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

2019-05-29 11:25程建华
文理导航 2019年20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课程

程建华

一、“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提出的背景

(一)新时代、大机遇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道德文化建设面临越来越多适应性挑战,此时,美育显得更为重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71号,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小县城、大契机

2013年,我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松溪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松溪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方案》,确定“经济欠发达山区小县艺术教育‘百千万工程”研究课题(“百千万”工程是指组建百个以上艺术社团、提升千名以上教师艺术教育水平和培养万名以上学生掌握一项以上艺术特长,即以社团为依托、以教师为桥梁,开展惠及全体师生的美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全面展开实验研究工作。有了全县的背景,给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的意义与内涵

我校确立“为生命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提出了“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的办学主张。美育是以培养人的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人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所谓狭义美育,其定义专指艺术教育;在广义而言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美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升华人的心性,陶冶情操。音乐之旋律、美术的色彩均可以教化、激发人的想象和精神的崇高,使人不断超越低俗,远离平庸。美育对人性和个体人的心性升华,以及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体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研究的目标

1.培养“多才多艺”之人

通过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2.塑造“通文达艺”之人

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为他们今后的幸福人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成就“德艺双馨”之人

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艺术教育1+X”课程体系

“1”是指优化整合的基础性课程,它体现了“基础性与普及性”的思想,既落实了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又实现了超越。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以及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艺术与审美的素养具体化为“五个一”的培养目标,力争达到“一人一专长”。

“X”是指实现个性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它遵循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我校校本课程及学生个性化拓展性的课程。

一是学校个性课程

这部分课程从“一手好汉字、一项好才艺、一个好興趣、一身好体魄、一笔好文章”五个领域展开,为有各方面兴趣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途径与资源。课程班班开设,课时周周安排。

二是学生个性课程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学生开设富有个性的社团。利用每周社团活动时间,开设“二胡、笛子、葫芦丝、管乐、合唱、舞蹈”等几十个社团,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条龙课程对卓越学生进行扶植,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先行一步的机会。

五、“艺术教育1+X”课程的实施策略

1.“以艺启人”:“玩出”艺术课程——艺术教育内容课程化

艺术教育研究,不是搞吹拉弹唱,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上的哗众取宠。国家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了学校有自己的空间,只有把推行内涵式发展,实施艺术教育“1+X”课程体系当作课程来运作、来打造,艺术教育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向深入,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我校根据县本、校本、生本实际,确立了“五大课程群”:书法艺术课程群;演奏艺术课程群;绘画艺术课程群;健体艺术课程群;文学艺术课程群。

2.“以艺达人”:“玩好”艺术课程——艺术教育活动常态化

艺术教育,不是用几台晚会去吸引别人的眼球,也不是用几个活动来博得掌声。而是让所有的活动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一个环节,让所有的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平台。

我们在艺术教育方面,依托家乡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走一条艺术教育的特色之路。

2.1普及五项活动

人人会写一手好字;人人会唱一曲好歌;人人会练体育项目;人人会奏一门乐器;人人会写篇好文章

2.2特色阳光大课间

学校着力打造“阳光大课间”,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特色活动。整合县本文化资源,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阳光大课间活动。

2.3以赛促学展才艺

重视竞赛环节,以赛促学,提高艺术教育质量,这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亮点,除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年级、班比赛外,每逢重大节日、重大集会、文艺会演,各个艺术社团都会展演。在美术课上教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定期进行交流展示,组织各类画展,进行互相学习,突出地域显特色,强化内外多联动,不断提升学生多民族艺术文化修养。

3.“以艺塑人”:“玩全”艺术课程——艺术教育形式多样化

“艺术”能充实人生,“艺术”能丰富人生,“艺术”能幸福人生。我校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用的教育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通过开设艺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除利用正常学校课程教学外,结合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

3.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开展艺术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要注意选拔有艺术天赋、特长的学生进入特长生班进行重点培养。这样一方面能发挥艺术特长生在学校学生群体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能更大的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提升的平台。

3.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开展艺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一般传统艺术、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创作,让学生在体验艺术时代性、创新性过程中提高自己。如:组织开展校内艺术作品展,鼓励学生创作作品,参加评选和展览,对于获奖的学生要予以奖励,并尽可能的提供条件鼓励他们继续钻研、创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4.“以艺化人”:“玩精”艺术课程——艺术教育评价激励化

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来自于自己,二来自于他人,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欣赏自己,他一定没有自信;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被他人欣赏过,他也不会有自信。在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方面,我校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艺术作品”上墙。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挂在走廊、楼梯的墻上,挂到学生自己的班级里。近六百幅学生作品一上墙,吸引众多家长来校欣赏、拍照,这些作品,吸引了众多孩子驻足观赏,这是孩子们成长的印迹。

二是“优秀作品”名片。我校为在艺术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制作艺术“名片”,名片上有学生的相片、优秀代表作、个人简介。看到自己的名片,强有力的增强孩子的自信。

三是“优秀作品”编成书。近年来,学校将学生参加省、市、县级获奖的优秀作品编成书,把孩子成长的足迹永远留在母校的记忆里。

四是“杰出作品”收藏。优秀作品学校收藏,收藏的有美术作品,录制学生表演的节目等,学生优秀的版画作品,收藏到学校的“版画展厅”,每学期都有组织相关的孩子前去参观,学生的作品展厅,已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学生优秀的作品,学校尽量收藏,并发放收藏证书。

五是“艺术之星”展示。我校对艺术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进行收集和评选,并在下一学期,将表现突出的学生放在学校校门口的“实验小学校园艺术教育每周之星”展示台展示;每学年的县、校艺术节展示;“六一”儿童节展示;全校“十佳少年”评选展示等。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课程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