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程改革理论 培养中学生锻炼习惯

2019-05-29 11:25刘维阔
文理导航 2019年20期
关键词:解读中学生培养

刘维阔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解读;培养;中学生;锻炼习惯;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改涉及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试制度等等一系列改革,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新课改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新课改?新课改到底新在哪里?新课改后学生上课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学习、解读新课改理论,是对新课改的高度重视。

1.“新课改”概念、意义、作用

所谓“新课改”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在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教育功能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原有的教育课程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新课改势在必行。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愛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将体育锻炼与自身的身体健康联系起来,与自身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与自身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体育宣传是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2.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新课改后的课程由原来的多课程变化为均衡的体现,使之更具综合性、选择性和科学性,实现从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及模块学习的转变。

2.1转变学生传统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又要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身心协调、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设法转变学生的传统思想观念,让他们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使体育练习与锻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课改要求改变以往强迫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单纯接受,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2.2教给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锻炼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如果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而且极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应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并教给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指导学生会看图并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强调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实现探究性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过程的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2.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新课改将全面实行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彻底改变以前重视分数,简单地以考试成绩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运动参与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热衷于比赛的心理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如: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投篮、拔河等。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做到一物多用,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锻炼习惯的养成。新课改所面临的最大压力和困难是广大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主要是把握课程和教材方面面临着新的任务、责任和挑战。

总之,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体育的重要价值,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其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解读中学生培养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