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19-06-01 07:13
光明中医 2019年9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关节关节

党 兴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该病以关节软骨丢失、变性,骨赘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诱因之一[1],严重者则可导致残疾,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畸形等,关节活动时有摩擦音,上楼梯、负重时加重。目前,临床尚缺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镇痛消炎、关节腔内注射、理疗等手段缓解患者症状,但其关节损伤难以逆转,也不能阻止疾病进展,整体疗效不理想[2]。近年来,中医疗法在多种疑难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探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本院采用温经通络方治疗该类患者并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对此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63.1±5.2)岁;病程1~10年,平均(4.3±1.7)年;体质量指数(BMI)22~25 kg/m2,平均(23.5±1.4)kg/m2。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63.2±5.0)岁;病程1~9年,平均(4.5±1.4)年;体质量指数(BMI)22~24 kg/m2,平均(23.1±1.1)kg/m2。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2007年制定的骨关节炎相关诊断标准[3]:①近1个月内频繁出现膝关节疼痛;②日常活动时有膝关节摩擦音,而且活动时伴明显疼痛;③站立位X线检查提示关节间隙变窄,出现膝关节骨性膨大;④清晨膝关节僵直;⑤年龄40岁以上;⑥关节液清亮黏稠。2)中医辨证诊断:参照2015年版《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①膝关节刺痛、痛有定处,且遇寒加重,遇温减轻;②关节活动不利,疼痛在活动后加剧;③伴或不伴关节僵硬、肿胀;④膝关节冷痛,晚上加重;⑤舌体或有瘀斑,舌质暗紫;⑥脉细涩。满足①+②,再满足③④⑤⑥中任何1项,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45岁以上;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自愿配合研究,治疗依从性较好。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符合相关伦理要求。

1.4 排除标准1)合并结缔组织疾病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及痛风者;2)存在脊柱、踝、足等关节畸形或行动不便者;3)X线提示存在膝外翻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5)近1个月内服用过非甾体类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316,规格:0.314 g/粒),每次1粒,每日3次,随餐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采用温经通络方,方药组成:白术15 g,桂枝10 g,独活10 g,木瓜10 g,透骨草15 g,大血藤15 g,当归6 g。先加入500 ml清水浸泡30 min,煎煮30 min,取汁150 ml后加水300 ml继续煎煮,再取汁150 ml,然后将2次药汁混合作为1剂,每日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1个月。

1.6 观察指标1)关节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情况[5],用0~10共11个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10分表示剧痛,0分表示无痛,得分越高说明膝关节疼痛越严重。2)膝骨关节炎严重指数:采用膝关节炎严重指数评分标准(ISOA)对患者的最长行走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疼痛或不适3项内容进行评分[6],每项得分范围1~8分,分值越大说明患者膝骨关节炎越严重。3)中医症状积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患者关节冷痛、活动受限、乏力、关节僵硬、腰背冷痛等中医症状评分,分别赋分0分、1分、2分、4分,其中4分表示重度、2分表示中度,1分表示轻度,0分表示无症状。4)疗效标准:参照《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及《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8]制定:临床控制:治疗后疼痛、关节受限等症状均消失,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治疗后疼痛等相关症状消失,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4%~70%;有效:治疗后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69%;无效:治疗后相关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5)安全评估:观察2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ISOA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ISOA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ISO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ISOA评分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2组治疗前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关节冷痛、活动受限等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例,%)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各项结果显示正常,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胃肠不适,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后症状很快消失,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很多,研究显示,该病与肥胖、性别、年龄、炎症及创伤均有密切关系[9]。同时,膝关节具有负重大、活动量大的生理特点,导致其易发生机械损伤过重、关节力线异常,加之局部炎症因子过量等因素,从而导致膝关节软骨发生退变,并出现邻近部位骨赘及软骨下骨硬化,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直、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病情在中度及以下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多通过补充营养、消炎止痛、理疗等保守方法治疗,但临床疗效不理想;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则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满意,但对患者创伤大、花费较高,难以在临床推广。因此,探索治疗膝骨关节炎更有优势且便于临床推广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膝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被纳入“鹤膝风”“膝痹”“痛痹”等范畴,其早在《黄帝内经》中即被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认为该病由于寒湿之邪侵袭机体,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行,最终蓄积骨节而发病;同时,中医学者认为,老年人脏腑功能退化,筋骨失养且肝肾亏虚,故而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10]。因此,该病属于中医本虚标实之症,故在治疗上需进行祛痰化瘀、通络止痛。本研究观察了温经通络方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及膝关节炎严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温经通络方对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其病情方面效果突出。温经通络方是中医治疗风湿痹痛、筋骨屈伸不利等疾病的经验效方,方中的白术可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桂枝则具有散寒止痛、通阳化气之功,独活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功能,木瓜则属清热祛风之品,透骨草可舒筋活血、祛风除湿、解毒止痛,在治疗风湿痹痛、胫骨挛缩以及瘫痪中均有显著效果,大血藤长于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当归则具有补血、活血、止痛等功能,诸药合用则共奏活血化瘀止痛、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等功效。有研究资料[11]显示,在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中,温经通络方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炎性反应,临床疗效确切,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2],白术、桂枝均具有抗炎、镇痛、解痉等作用,而透骨草、大血藤则具有杀菌、消炎、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功能,相关动物研究[13]结果显示,温经通络方能够改变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水平,从而纠正免疫紊乱并降低促炎因子表达,对恢复关节局部内环境稳态平衡、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关节冷痛、活动受限等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温经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高于常规西医治疗。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温经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温经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和病情,改善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膝关节关节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