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2019-05-30 11:14汪曙华曾绚琦
关键词:闽台出版业福建省

汪曙华,曾绚琦

(闽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在数字技术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重要发展趋势,出版业也深处媒介融合大潮之中。为借助媒介融合趋势推动我国传媒业发展,2014年国家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2015年《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积极推动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福建省出版业融合发展也已起步,但仍需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方略。

一、福建出版业的基本发展情况

福建省出版产业的整体实力在我国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及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取得不错的发展成绩。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福建出版业的发展情况总体而言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产业总体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近几年排名变化不大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7月公布的《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测算,2017年福建省新闻出版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753.8亿元,产业总体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10位,在全国各地区出版业中居于中上水平[1]。通过历年产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近几年来,福建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在全国的综合评价排名位置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一直维持在第九、第十名左右,如表1所示。

表1 2013-2017年福建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在全国的综合评价排名情况

这表明,目前福建出版业发展速度与我国全国出版业整体发展速度相当,但并不突出。

(二)国资企业是福建出版业的中坚力量,实力雄厚

由于我国出版业体制的特点,和其他省份一样,福建省的出版企业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并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福建省民营出版企业数量并不多,无法对国有出版企业形成有力的竞争。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福建出版业融合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深入。各出版传媒集团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两大集团在整体出版业中占据较大比重。以图书出版为例,福建省主要的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基本都隶属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以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为例,2015年福建省出版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3494种[2],其中有近3100种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出版,占比88.7%[3]。占据福建省总码洋、印刷册数、利润大份额的中小学教材出版业务基本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所承担。

(三)部分非国有出版企业的发展模式多元,发展趋势良好。

非国有出版企业在福建出版业中虽然占比不大,但是因为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经营范围更为多元化,部分非国有出版企业近年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以海峡两岸首家合资图书有限公司——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由福建省外文书店、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等13家台湾出版发行单位合资组建。作为首个海峡两岸出版界共同投资创办的经济实体,从创办之初闽台图书公司就采取了非常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除了进行日常的图书销售业务外,闽台图书公司还通过举办金门书展、举办“妈祖文化摄影图片专题展”、建立销售网站,举办两岸文化交流论坛等各类交流活动,对大陆图书进入台湾市场、两岸出版业合作交流、两岸文化交往的发展都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闽台图书公司也多次被国家文化部等部门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4]。

二、福建出版业存在的不足

(一)出版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与出版强省差距较大

2017年福建GDP达到32298.28亿元,比2016年增长约8.1%[5],而全省出版业实现营业收入仅753.8亿元,且相对于2016年并无增长,甚至略有下降。说明福建省出版产业对福建省GDP的贡献较少、影响程度较低,福建省的出版业的产业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在全国来说,与一些出版强省相比,我省出版业的差距仍然较大。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省地区生产总值中图书、期刊、报纸出版情况的数据分析(以2017年度为例),可以发现,在图书、期刊、报纸的出版上,福建无论是在品种数还是印数上都远远落后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出版强省,就是与中部的安徽和江西相比,也有明显的差距,如表2所示。

表2 2017年若干省份的书报刊出版情况比较表

(二)福建出版业产业形态较为传统,产业结构单一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当代传媒产品数字化、全媒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于出版业而言,数字出版也已成为新业态,被日益公认为是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福建出版业产业形态仍较为传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大多数的福建出版企业还是以传统纸质印刷出版物为主营产品,产品形态单一,并且未能充分挖掘产品的衍生价值或衍生文化产品,衍生价值链挖掘不够或严重缺失。另一方面,虽然大多数福建出版企业都认识到发展数字出版的必要性,但数字出版业务收入在省出版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还很低。以海峡出版传媒集团为例,目前集团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的图书和期刊的出版发行上,特别是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收入在集团总收入中占比还较高,而其他业务开展则较不充分。这样的产业形态在出版业融合发展日益深化的今天,将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三)福建出版业集团化发展步伐滞后,影响融合发展进程

传媒企业集团化是当代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出版业集团化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我国出版业集团化近些年发展较快,整体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占比明显提高,据2018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7度产业分析报告统计,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18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相比而言,福建省出版传媒集团发展步伐相对于国内较强的出版传媒集团仍显滞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两家的资产总额离百亿目标均还有一段距离。另一方面,我国已有以出版集团为主体的出版上市公司14家,出版集团上市有利于出版企业进一步通过资本运营等手段进行深度融合发展,而福建省目前仍未出现一家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省出版业的融合发展。

