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各期脑实质型囊虫病检出中的价值研究

2019-05-31 09:4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囊虫免疫学实质

马 瑞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宁 272000)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重要寄生虫病。它是由猪绦虫带绦虫囊胞感染人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的。目前估计全世界有2000万人患有脑囊尾蚴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在脑囊虫病的感染率中占重大比例。流行病学显示,脑实质型囊虫病是脑囊虫病的重要类型[1]。磁共振对软组织具有较强的分辨率特别是不受颅骨的干扰,在诊断脑实质型囊虫病具有重要价值[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MRI在各期脑实质型囊虫病中的成像特点,并结合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脑实质型囊虫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4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脑实质型囊虫病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发病年龄18~78岁,平均49.8岁。 临床表现:癫痫12例(40.0%);头昏、头痛8例(26.67%);感觉及运动障碍4例(13.33%);精神异常2例(6.67%);其他4例(13.33%)。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实质型囊虫病的诊断标准[3]。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③所有患者均进行囊虫抗体检测。④年龄>18岁,男女不限。⑤所有病例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病例资料不完整。②年龄小于18岁。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颅内有其他病灶的患者。

1.2 方法

1.2.1磁共振检查:采用西门子3.0磁共振扫描系统进行扫描,体位:仰卧位。常规扫描: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定位T1WI、T2WI常规序列序列扫描。增强扫描序列还包括横断位扫描,注射造影剂后连续扫描3次,4分钟以上。成像参数:扫描层厚小于3mm,层面分辨率小于1.5mm,单次扫描时间小于2min。增强扫描给予0.1~0.2mmol/kg Gd-DTPA 10s内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推注冲洗。根据文献:将MRI结果分为四期:活虫期、变性死亡期、钙化纤维化期、混杂期。磁共振诊断标准:定性诊断:见到囊虫头节。

1.2.2囊虫抗体检测:分别对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进行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1.2.3治疗方法[4]:根据2017 IDSA/ASTMH临床实践指南:神经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治疗。驱虫治疗:阿苯达唑片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症治疗:抗癫痫、降颅压等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s)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均以频数(频率)表示。组间比较:方差齐且正态分布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30例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

活虫期4 例,变性死亡期20例,钙化纤维化期2例,4例为混合期。具体表现:活虫期:能见囊虫头节,颅内类圆形长T1、T2信号呈多发或单发,囊壁光滑,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增强无强化表现。蜕变死亡期:仍可见囊虫头节,但是周围有水肿带,增强见环状强化。钙化纤维化期:为长T1短T2信号,周围无水肿,占位消失。因钙化或纤维化,脑脊液通路阻塞,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征象。混杂期含有两种或三种合并表现。

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

3 讨论

脑囊虫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猪带绦虫的虫卵感染脑部引起此病。根据进入颅内幼虫的数量不同,脑部病灶可以单一也可以多发。感染部位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样,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癫痫,本文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布为:癫痫12例(40.0%);头昏、头痛8例(26.67%);感觉及运动障碍4例(13.33%);精神异常2例(6.67%);其他4例(13.33%)。与其它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5]。脑囊虫病的治疗以驱虫治疗效果最佳,因此明确病原体对脑囊虫病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但是研究表明:脑囊虫病的误诊率高达21.6%,影响了本病的治疗及预后[6]。

免疫学诊断是脑囊虫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脑囊虫病的诊疗指南中指出,脑脊液免疫指标阳性为诊断标准之一。目前囊虫免疫学诊断多采用 ELISA,研究表明:ELISA实验对囊虫免疫学诊断阳性率最高[7],但是本文研究发现:无论在血清还是在脑脊液,ELISA实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受到限制。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8]:①免疫学诊断检查受抗原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抗原不同,检查结果会有差异,而且会出现假阴阳性。②抗体在虫卵感染后很长时间才出现阳性,错过了脑囊虫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时机,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且抗体阳性,只能说明患者受到感染,不能确定感染的部位及感染的阶段,这对治疗也是不利的。

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弥补了上述不足,可以明确脑囊虫病部位、病灶及分期,通过MRI的表现可以明确其病理过程,利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其疗效。本研究发现:MRI对脑囊虫的诊断特异度为100%,30例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活虫期4例,变性死亡期20例,钙化纤维化期2例,4例为混合期。MRI的分期与病理分期能够很好地结合[9]。在感染初期,虫体周围引起炎性反应,周围有多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在MRI主要表现为活虫期:能见囊虫头节,颅内类圆形长T1、T2信号呈多发或单发,囊壁光滑,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增强无强化表现。经抗囊虫治疗或因囊虫本身死亡后,囊泡肿胀、囊壁变性、坏死、破裂,释放入异体蛋白,使周围炎症反应更为明显。MRI表现为:蜕变死亡期,仍可见囊虫头节,但是周围有水肿带,增强见环状强化。囊虫死亡后进入肉芽肿,极化,钙化,也有些病例出现脑软化、脑积水。MRI表现为:钙化纤维化期,为长T1短T2信号,周围无水肿,占位消失。因钙化或纤维化,脑脊液通路阻塞,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征象。

综上所述:MRI在脑囊虫病的诊断及分期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并与病理密切相关,弥补了免疫学诊断的不足,在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猜你喜欢
囊虫免疫学实质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一次开颅治疗颅内多发性脑池型囊虫1例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