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基础·实用

2019-05-30 04:07李行健
语文建设·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儿化词典母语

李行健

十多年前,不少人向教育部反映,社会上,特别是各级学校中,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小学生学习外语和母语用的时间差不多,但从初中到高中、大学以至研究生,学生学习母语的时间逐步减少,进入大学阶段(中文等专业除外),甚至根本不学母语,主要学习外语。因为社会上不少部门和单位对求职者或升学者都要求提供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而对母语水平则没有要求。这种现象,极大地冲击了母语的学习。当时,教育部领导希望国家语委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一个类似的母语考试办法,促进国人特别是在校学生对母语的学习,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考试中心负责落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考试中心2008年在北京怀柔召开会议,讨论落实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标准和办法。此后,邀请全国有关方面专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制定了一份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并于2011年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进行了一次“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的试测。对这次测试,社会反响很大,媒体也好评不断,只需进一步完善,即可全面推广。

我们这本《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就是当年在怀柔会议上确定编写的,目的是为参加汉语水平测试者提供一本实用的工具书。这本书既要全面贯彻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覆盖汉语水平测试的知识内容,还要便于自学。会议责成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委会承担这项任务。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编写组,制订出编写大纲,写出样稿后,又经汉语水平考试的专家委员会两次讨论审订,之后才正式开始编写,前后经五年多时间的编纂,几易其稿,又经语文出版社辞书部同志审改,现在终于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词典的任务,即全书的宗旨是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总的目的是增强群众的语言能力,提升国家话语权,提高国家软实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服务。这充分体现在词典的三个特点中,即规范性、基础性和实用性。

规范性。规范性是语言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规范也就是标准,全国使用的语言文字有了统一的标准,就会方便相互交流,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大大有利于语言发挥交际和沟通的作用。这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振兴中华、建设世界性强国的基础工作。语言必须规范,但群众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不是依靠规范文件,而是主要靠字典、词典引导。显然,字典、词典在语文规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规范性首先体现在所收的字和词上面。本词典收字严格按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字表中的字全部收录,不多收也不漏收。收词方面只收普通话中的通用词,不收方言词或没有通用定型的新词语等。如果有异形词存在,我们只收规范的词形,不收异形词,严格按照国家异形词规范的标准处理。如:只收“唯一”,不收它的异形词“维一”“惟一”。

严格贯彻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语文工作的总纲。本词典附录列出了《常用语言文字法律及规范标准》表,共列举了22项常用的语文规范,从汉字的字形、字音到结构分析,从词形到注音及标点符号使用等,都列出供读者参考。正如前面所说,群众贯彻国家规范标准不是查对规范条文,而是要求字典、词典把这些条文落实到每个字词上去,群众使用规范性字典、词典,可以达到规范使用语言的目的。本词典严格贯彻有关规范精神,把这些规范落实到词典内容中去。

对一些容易用错、读错或不合规范的现象,用加“提示”的办法(用“小手”表示)帮助解决。词典中有3000多条这类提示。如“凹”提示“统读ao,不读wa”(“统读”指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的读音)。字形方面的提示,如标明“负”上边不是“刀”。又如异形词“交代”和“交待”,现在规范写法应是“交代”,因此在释义后提示“不宜写作‘交待”,在“交待”后不释义,直接标注“现在一般写作‘交代”。

基础性。语言是一个精密的复杂系统,内容十分丰富。本词典只能反映汉语言文字基础的知识,满足汉语能力水平测试的需要,因此,词典中的内容都是基础性的。但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汉语水平。

收字只有8105个。这相对数万汉字总量来说数量不大,但这些字代表了现代汉语通用规范字的范围,这是国家的标准。就以读《毛泽东选集》来说,它只有3002个不同的字,还不到本词典收字的一半。我们收的都是常用字和通用字,因此肯定能够满足一般语文生活应用的需要。

收词只有4万多条。我们10多年前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词8万多条,本词典收词数量少了一半。这是因为本词典只收基础性的、常用的词语,重在要求读者掌握它们常用的含义和用法。在词的释义上,也重在常用义,对罕用义不一味求全。为了达到便于读者自学以进一步提高和丰富词汇量的目的,我们在不少字头后设有“组词”内容,即将这个字能构成的詞分别排在释义末尾,读者可以较方便地增加词汇量。

实用性。本词典重在知识的应用,重视让读者学会运用词典中的知识。学好我们的语言文字,把语文知识变为语文应用的能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在词典的功能和内容安排上反复研究,对语文应用中的疑难问题,或常见的语文差错采取了提示、辨析和示范等有助于提高应用能力的措施,尽量让读者能正确使用学到的知识。

同义、近义词用法有提示或辨析。如“象”和“像”(1229页),辨析这两个字时,首先指出“象”不是“像”的简化字,这是两个不同的字。它们的区别在于“象”是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如“景象、天象、印象、假象……”,“像”是“指以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这就帮助读者分清二者的不同用法。对这些常见又易混易错的词语,读者很喜欢这类提示、辨析,他们觉得能解决实际问题。

某些词有潜在的深层含义或特殊用法,对此专门辨析。如“挥霍”“浪费”(484页),前者主要指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任意花费;后者侧重使用不当,无益地消耗人力、财物等。前者语意较重,后者语意较轻。前者的对象是物质财富,后者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这样简明扼要地分析,可以帮助读者大大减少两个词使用不当的情况。这类辨析,词典中共有2000多条。

多音字集中排列,便于区别和正确使用不同的读音。如“转”(1508页)列出了zhuan、zhuan、zhuai三个读音。这与一般词典将“转”字的三个读音分散排列不同。多音字读音原则是音随义转,即不同的意义有不同的读音,如“转向、转动、转文”。词典分别注出三个读音的不同含义和用法,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普通话中必须读轻声或儿化的才标注轻声、儿化,并分列词条。如“地道didao”和“地道didao”,读轻声和不读轻声意义不同,才标注出轻声。“气氛”在普通话中可读轻声,也可不读轻声,一概不标轻声。“白面”和“白面儿”、“冰棍”和“冰棍儿”,儿化和不儿化意义不同,列为两个词条,分别标注儿化和不儿化。也就是说,轻声和儿化凡没有意义区别的,一律不标轻声或儿化,这样既方便群众掌握,也便于学习普通话,同时符合社会的语言规范。

本词典先后有二十多位来自语文教育和语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编写工作。大家目标很清楚:一定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指导,以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目的。因此,必须严格贯彻规范,把国家规范标准认真落实到字词的应用中,以提高全民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和能力。国民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成,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我们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要把这本词典编好,让它为汉语水平测试、为全民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本词典,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即“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里面不仅明确强调了语言文字能力,我们还应该看到,除“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的其他四种能力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应用,都要以语文能力为基础。语文能力的高低,必然影响学生对其他知識的学习和个人的成长。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为《语文世界》杂志创刊题词时,写下了被大家反复引用的名言:“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可以说,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就为其他素质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近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大大增加语文学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分量。

我们期待国家汉语水平测试能在原有基础上尽快完善,实施推广,为全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质开创一个新的局面。殷切地期望广大读者对这本词典提出宝贵意见,使它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儿化词典母语
母语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米沃什词典
北京话(36)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母语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