三、福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现实机遇

(一)福建省对出版业融合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2016年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下发了《福建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福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该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加快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鼓励支持新闻出版单位开发新型出版产品,发展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并以内容产业为基础,开发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多种文化创意产品形态,打造内容创作生产的全产业链;支持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等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多元发展。这些举措为福建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也指明了发展方向[6]。

(二)发展数字出版的技术和市场条件正逐渐成熟

媒介融合趋势之下,数字化新媒体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出版企业也必须转型生产出新媒体形态的出版产品,若出版企业仍然固守传统的纸媒出版物,那么将不得不面对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从而可能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因此当代出版企业都必须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出版业务。

近年来,福建省已开始重视并扶持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并将其确立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福建省政府已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将数字服务创意、动漫产业列为文化产业首要发展对象。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福建文化产业的重要新业态,并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目前,福建省正在建设多个大型数字出版产业园区,数字出版业务发展迅猛。如2013年获批的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至2016年数字出版产业的年总产值已经近150亿元[7]。福建省信息技术、网络游戏、手机出版等产业也已形成较可观规模。同时,福建发展数字出版产业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福建省具有对台优势,可以充分借鉴台湾地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经验,推动闽台数字出版业交流与合作,对接台湾较先进的数字内容产业链,争取实现数字出版业跨越式发展。目前,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福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为福建出版业实施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三)福建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稳步发展,为出版业提供新动力。

在媒介融合条件下,由于内容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间的产业融合与渗透,在各产业市场重叠领域已产生一些融合市场,这些新生市场在发展初期往往具有高增长与高收益的特性,出版企业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应积极探寻融合市场所蕴含的机遇,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尝试开拓融合市场业务。事实上,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出版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可以给出版企业在更广阔的产业领域中带来新的产业机会,使出版企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地位。因为同属于内容生产产业,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出版业与广播电视业、动漫产业等文化创意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福建省的这些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也正在稳步发展,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以动漫游戏产业为例,到2016年福建省动漫游戏产业总产值已超过260亿元,发展势头迅猛[8]。福建动漫游戏企业已经从一开始的单一作品创作,发展到IP的多方面开发,再到目前的布局全产业链。特别近年来,IP已经成为动漫游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现了以动漫IP为核心,包括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和文学出版、影视产业的新型产业链条。以IP为核心,出版、动漫、影视等行业出现了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趋势。

(四)闽台出版业合作深入展开,前景广阔。

福建省作为两岸交往的“桥头堡”,凭借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的“五缘”优势,一直是两岸交往的先行先试和重点地区。出版交流与合作是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成果较多的领域,近年来,福建省在两岸出版业合作中也走在了全国前列。福建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与台湾地区的版权贸易业务。福建省对台出版物贸易额一度达到大陆对台出版物贸易总额的50%以上[9]。

除了传统的版权贸易和实物贸易外,近年来闽台两地的出版业合作还在合作出版、举办相关展会和论坛、数字出版、创办合资企业等多个方面开展,成果颇丰。例如,2017年11月,由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台湾“中华文化教育学会”三方合作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高中国文》在台湾地区正式出版发行,并在台北、台中及高雄等地多所高中投入使用[10]。这套教材的正式出版,是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取得的新突破。同时也是继2009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和台湾出版机构共同策划出版 “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之后,闽台两地合作出版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

事实上,闽台两地出版业具有相当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台湾出版业是华文出版业的重要一员,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度走过十余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台湾出版业充分市场化,出版社数量多达五千余家,市场极为细分化,竞争非常激烈,其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是台湾地区出版市场容量非常有限。在两岸出版合作的背景下,大陆尤其是福建省日益成为台湾出版业的重要市场。台湾出版业对福建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启发作用。近年来,虽然台湾传统出版业面临一定萎缩,但是台湾数字出版业发展较快,具有先进经验,非常值得福建出版业学习。此外,随着福建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台湾地区也日益成为闽版图书的重要市场。

