惯,由敢问到爱问。

另外,数学解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质疑解题过程的正误

在教学中,教师越力求讲得全面周到,反而越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启发。尤其是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果能有意识地暴露错误的解题过程,组织学

生展开质疑活动,挖掘致错原因,探究正确途径,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正确概念、解题思路,能够有效防范错误,提高正确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暴露有些错误的思维方法,甚至引导他们往错误的方向思考,等待适宜时机再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的正误进行质疑,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和针对性的纠错。

例如:在讲解确定圆的条件这节课时,判断命题“过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是否正确时,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由于他们理解不透彻,或者没有看清题意,粗心大意,所以他们的判断结果是错的。但是笔者并没有指出这个答案是错的,只是反问学生:“你们对这个答案的准确性有把握吗?”这些学生顿时安静下来,于是我抓住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论证这个答案的准确性。不一会儿,课室充满了议论声,最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的所在,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三点的位置排列情况有两种,并通过讨论找出解题的正确说法……过不共线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对于这种学生通过讨论得到的结论,“问题银行”的行长也会把它作为银行的资金纳入银行。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学习来得快。”

四、引导学生质疑解题思想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学生解决问题,对于采用何种解题方法比较盲目。通过及时质疑解题的思想方法,既能使学生掌握常规的解题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思考,加深对解题思路的印象,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2,3),并过点(-l,6),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巧妙时,可以向“银行”借贷,借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将正确的结果讲给其他同学”的方式还清贷款。上边的例题,在另外一个班就是由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

五、思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这一阶段的尝试,笔者真的感到了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他们喜欢质疑了,喜欢问问题了,也喜欢思考了。但是,在质疑问题的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一些问题价值不大,怎样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是下一阶段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燕.对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再认识[J].教育革新,2016年01期

[2]左效平,崔锡东.一道中考题的解答、拓展与变式[J].中学数学杂志,2019年02期

猜你喜欢
质疑初中数学问题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