四、福建省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将媒介融合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在数字技术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重要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于传媒业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多层面融合可以使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均产生深刻变革,充分利用融合将会有效增强媒介影响力,提升媒介经济效益,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使传媒组织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媒介融合不仅是传媒业的重要产业发展规律,同时也是一种发展战略或发展观,对于出版业而言,媒介融合也已成为当代出版业技术进步、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目前,福建省出版业在全国而言产业地位并不突出,更应将媒介融合视为重大发展机遇,将融合发展视为重大发展战略,在当代媒介融合进程中顺势而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融合发展解决自身短板问题,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管理部门应努力为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在国家关于传媒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出版业已积极实施转型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福建省出版业产业资源进一步深度重组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制度性障碍和壁垒,包括一些旧的出版管理制度的延续,还有一些阻碍融合发展的行业壁垒和所有制壁垒等。政府部门有必要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实施管理思维和管理制度创新,着重消除阻碍融合发展的障碍和壁垒,促进福建出版业形成开放、公平、统一的产业要素和资本市场,以便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可从如下两方面为出版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首先,传媒业不同领域的融合和交叉是未来传媒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顺应媒介融合趋势,政府部门在媒介管理上应打破媒介行业间的壁垒,促进其渗透和融合,尤其要为出版业和广播电视电影业间的融合发展消除行业壁垒,促进跨媒介融合。其次,还应在出版领域努力消除所有制壁垒,充分吸引一些非公有资本背景的产业力量参与福建出版业建设,实现出版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在数字出版领域,我省一些新兴的民营数字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近年来快速崛起,但这类民营数字出版企业还无法充分参与到我省出版业融合发展中。政府可对非公有资本参与我省出版业予以规范管理,制定相适宜的政策与制度,引导其有序参与福建出版业的融合发展。

(三)提升出版企业活力,发挥出版集团的引领作用

企业是行业的真正主体,要推动福建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必须真正充分发挥福建省出版企业在融合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目前,福建省出版企业还需积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内部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完善公司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各环节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出版企业的整体活力,以此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福建省出版企业应结合传媒业及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律与趋势,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发展目标,制定相适宜的融合发展战略。

产业资源通过出版企业的集团化实现集聚,由此提高出版业的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是当代出版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式,也是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推进出版业融合发展,福建省出版业还应进一步推进集团化战略,充分发挥出版传媒集团在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实力中的核心作用。以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为例,该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内大型出版发行集团,基本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在福建省出版业具有了区域优势地位,今后,该集团还需顺势壮大自身实力,条件成熟时可谋求成为上市出版企业,提升自身资本运营能力,进而在福建省出版业融合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

融合发展能够带来新的产业机遇。目前,福建省出版传媒集团如果还固守传统出版业务已难快速发展,要寻求融合发展,还应以出版业务为基础,面向科技、文化或教育等相关领域的更广泛的市场空间。例如可以对接福建省发展较快的网络游戏等文创产业,并通过资本运营方式打造整合了出版业务的新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从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但集团相关业务间应能够相互衔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实现产业协同效应。

(四)积极发展数字出版,加快出版业态转型升级

当代的媒介融合趋势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网络等数字新媒介汇集传统媒介的传播功能于一体,功能上超越传统媒介,逐渐成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主导媒介,从传播媒介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传统媒介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实施数字化转型。就福建省出版业而言,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工作虽已开始实施,但是进展仍比较缓慢。目前,福建省出版企业仍以传统出版业务为主,福建省虽已建立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但基地尚处于发展初期,与福建省出版业尚未实现全面对接,还未能起到充分带动福建省出版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作用。福建省出版企业今后应更为积极深入地向数字出版转型,并充分发挥自身内容资源优势,与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相关数字出版业务实现有效对接,从而充分利用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这一平台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是当代媒介融合的根本技术推动力,近年来,数字技术仍在快速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将继续推动传媒产业深刻变革。福建省出版业要推动融合发展,今后还应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出版产业链中,尽早形成新兴出版生产力。例如,近两年我国出版业日益重视的知识服务,就是基于云计算等数字新技术实现的新型出版服务模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不少知名出版企业(如励德·爱思唯尔集团)转型为知识服务提供商。基于数字技术的知识服务更加符合当代用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福建出版企业也应逐步了解、尝试开展知识服务业务,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五)发挥闽台合作优势,形成融合发展新特色

一直以来,福建出版业在两岸出版合作交流中都发挥着独特作用,闽台出版合作也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为闽台出版业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公布了31条惠台措施,进一步为闽台出版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政策保障。

当前,闽台出版业均具有要顺应和利用媒介融合趋势实现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双方在融合发展上深化合作能够为两地出版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对于福建出版业而言,闽台合作无疑是其融合发展的巨大助力,也将成为其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特色。

首先,闽台出版业可以合作推进集团化发展。双方可整合两地出版产业资源,构建跨海峡的出版企业集团,合作发展跨海峡的出版业务。事实上,近年来,闽台两地出版业已经开始尝试共同投资组建合作出版企业,如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将成为闽台出版合作的共同作业平台。其次,闽台出版业合作,将有助于福建出版业携手台湾出版业共同开拓海外华文出版市场,共同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由此可见,闽台合作可以实现福建出版业和台湾出版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这对于两地出版业而言都具有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闽台出版业福建省
本刊“闽台文化研究”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